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       城市遠洋    |    老外在廣西       直觀中國    |   視頻   |    原創    |    熱點專題    |    一帶一路    |    魅力東盟    
改革激發活力 紅利普惠民生 ——2019年度南寧市優秀改革創新項目掃描(下)
2020-08-13 15:48:23來源:南寧日報編輯:唐志強責編:路晶森

  改革只有進行時,沒有完成時。

  2019年,各縣區(開發區)既嚴格按照黨中央和自治區黨委、市委的部署要求抓好改革落實,又緊密結合實際,大膽改革創新,涌現了一批改革新亮點,為縣區經濟社會高品質發展注入了強勁動力,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與日俱增。

  打通服務群眾“最後一公里”

  改革為群眾提供了多樣化、精細化服務,切實打通服務群眾“最後一公里”。

  橫縣以“12345”工作思路推進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建設工作。橫縣始終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推動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和縣融媒體中心互相借力、互聯互通,積極構建縣、鄉(鎮)、村(社區)三級聯動體系,探索推行“群眾點單”“中心派單”“志願接單”“媒體唱單”的志願服務模式,廣泛開展“學習宣講”等五個系列活動,不斷提升群眾在文明實踐活動中的獲得感,共築美好生活時代新風。通過“12345”工作思路,共創建新時代文明實踐示範點34個,註冊志願者總數達17.8萬人,有力促進了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建設“全覆蓋式”向基層延伸。

  江南區人民檢察院發揚新時代“楓橋經驗”,創新群眾“最多訪一次”工作機制。堅持群眾信訪事項“馬上辦、簡易辦、一次辦”,建立“最多訪一次”信訪事項清單,適用簡易程式優先辦理,由專人全程跟蹤督促,信訪工作效率大幅提升。將執法辦案與化解社會矛盾相結合,著力將群眾訴求一次性處理到位,將社會矛盾糾紛化解在早、在小、在基層。積極探索便捷、高效的信訪途徑;對司法救助實行帶案下訪,增進檢群聯繫;在12309檢察服務中心及派駐檢察室設置接待專窗,深入開展“巡迴接訪”,切實減少群眾“訴累”“訪累”。

  五象新區先行先試,2019年率先推行産業類項目“帶方案出讓”模式,成功實現“拿地即發證”的改革目標。在土地競拍摘牌,競得方完成土地合同簽訂手續的當天,當場核發建設用地規劃許可證、建設工程規劃許可證等規劃許可,從原來的22個工作日縮短至“即時辦結”,做到“拿地即發證”,極大地提高了工程建設項目審批效率,為企業加快推進項目建設贏得了寶貴時間。2020年3月,五象新區又實現了工程建設項目“拿地即開工”審批制度改革新目標,“五象速度”再次換檔提速。

  青秀區“時間銀行”互助養老志願服務項目提升社區居家養老服務水準。青秀區以城市基層黨建為引領,在城區範圍內全面建設“時間銀行”,推行“低齡存時間,高齡換服務”的互助養老志願服務模式,鼓勵志願者尤其是低齡健康老人為轄區內高齡、失能、失智、行動不便等有服務需求的老人提供志願服務,實現“時間銀行”服務管理智慧化、服務隊伍規範化、志願服務品牌化。截至目前,青秀區全部社區均開通了“時間銀行”服務,有效彌補了社區公共服務資源的不足,形成“一代幫一代,低齡扶高齡”的波浪式養老服務良性循環機制。

  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

  我市牢固樹立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理念,統籌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堅定不移地走綠色發展之路,以改革和實幹詮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

  上林縣人民檢察院打造公益訴訟“上林模式”,提升基層社會治理效能。近年來,上林縣人民檢察院堅持“全面推進公益訴訟,全力維護公共利益”,通過優化職能配置、強化內外協作、深化辦案機制、全區率先建立快檢實驗室等舉措,構築起公益訴訟發展新格局,成為全市首個及唯一發出行政公益訴訟訴前檢察建議覆蓋生態環境和資源保護、國有土地使用權出讓、國有財産保護、食品藥品安全、英烈保護等五大領域的基層檢察院,公益訴訟工作經驗獲南寧市檢察院、自治區檢察院充分肯定並在全區範圍內推廣。

