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全國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加9.6%,兩年平均增長6.1%,高於2019年疫情前的水準。”在1月20日舉行的國新辦新聞發佈會上,工業和信息化部總工程師、新聞發言人田玉龍説,總體看,我國工業經濟持續恢復發展,實現了“十四五”良好開局,“2022年,工業和信息化發展態勢不會改變,長期向好的基本面也不會改變,隨著政策不斷落實落地,我們有信心戰勝各種困難,實現工業經濟平穩運行。”
産業結構不斷優化,中小企業實現恢復性增長
田玉龍介紹,工業經濟總體持續恢復,但季度增速前高後低,特別是三季度受疫情汛情和能源要素趨緊疊加影響,增速呈現回落態勢。隨著助企紓困、能源保供穩價等一系列措施的實施,四季度逐月回升,扭轉了下滑態勢。2021年,41個工業大類行業中39個保持增長,有15個行業增速超過兩位數。去年前11個月,規上工業企業實現利潤同比增長38%,為近年來較高水準。
産業轉型駛入快車道。製造業投資優化調整,全年製造業投資同比增長13.5%,高技術製造業投資增長22.2%,增加值同比增長18.2%;智慧化、升級型新興産品快速增長,工業機器人、積體電路産品産量同比分別增長44.9%和33.3%,新能源汽車産銷量均超過350萬輛,同比增長1.6倍。去年前11個月,規模以上工業單位增加值能耗同比下降5.5%。
中小企業實現恢復性增長。通過出臺一系列紓困惠企政策,市場主體活力進一步激發。去年規上中小企業收入利潤同比增長20.7%和28.2%,兩年平均分別增長9.8%、17.1%,均高於2019年同期增速。一大批創業創新型企業不斷涌現和成長,目前,全國“專精特新”企業有4萬多家,“小巨人”企業達到4762家,製造業單項冠軍企業達到848家。
“今年將在提振製造業投資、引導擴大消費需求、做好能源要素保障協調和加速發揮新動能引擎作用等方面推出更有力有效的政策舉措,全力以赴推動一季度工業經濟平穩發展,為穩定經濟大盤發揮好‘壓艙石’的作用。”工信部運行監測協調局局長羅俊傑表示。
“雙千兆”網絡加快建設,應用創新量質齊升
“通過推動信息通信技術與經濟社會各領域加快融合,去年我國信息通信業實現了新跨越。”工業和信息化部新聞發言人、信息通信管理局局長趙志國介紹,2021年全年電信業務收入規模達到1.47萬億元,同比增長8%,增速同比提高4.4個百分點,電信業務總量達到1.7萬億元,同比增長27.8%。
“雙千兆”網絡加快建設。目前,我國已建成全球規模最大、技術最先進的5G網絡,截至去年底,全國5G基站數142.5萬個,5G行動電話用戶達到3.55億戶,5G網絡已覆蓋全部地級市、超過98%的縣城城區和80%的鄉鎮鎮區,千兆光網具備覆蓋3億戶家庭的能力。
應用創新量質齊升。5G+4K/8K超高清視頻、5G+AR/VR等相關應用在賽事直播、居住服務、購物等多個場景應用,給消費者帶來全新體驗。全國在建“5G+工業互聯網”項目超2000個。
服務民生走深走實。電信普遍服務向縱深推進,全國51.2萬個行政村全面實現“村村通寬頻”,貧困地區通信難問題得到歷史性解決。
“2022年是5G應用規模化發展的關鍵之年。”趙志國説,今年將持續完善5G網絡覆蓋,提升5G網絡在高鐵、交通樞紐、購物中心等人流密集區域以及在工業、醫療等重點行業的深度覆蓋水準。
加強産業鏈供應鏈韌性,打好製造業核心競爭力基礎
“在確保産業鏈供應鏈穩定安全的基礎上,進一步提升製造業的核心競爭力,是今後一段時期內的主要任務。”田玉龍分析,去年工業經濟之所以能總體恢復增長、企業效益明顯改善,産業鏈供應鏈穩定安全是重要原因。去年全年高技術製造業和裝備製造業同比分別增長18.2%和12.9%,是我國製造業核心競爭力提升的具體表現。
今年將從三方面發力,打好製造業核心競爭力的三大基礎——
一是提升産業技術基礎。通過實施專項攻關工程,創建一批製造業創新中心。二是提升産業技術創新能力。包括基礎零部件、基礎元器件、基礎材料、基礎軟體、基礎工藝和産業技術基礎在內的“六基”是製造業核心競爭力提升的關鍵基礎。三是進一步加強産業鏈供應鏈韌性。要打通産業鏈供應鏈堵點,特別是通過鍛長板補短板,加大力度提振製造業投資,加快技術改造和設備更新,使産業鏈完整性、韌性和水準得到全面提升。
“基於這三方面將形成三大亮點:一是‘專精特新’要大批發展、著重發展。二是智慧製造水準要大幅提升。三是實施工業領域碳達峰行動。”田玉龍説。(人民日報記者 王 政 韓 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