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球創業頻道導航欄_fororder_WechatIMG203

    滾動   |   環球快訊   |   環球專訪   |   政策解讀   |   會員頁面   

樹立絲路經貿往來樣板

2017-12-18 10:41:42  來源:經濟日報  編輯:王文萍   責編:許煬

  樹立絲路經貿往來樣板

  圖為中哈(連雲港)物流中轉基地內正在裝載貨物的中哈班列。 經濟日報記者 郭靜原攝

  自2013年我國提出“一帶一路”倡議以來,一大批中國産品進入“一帶一路”相關國家和市場,實現更為快捷高效的跨國通行,以及更加頻繁多元的進出口商品往來。龐大的經貿數字背後是中國産品品質先行、服務精準的有力證明。

  在“一帶一路”建設中,江蘇“走出去”的步伐遙遙領先。截至2016年底,江蘇共有1067家企業參與“一帶一路”投資,覆蓋54個相關國家,投資項目513個,貿易總額達1097.5億美元。龐大的經貿數字背後是中國産品品質先行、服務精準的有力證明。近日,《經濟日報》記者跟隨國家質檢總局“一帶一路質檢行”採訪團走進江蘇,探尋這個出口大省的經驗。

  中哈班列通達絲路

  上午9時許,記者來到中哈(連雲港)物流中轉基地,工作人員正忙碌著將不同批次的貨物分類整理,並最終以集裝箱形式裝載。還有不到12個小時,一班重箱列車將承運著這些貨物從基地出發,只需6天,它就能準時抵達哈薩克斯坦的阿拉木圖。 “中哈物流合作項目是‘一帶一路’倡議提出後國際上第一個落地的實體項目。現在哈方已將連雲港口岸視為進入中國、通向世界的‘黃金通道’。”中哈國際物流有限公司總經理劉斌説。今年2月份,首列裝載了720噸哈方小麥的火車由中哈(連雲港)物流基地中轉,並在江蘇連雲港口岸換裝海運出口越南,這是哈小麥首次從中國過境發往東南亞市場,也促成了連雲港成為哈小麥過境中國唯一的離境口岸。 “目前班列運轉良好,我國西行貨物包括電子産品、汽車配件、醫療器械、紡織品等,基地已實現點對點快速通車,列車到達哈薩克斯坦的全程運行時間由12天縮短了一半。”劉斌告訴記者,物流基地自2014年建成後便逐漸盈利,截至今年5月份,已累計進出貨物721萬噸、集裝箱48萬標箱。 連雲港是新亞歐大陸橋經濟走廊首個節點城市,也是江蘇建設“一帶一路”交匯點核心區和先導區的實踐。連雲港出入境檢驗檢疫局局長顧忠盈指出,連雲港中哈班列的運行正是以鐵海聯運方式將哈小麥快速運抵東南亞市場,破除哈糧食受地理位置所限出口難的阻礙,同時解決了中亞、中歐班列運載實箱出去多返回少,返程空載比例大的難題。 顧忠盈介紹,連雲港口岸還為過境的哈薩克斯坦小麥推出創新監管模式——“集改散”。“集改散”顧名思義就是把集裝箱改為散貨運輸,將涉及入庫落地的哈過境小麥,做到在連雲港口岸不能丟失、攜帶的有害生物不能傳入、下腳料及糧食儘量不撒漏。此舉為兩國間愈加頻繁的糧食經貿往來打通了更為便捷的運輸通道。 數據顯示,2016年連雲港口岸吞吐量達2.21億噸,集裝箱超470萬標箱,領跑江蘇口岸,有力拉動了交匯點核心區的快速發展。檢驗檢疫部門精準對接連雲港“中轉基地”建設需求,與新疆霍爾果斯口岸實施點對點合作,實現兩地班列“隨到隨檢、隨檢隨放”,“零待時”服務品牌初具效應。2016年“連新歐”“連新亞”班列共開行469列,4.69萬標箱,運量居全國班列之首。

