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山清水秀的八桂大地上,活躍著一群美麗中國的守護者。6月5日,生態環境部、中央文明辦揭曉了“美麗中國,我是行動者”2020年百名最美生態環保志願者名單,廣西有3人上榜。近日,記者走近河池市宜州區龍頭鄉龍盤村向南屯村民彭兆幸、廣西信用促進會員工閆維、桂林市臨桂中學副校長虞小燕這3名最美生態環保志願者,聽他們講述那些迷上生態環保事業的情緣與故事。
A “環保瘋子”的50年堅守
在河池市宜州區龍頭鄉龍盤村向南屯一間20平方米的小屋子裏,擺放著一張陳舊的書桌,書桌上鋪滿與生態環保有關的書籍、資料,一位年近七旬的老人戴著眼鏡,正在忙碌著……他就是大家眼中的“環保瘋子”彭兆幸。
“在童年的記憶中,家鄉山清水秀,空氣清新,到處都能聽到吱吱麻雀聲、成群的蛙鳴聲……”彭兆幸説。父親是一名熱愛大自然的老師,所以他自小就受到自然科學的熏陶和家庭教育的影響,對許多生物與環境生存之間的奧妙關係著迷。1970年上高一時,他就開始自發從事環保領域與社會政治經濟學的自選課題研究。
1972年6月5日,聯合國首次召開人類環境會議並通過了《人類環境宣言》。即將高中畢業的彭兆幸得知消息後,心裏為之興奮。然而,回鄉務農後,漸漸發現家鄉已經發生了變化,天然林遭遇毀滅性大面積砍伐,屯裏人種植農作物大量施化肥,防治病蟲害大量噴灑農藥和除草劑;近10多年經濟高速發展和城市規模不斷擴大後,污水直排江河,水土流失嚴重……他心裏特別難受,更加重了一種責任感,堅定了他對保護環境、拒絕污染、守望綠色家園的信心。
從廣西境內自然保護區到陜西西安秦嶺山脈原始森林,從江西省鄱陽湖到雲南省昆明市滇池……這些年來,國內不少地方都留下了彭兆幸的足跡。在每一次生態調研後,他都會認真慎重地將所見所感結合自身的生態環境知識,寫成文章並配發多張實拍圖片,給當地政府有關部門、科研機構、報刊雜誌、廣播電視等新聞媒體投寄,為生態環境保護建言獻策。他那些要對植被遭受破壞的山坡地實施退耕還林還草還牧、加強天然林保護的生態補償措施、恢復養貓滅鼠、加強劇毒高殘毒農藥的嚴格管理和淘汰使用等方面的建議,受到政府有關部門和國內一些學者的關注和重視。
彭兆幸收入微薄,所以外出生態調研時,常常囊中羞澀,一天只吃兩頓飯,而且吃得十分節省,只求能填飽肚子。據統計,這些年他累計花了17萬元在生態環境調研上。別人對此不理解,笑他節衣縮食去做些沒有物質回報的事,説他是“環保瘋子”,每當這時,他總是想起高中畢業時班主任對他説過的那句話:“人,總得為社會做點貢獻!”