  以綠水青山為底色,繪就邕寧生態旅遊新樣板。邕寧區把旅遊業作為戰略性支柱産業來抓,以打造廣西生態文化旅遊新地標為目標,通過整合城區機構職能,建立健全聯動配合工作責任制,出臺加快旅遊産業發展等支持政策,創新服務模式,引進環境污染第三方治理“環保管家”服務平臺,推動優勢資源不斷整合,旅遊服務品質不斷優化,旅遊産業規模持續擴大。2019年,邕寧區成功創建自治區第六批“廣西特色旅遊名縣”,被評為廣西“旅遊創新發展十強縣(市)”,榮獲“2019年度自治區級生態縣”稱號。

  賓陽縣“點、線、面”結合打造全域旅遊示範帶。以創建自治區級全域旅遊示範區為契機,依託特色鄉村資源、良好生態環境和濃郁的民俗風情,通過注重旅遊點的打造、線的延伸、面的提升,持續做好“村”“區”“鎮”三篇文章,推動鄉村變景點、園區變景區、打造特色旅遊鎮,形成“文+旅”“農+旅”“商+旅”發展模式,全域旅遊示範帶影響力不斷提升。2019年“稻花香裏”旅遊景區成功創建國家AAAA級旅遊景區,“古辣香米”獲批國家地理標誌保護産品。

  用改革方法啃下脫貧攻堅“硬骨頭”

  面對脫貧攻堅中的“硬骨頭”,我市打破陳規、因時制宜,以改革的方法、創新的思路與週密的舉措攻堅克難、破題解局,確保打贏打好脫貧攻堅戰。

  隆安縣創新實施集中連片跨區域供水,全力解決石漠化片區群眾“吃水難、水難吃”的困境。將石漠化片區和季節性缺水問題突出的村屯劃分為5個集中供水區域,統籌安排扶貧涉農資金,按照資金投入額度分級實施,用跨鄉鎮遠距離鋪設供水管道的方式實現接水入戶,同時加強面源污染治理和供水用水管理,使群眾喝上放心水。截至2019年底,共投入2300多萬元解決困擾18個行政村156個自然屯3.2萬名群眾的缺水問題,探索出了一條解決石山地區飲水困難的新路子,把“民生痛點”變成了“發展支點”。

  江南區創新黨建引領讓村級集體經濟活水長流。聚焦村級集體經濟基礎薄弱、發展形式單一、造血功能不足等問題,江南區堅持黨建引領,創新探索出“三級聯動、三線育人、四驅造血、多元監督”的集體經濟發展路徑。堅持城區、鎮、村“三級聯動”,從“領頭雁”“先鋒隊”“主力軍”等3條線選育人才,創新探索“股份合作型、資産開髮型、特色産業型、飛地經濟型”發展模式,多元監督保障集體經濟管理規範。2019年江南區48個行政村村級集體經濟收入率先在全市全部達到5萬元以上,收入達到10萬元以上20個,100萬元以上6個,最高達2500萬元。

  賓陽縣創新教育管理體制機制,推進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再提速。大力實施“教育強縣”“人才強縣”戰略,通過健全責任體系、加大教育投入,改革教學模式、優化資源配置,配強師資力量、健全保障機制,促進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加速推進。2018年5月、12月,賓陽縣先後順利通過自治區級、國家級義務教育均衡發展督導評估驗收;2019年4月,國務院教育督導委員會發文確認賓陽縣為義務教育發展基本均衡縣,比原定時間提前兩年實現基本均衡發展目標,義務教育均衡發展水準實現新提升。

  本報記者楊靜 通訊員韋柳河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