  大國品牌合作共贏

  作為國家首批新型工業化産業示範基地,也是江蘇省唯一的裝備製造業(工程機械)示範基地,徐州已擁有規模工程機械製造企業358家,不僅有徐工集團等當地優勢企業持續發展壯大,且德國利勃海爾、美國特利馬克、韓鬥山等大型工程機械製造企業也相繼入駐徐州,形成具有徐州特色的現代裝備製造産業體系。 “企業必須要以市場需求為導向,實現生産當地化、銷售本地化,為‘一帶一路’相關國家提供適銷對路的産品。”徐工集團進出口公司總經理劉建森説,近年來集團加快“一帶一路”産業佈局,研發製造了一大批適應東南亞濕熱氣候、俄羅斯寒冷低溫氣候、中東沙塵幹熱氣候的産品,切實有效地助推企業在當地落地生根。 為達成互利共贏的合作新局面,徐工集團還採取合資共建等方式,與“一帶一路”相關國家共商共建、雙贏發展。2014年5月份,由徐工集團與烏茲別克斯坦國家鐵路公司合資建立的工廠正式投産,當年銷售各類挖掘機、推土機産品161台,投産當年即實現盈利。目前,徐工集團在烏茲別克斯坦市場佔有率達90%以上,還進一步輻射周邊國家,提升徐工在中亞的市場建設和品牌影響。 據統計,徐工産品已出口“一帶一路”相關48個國家,佔出口總額的76.1%,行銷渠道覆蓋“一帶一路”42個國家,巴西、俄羅斯、中亞、中東等市場佔有率位居前3名。就在不久前,徐工集團10台履帶起重機還參與到以色列阿什杜德港項目的建設中,為民族工業踐行“一帶一路”建設作出了卓越貢獻。 如今,出口工程機械已成為徐州地區的特色業務。徐州出入境檢驗檢疫局副局長陳焱介紹,檢驗檢疫部門鼓勵企業由“應客戶要求被動簽證”向“主動利用優惠證書增強議價能力、擴大産品出口”意識轉變,著力解決企業在原産地政策利用、國外貿易技術壁壘中遇到的實際問題,並開通綠色窗口,對重點扶持企業率先實現“無紙化”簽證、信用簽證及電子數據優先審核,實現日常業務“零等待”,為中國工程機械走出國門保駕護航。

  民營企業協同發力

  “一帶一路”建設如火如荼,勢必帶動一大批著眼全球、實施國際化戰略和資本運作的優秀民營企業不斷涌現。 “日出萬綢,衣披天下”,這是素有“中國第一布市”之稱的蘇州吳江區盛澤鎮的真實寫照。盛澤鎮是我國絲綢紡織品主要生産和出口基地,現擁有紡織企業2500多家,年産面料130億米,如今已是千億級産業。 “一帶一路”建設機遇為盛澤這個聚集了數千家民營企業的小鎮提出了新的挑戰。通過品牌合作、設置辦事處和研發中心等方式,盛澤已與相關40多個國家達成經貿往來,提升市場佔有率。“東方紡織城、雲紡城、綢都網等平臺還打通線上線下行銷模式,借助‘網上絲綢之路’鼓勵民企直面海外市場、參與全球競爭。”盛澤鎮黨政辦主任沈躍華補充道,盛澤還與“一帶一路”相關國家開展多種形式的對接交流,拓寬絲綢之路“朋友圈”。 2015年8月份,吳江出口絲綢紡織産品品質安全示範區建設正式啟動,通過聚集絲綢紡織等方面的優質企業,匯聚眾力助推紡織品産業加快“走出去”步伐。 為擴大示範區絲綢紡織産品出口,突破國外技術壁壘是關鍵。吳江出入境檢驗檢疫局副局長王小峰介紹,檢驗檢疫局聯合中國人民大學蘇州校區共建“技術性貿易措施研究中心”;組建出口絲綢紡織産業品質促進委員會,推動標準、計量、認證認可、檢驗檢測品質技術基礎水準提升;建立綜合管理公共服務平臺和公共檢驗檢測技術服務平臺,為示範區開展靈活高效的出口通關和監管模式積累經驗。 不僅如此,今年1月份至5月份,以吳江地區為例,共簽發出口“一帶一路”相關國家各類優惠原産地證書4527份,簽證金額達2.03億美元。按5%的平均關稅優惠計算,出口産品即可享受進口國關稅減免7000多萬元。通過簡政放權、優化流程、一對一幫扶等多項舉措,江蘇檢驗檢疫局幫助出口産品利用自貿協定原産地證書,對接“一帶一路”“走出去”工程做大做強。(記者 郭靜原)

  截至2016年底,江蘇有1067家企業參與“一帶一路”建設,貿易總額1097.5億美元——樹立絲路經貿往來樣板

分享到: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