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       城市遠洋    |    老外在廣西       直觀中國    |   視頻   |    原創    |    熱點專題    |    一帶一路    |    魅力東盟    
從路邊攤到“網紅”産品——柳州螺螄粉産業發展觀察
2020-09-10 17:07:29來源:新華網編輯:唐志強責編:趙瀅溪

  新華社南寧9月9日電題:從路邊攤到“網紅”産品——柳州螺螄粉産業發展觀察

  新華社記者農冠斌

  開著三輪車從竹林裏回來,卸下掘出時間不超過2小時的新鮮竹筍,拿出工具往凳子上一坐開始剝筍……黃繼華馬不停蹄。收購竹筍的老闆已經在“催單”了。

  新冠肺炎疫情期間,聞起來“臭臭”的螺螄粉,成為許多“吃貨”眼中的“香餑餑”。有關柳州螺螄粉的話題,多次登上熱搜,閱讀量超10億次,不少網民“隔空催貨”。柳州螺螄粉這一酸爽的地方小吃,緣何成為備受關注的“網紅”産品?

  “全網催貨”,半年賣出近50億元

  在廣西柳州市街頭,螺螄粉店隨處可見。螺螄粉選用軟韌爽口的米粉,配以酸筍、花生、腐竹、酸豆角等輔料,加入綠油油的時令蔬菜,再淋上精心熬製的螺螄湯製作而成。紅通通的一層辣椒油浮在上面,鮮美的湯汁滲透到每一根米粉。

  黃繼華家所在的柳州市柳南區太陽村鎮百樂村種有5000多畝竹子。今年,竹筍迎來更好的行情:每斤賣價比往年高了近0.5元,老闆們搶著上門拿貨。“我家今年賣竹筍的收入預計會超20萬元。”黃繼華揚起袖子,用力一擦滿臉的汗水,咧嘴笑起來。

  “今年3月初,我們的訂單已經排到6月。因為産能不足,供不上貨,網店曾在一個月內退款1500多萬元,客服還要逐單解釋原因。”廣西螺霸王食品有限公司董事長姚漢霖説。

  “疫情比較嚴峻的時候,實體店停業或限制營業,多數客源被袋裝螺螄粉分流。袋裝螺螄粉主要依靠互聯網銷售,直播帶貨和熱門話題看多了,人們難免要親自試試。”柳州市螺螄粉協會會長倪銚陽説。

  柳州市商務局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全市袋裝螺螄粉産值已達49.8億元,預計全年將達90億元。

  工業化理念讓螺螄粉俏銷市場

  在柳州市河西工業園,廣西螺霸王食品有限公司的生産線上,十幾個分別裝著筒骨、螺螄、生薑、香辛料包的大鐵盆,在熬煮湯料的大鍋旁有序排列。生産線另一端,酸筍、酸豆角、花生等料包則通過傳送帶源源不斷地傳輸。

  這些生産場景和街邊店舖製作螺螄粉的場景完全不同。“由第三産業轉為第二産業,得用工業化的思路。”姚漢霖説。

  2014年,隨著袋裝螺螄粉問世,柳州螺螄粉從路邊餐飲店走進工業園,實現工業化生産。姚漢霖認為,這一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不僅進一步刺激消費需求,還為螺螄粉産業壯大開闢道路。

  物理殺菌、真空包裝等生産技術提升助推産業發展。“以保質期為例,袋裝螺螄粉的保質期從起初的10天提高到現在的6個月。”廣西中柳食品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韋楊年説,這使一包螺螄粉在走完生産、物流、上架等一系列流程後,還有足夠時間等待被品嘗的那一天。

  2015年初,柳州召開螺螄粉産業發展大會,首次提出柳州螺螄粉“産業化、標準化、品牌化、規模化”發展理念,確定柳州螺螄粉産業做預包裝,走機械化生産道路。此後,柳州陸續出臺《預包裝柳州螺螄粉地方標準》《柳州螺螄粉産業升級發展的實施方案》《柳州市全面推進螺螄粉産業升級發展的若干政策措施》等一系列文件。“我們用工業的理念謀劃推進螺螄粉産業升級發展。”柳州市委副書記梁旭輝説。

  做大做強“螺螄粉+”産業鏈

  一碗粉,不僅做成了暢銷各地的“網紅”美食,還帶出了“螺螄粉+”産業鏈。

  在柳州市鹿寨縣平山鎮的集市上,許多群眾將摘好的豆角拿到收購點售賣。“多的時候一天賣出四五百斤,少的時候一兩百斤,平均每天有兩三百元收入。”平山鎮平山社區居民吳翠蘭説,社區裏一些貧困戶靠種豆角脫貧。“1畝豆角每年至少可創收5000元,種植戶並不需要耗費太多精力。”柳州市商務局副局長賈建功説。

  近年來,柳州因地制宜發展“合作社+基地+農戶”“公司+基地+合作社+農戶”等扶貧模式,讓貧困戶在産業鏈各個環節上享受産業增值收益。

  此外,當地黨委政府積極引導螺螄粉企業成立農業産業化聯合體,加強企業與農戶的利益聯結,培育企業帶動原材料基地的能力。聯合體以訂單生産為主要合作方式,實現螺螄粉全産業鏈發展。“對於生産企業來説,原料本土化既方便源頭品控,又能使螺螄粉産業惠及地方。”姚漢霖説。

  賈建功介紹,柳州螺螄粉産業已創造超過25萬個就業崗位,帶動包括大米、竹筍、豆角、木耳等在內的約50萬畝螺螄粉原材料基地和覆蓋農業、食品工業、電子商務等領域的産業鏈發展。

  “螺螄粉産業鏈的延長,不但惠及原材料産業,而且反哺了螺螄粉産業自身的發展,從而形成多贏格局。”倪銚陽説。(完)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