B 用“鳥巢生態圈”踐行生態文化
在城市小區、辦公樓或學校的一隅,拓展出一片蔬菜嫩綠、菌類鮮活、瓜果飄香、魚翔淺底的“小空間”,是很多城市人嚮往綠色生態的一種夢想。在南寧,今年37歲的閆維通過創建“鳥巢生態圈”,把這種夢想變成了現實。
“我熱愛大自然,愛護身邊的生態環境,尤其是在看到孩子們在藍天碧水的環境下學習、生活、玩耍,在奇花鬥艷的生態景園裏流連忘返時,我就會産生一個理念——人人都來關注環保,都來維護綠水青山,創建生態園,那我們的生活環境一定會更加美好……”有著10多年環保志願者經驗的閆維説。
記者參觀閆維的“鳥巢生態圈”後發現,這是充分利用城市住宅樓、辦公樓、社區、學校、幼兒園等場所有限空間,創建的一個個集果蔬、花草、菌類、魚類種養于一體的生態小家園。這個“鳥巢生態圈”設計靈活,可球形、方形或不規則形狀,以“自然、綠色、生態、循環、環保”為主題,直觀展示生態平衡系統和環保節能系統,並以此為實踐載體開展“科學生態種養”“食農教育”“垃圾分類”及“環境保護”等科普類實踐課程,讓人與自然更加親近,讓城市的孩子融入到自然生態環境中去,體驗博大精深的生態文明思想內涵。
目前,閆維與她的團隊根據需求已在學校、科普園及城市廣場中心等地,共同設計開發和建造了近10個“鳥巢生態圈”,並在“鳥巢生態圈”裏和學校老師共同開展科學課。由於“鳥巢生態圈”已初具生態經濟效益,引起南寧市環保公益組織和社會團體的廣泛關注。
“剛開始,是我個人花錢創建‘鳥巢生態圈’,但是慢慢發展下去,身邊不斷有人加入進來,越做越大,真的覺得生態環保公益事業很有意義。我也希望全社會有更多的人,一起來參與生態環保事業,為生態文明建設出一份力,獻一份愛心。”談到自己開展的這些環保公益事業,閆維面帶微笑,內心充滿著希望。
C 在學生心中播撒生態環境種子
“紅花綠草滿園栽,風送花香蝶自來。曲徑閒幽寧靜雅,身居愉悅賽仙哉。”走進桂林市臨桂中學,處處綠樹成蔭,不時送來陣陣鳥語花香。這幅校園美景的形成,離不開該校副校長虞小燕的不懈努力。
虞小燕的“綠色校園夢”,要從20年前説起。那時候她剛接手分管學校後勤工作,學生環保意識薄弱,亂扔垃圾、不愛護環境的行為隨處可見,這讓她感到十分不安。而學校當時又在積極申報創建自治區綠色學校,在種種機緣和巧合下,讓她逐漸萌生了一個“綠色校園夢”。
追夢路上,總會伴隨著種種困苦和坎坷。2005年7月,虞小燕被查出身患腫瘤,醫生建議她馬上手術,否則將會有生命危險。當時正值學校創“綠色學校”的關鍵時期,她隱瞞了病情,推遲了手術。在她與同事的努力下,臨桂中學建立了一套完善的環境教育制度,並先後獲得了桂林市綠色學校、自治區綠色學校、全國生態道德示範校、國際生態學校、全國濕地學校等綠色教育榮譽。
臨桂中學雖是一所縣級中學,但該校的目光早就走出區外走出國門。國際環境小記者、環境小論文、環境攝影展等環境教育項目,都被虞小燕搬到了臨桂中學的教育體系當中去,不僅豐富了課程內容,也開拓了學生的視野。這些年來,她所帶領的學生團隊在全國頻頻獲獎。
環境教育的開展,不僅帶來了整潔的校園環境,師生環保意識日益提高,同時也帶來了經濟效益。臨桂中學建校至今,學校沒有聘請過一名綠化工人,都是師生自己動手,每年為學校節約物業保潔費60多萬、水電費8多萬元。同時,多年來學校堅持綠色發展理念,充分整合資源,將食堂、教學樓等7棟樓房天臺進行綠化改造,種上了辣椒、空心菜、南瓜等果蔬,既美化了校園,又讓學生放心食用。這一系列環境教育活動,讓學生養成了良好的環保理念,並與學校建立了深厚的感情。
“如果每個青少年都在心裏種下環保的種子,每個人都能行動起來,一個學生帶動一個家庭,整個社會就會尊重自然、保護環境、低碳生活。”談起自己對環境教育的這份執著,虞小燕心中始終蘊藏著深深的熱愛。因為她知道,教育的神奇在於能把學生培養成為有正能量、有社會責任感、有遠大的抱負的人才。
20年來,虞小燕用自己的行動,詮釋了愛的真正內涵,同時也感染了周邊許多學校。在桂林,目前已有27所國際生態學校、181所市級綠色學校,綠色辦學已成為當地的新風尚。(廣西日報記者 余 鋒 通訊員 昌苗苗)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