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       城市遠洋    |    老外在廣西       直觀中國    |   視頻   |    原創    |    熱點專題    |    一帶一路    |    魅力東盟    
廣西科技進步貢獻率達54.93% 向創新要活力 向創新要動力
2020-08-21 09:06:10來源:廣西日報編輯:唐志強責編:趙瀅溪

  本報記者 李新雄

  玉柴實施的“新型節能環保國VI發動機開發”等重大科技專項項目,研發成果應用於多款産品,年銷售收入預期超過200億元,發動機年産能力達60萬台;

  作為全國第一個開展國際科技合作應對疫情的省份,廣西目前共下達6批應急科技攻關專項項目15項,資助科技經費2880萬元,一批科研成果已在全區戰疫過程中得到應用;

  1-5月,廣西輸出技術合同754項,成交額20.17億元;吸納技術合同1309項,成交額195.34億元,同比增加72.52%……

  今年以來,我區推出一系列科技體制改革創新舉措,組織實施一批應急科研攻關項目,紮實推進“三百二千”科技創新工程,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科技創新發展中“雙戰雙贏”,科技進步貢獻率達54.93%,科技創新支撐引領廣西經濟社會高品質發展的能力和作用日漸凸顯。

  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我區把大力推進創新再提速作為解放思想的重要內容,提出“堅持創新支撐産業高品質發展不動搖,堅持‘前端聚焦、中間協同、後端轉化’不動搖”,努力走出一條具有特色的創新驅動發展之路。

  為此,全區下功夫做好科技創新融入經濟社會發展主戰場這篇大文章。

  如何向創新要活力?善破勇立,持續深化科技體制機制改革,不斷完善頂層設計。最近,《關於進一步深化科技體制改革推動科技創新促進廣西高品質發展的若干措施》(即“廣西科改33條”)出爐,從強化企業主體創新地位、深化科研機構體制機制改革、激發科技人員創新活力、加強科技成果轉化激勵、優化創新平臺載體建設、完善科研管理機制、健全科技開放合作的體制機制、強化科技體制改革保障機制8個方面形成了33條政策和近90個政策點,是近年來我區科技創新領域政策最全、突破最大、“幹貨”最多的政策文件。

  同時,我區在全國首次制定自治區高端外國專家引進經費開支標準,首次設立國(境)外創新人才引進經費資助項目……破除體制機制藩籬,釋放創新活力。

  如何向創新要動力?紮實推進“三百二千”科技創新工程,支撐産業高品質發展。“三百二千”科技創新工程實施兩年來,截至6月底,已完成任務總量的95%。一是加快關鍵核心技術攻關,累計實施“三百二千”科技創新工程重大技術項目112項,項目總投資約94.5億元,資助自治區創新驅動發展專項資金12.1億元,突破81項重大技術,完成“突破100項重大技術”任務的81%,開發出293個新産品,新增産值159億元。二是加快高水準創新平臺建設,新獲批國家技術轉移人才培養基地1個,新增國家級孵化器5家;新增備案國家眾創空間10家,全區國家備案眾創空間升至30家,累計創建國家級創新平臺102個,完成“創建100家國家級創新平臺”任務的100%。三是加快科技領軍人才引育,今年新落實引育高層次人才和團隊7個,累計引育高層次人才和團隊達101個,完成“引育100個高層次創新人才和團隊”任務的100%。四是積極打造科創企業培育成長鏈,實施高企“再倍增”計劃,新增高新技術企業1185家,累計達2388家,提前一年完成“新增1000家高新技術企業”的任務。五是加快重大科技成果轉化應用,2019年以來新增轉化重大科技成果584項,累計轉化重大科技成果達963項,完成“轉化1000項重大科技成果”任務的94%。

  如何向創新要潛力?科技助力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復工復産。新冠肺炎疫情發生後,我區迅速啟動實施應急科技專項,啟動廣西科技特派員“千人進千村”抗疫情搶春耕活動,出臺支持服務科技型企業的10項硬核措施,多舉措助力企業復工復産。自治區科技廳立項並參與資助的“基於中泰天然藥材的抗新型冠狀病毒的藥物研究”項目取得重大研究成果,今年6月榮登國際頂級學術期刊《科學》雜誌封面。為了幫助企業渡過難關,科技廳提前下達870家新認定高新技術企業直接獎補資金7660萬元;發放創新創業大賽100家獲獎企業獎勵性後補助2330萬元;組織對全區57家科技企業孵化器、眾創空間減免場地租金達2654.5萬元,惠及企業超過2000家。

  這一組數據可以直接體現科技創新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獲得2019年度廣西科技進步獎的157個項目,2016-2018年間實現新增銷售收入1155.6億元,新增利潤98.3億元;項目技術應用單位2016-2018年間實現新增銷售收入874.9億元,新增利潤307.6億元。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