環球創業頻道導航欄_fororder_WechatIMG203

    滾動   |   環球快訊   |   環球專訪   |   政策解讀   |   會員頁面   

科學傳承從未來開始 青少年對話未來科學大獎獲獎人

2017-10-29 12:25:14  來源:國際在線  編輯:陳晨   責編:鄭思雯

  國際在線消息:10月28日,由未來論壇聯合北京四中、北京中學、一起作業、科大訊飛通過層層選拔,選出的14位傑出青少年代表登上了2017未來科學大獎頒獎典禮暨未來論壇年會的舞臺,他們懷揣科學夢想分別與2017未來科學大獎3位獲獎人施一公、潘建偉、許晨陽展開了對話。

  施一公:直覺十分重要 但嚴謹的科學訓練是所有直覺的基礎

  對話現場,“生命科學獎”獲獎者施一公教授説:“從小到大從來沒有覺得誰的錢多誰的地位就高,我很敬佩比爾蓋茨,因為他把錢捐出來用於疾病防治和科學研究、幫助窮人和有需要的社會大眾、讓社會變得更美好。”現場,一位學生代表提問施一公,這麼多年的研究當中,您覺得直覺對於您的研究有什麼意義呢?施一公表示,直覺非常重要,但是直覺來源於嚴格充足的科學素養與訓練。一個嚴謹的科學訓練是所有直覺的基礎,經過非常多次的訓練和知識的不斷積累,將所有的知識理解融會貫通,有一天突然之間思想火花碰撞,而産生靈感奇想。

  談到教育模式,施一公説,公平和卓越是矛盾的兩個方面,過分強調公平會損害卓越,但是必須要保護和維持公平。比如高考,我非常支持高考,高考是唯一讓農村、山區、家境貧寒的孩子擺脫自己世代境況的途徑;沒有高考,就沒有現在一批非常優秀的科學家、企業家等社會精英從農村走出來。在優質教育資源相對比較匱乏、而人口眾多的中國,在東方傳統文化的影響下,怎樣鼓勵創新是一個社會性問題,不是一兩個人、一兩個部門所能解決的,需要一個社會的深入思考、智慧應對和整個文化環境的支持才能夠實現。  

圖片默認標題_fororder_1

“生命科學獎”獲獎者施一公與青少年代表合影。未來論壇/供圖

  潘建偉: 研究這個世界本身就是一件神奇的事

  “物質科學獎”獲獎者潘建偉教授也分享了他學生時代的趣事,潘建偉説,我的本科論文就是想證明愛因斯坦的觀點是對的,量子力學是荒謬的。到現在,25年過去了,實驗過程中反復證明量子力學是對的,一直沒有辦法把這個理論推翻掉。後來,我們發展起來一些有用的技術,這些技術都是後來慢慢被發現,可以有點用。當同學問道,愛這種情感跟量子力學的關係時,潘建偉説,量子力學之前,我們沒有辦法來回答。光靠牛頓力學,我們知道時間是均勻的流逝,空間也是均勻的,所以宇宙永遠存在下去。但是為什麼?宇宙是怎麼來的?量子力學則做出了解釋。宇宙誕生於大爆炸,有一個奇點爆炸了,第一代恒星燃燒完了,爆炸變成中子星,爆炸過程中産生重元素,進化出第二代恒星,産生現在的太陽,才能有生命,沒有重元素目前生命很難存在的。宇宙把我們進化出來了,某一天忽然説我們回過來看看宇宙是什麼樣的,本身是要經過很辛苦的過程。我們這麼多粒子碰撞,我們能坐在這個地方説話,概率很小,這是很大的緣分。我沒有辦法從理論上來證明愛是必須的。也許等到某一天方程可以算出來,愛是方程本身的必然需求,但是現在還不知道,我只是説從宇宙開始進化,從沒有生命的,進化到高等生命,然後回過來看這個世界,研究這個世界,本身就是一種非常神奇的事情,會産生一種敬畏之感。

圖片默認標題_fororder_2

“物質科學獎”獲獎者潘建偉與青少年代表合影。未來論壇/供圖

  許晨陽:相信中國會成為世界一流的數學強國

  本次未來科學大獎首屆“數學與計算機科學獎”獲得者許晨陽教授是獲獎者中唯一的一位80後,他對在座同學説,我從小學學習數學的時候一直思考一個問題,歷史上的數學家,大多都是西方人,所以我經常問自己,中國思維方式和西方的思維方式,在研究數學上有什麼不一樣。如果看數學歷史,數學是從古希臘分析性的思維建立起來,另一方面,可能東方強調綜合性思維,我相信在數學研究,剛剛開始深入的時候,我們需要更多分析性的思維,但是最後需要在一個更全局的觀點看的時候,這兩種思維都需要。被問到對國內數學發展的看法,許晨陽説,數學包括其他任何一個科學發展,都需要幾代人的積澱。隨著國力強大,有越來越多的科學家、越來越多的數學家,可以從事這方面的研究,這也是國家提供給我們的機會。以前國家沒有這樣的財富來容納這麼多人從事基礎理論研究,現在國家有了這個機會了,所以我相信中在我的有生之年將看到中國數學成為世界的一流數學強國。  

圖片默認標題_fororder_3

“數學與計算機科學獎”獲得者許晨陽與青少年代表合影。未來論壇/供圖

  在每場對話結束時,三位獲獎人分別為學生代表們頒發了由自己簽名、未來論壇認證的證書,以此見證並鼓勵青少年學生們繼續發揚科學探索精神,不懼未來,勇往直前。

  未來論壇是中國的商學跨界科學公益平臺,不僅是科學面向公眾的 “傳播人”、科學界和商業界的 “對接人”、更是以民間資本激勵科學突破的“推動人”。青年作為科技創新、築造未來的生力軍,激發青年創新思維、提高青年創新能力、助力青年創新實踐,是未來論壇肩負的重要使命。本次“青少年對話獲獎人”環節,通過科學大獎獲獎者面向青少年講述自身經驗故事,分享自己學習與科研生涯中的點滴經驗。不僅給眾多熱愛科學的青少年提供了一個與科學大師面對面交流的機會,並且通過獲獎者與青少年的互動與交流,傳遞科學精神,啟迪科學思想,鼓勵更多的青少年投身於科學事業當中,激勵青少年走上科學之路。(許煬)

分享到: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