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       城市遠洋    |    老外在廣西       直觀中國    |   視頻   |    原創    |    熱點專題    |    一帶一路    |    魅力東盟    
南寧市建立優化營商環境服務企業“直通車”綜述
2022-03-28 18:02:05來源:南寧日報編輯:楊永娟責編:趙瀅溪

  原標題:當好“店小二” 服務不打烊——南寧市建立優化營商環境服務企業“直通車”綜述

  “沒想到‘直通車’工作效率這麼高,領導幹部這麼重視,我真的非常驚喜,也很滿意!”一名企業代表如是説。

  企業點讚的背後,折射出南寧市建立優化營商環境服務企業“直通車”取得的積極成效。

  新年伊始,南寧市對優化營商環境響鼓重錘。2月7日,南寧市向社會公佈了市、縣(市、區)、開發區黨政主要領導、紀委書記(紀檢監察組組長)46個電話號碼,建立優化營商環境服務企業“直通車”,發揮市縣兩級黨政主要領導高位推動、高位協調作用,高效率解決企業反映的問題。

  真心實意服務企業,用貼心服務換企業順利發展,南寧市服務企業“直通車”跑出“加速度”。據統計,2月7日至3月25日,南寧市縣兩級黨政主要領導、紀委書記優化營商環境服務企業“直通車”專席共受理來電525個,其中,求助類321個、佔比64.1%,諮詢類158個、佔比30.1%,其餘為建議類、投訴類和舉報類。辦結521個(未辦結的4個尚在辦理期限內),重點跟蹤督辦125個,滿意率97%。

  亮出電話 擔起責任

  “水深則魚悅,城強則賈興”。南寧市持續優化營商環境,出實招、放大招、推新招,促使市場發展環境惠風和暢。

  建立優化營商環境服務企業“直通車”,正是市委、市政府以自我革命精神加強作風建設、提升服務效能的創新舉措,是優化營商環境、主動服務市場主體的實招硬招,是為企業紓困解難、打通服務企業“最後一公里”的有效平臺。

  2月8日,自治區黨委常委、市委書記徐海榮調研我市優化營商環境服務企業“直通車”工作,強調要持續優化營商環境,真心實意服務企業發展,實打實、硬碰硬解決實際問題,大力培育壯大市場主體,以幹部作風大提升、營商環境大優化推動經濟高品質發展。

  市長廖立勇要求,“直通車”要在全週期服務企業上不斷創新,通過特色活動,打造品牌,贏得企業家的信任和支持。

  電話亮出來,責任擔起來,事情幹起來。科學規範的工作流程和運行機制隨之建立健全,確保“直通車”真正實現“有呼必應”“直通快辦”“高效辦結”:

  ——從市委辦公室、市政府辦公室、市紀委監委、市委督查室、市政府督查室、市信訪局等部門抽調骨幹力量組建市級工作專班,負責對“直通車”受理的市場主體訴求予以轉辦、催辦、督辦、反饋、回訪,並做好“日報告”“周分析”“月通報”工作,及時向黨政主要領導、紀委書記反饋來電訴求和辦理情況。同時,各縣(市、區)、開發區也同步成立相應的工作專班,形成市縣兩級黨政領導、紀委書記親自過問、親自協調、親自督辦,各責任單位“馬上辦、快速辦、監督辦、回訪辦”的上下聯動工作機制。

  ——建立健全“直通車”受理訴求分類處理機制、快速精準轉辦機制、限時辦結機制、統籌辦理機制、督查督辦機制、訴求分析通報機制等6個機制,實行首問負責制、限時辦結制和責任追究制。

  ——各級紀檢監察機關通過對企業反映的問題進行分析研判、跟蹤督辦,全面整治損害營商環境、阻礙市場主體健康發展的腐敗和不正之風,打通各類堵點和難點,以有力有效監督為全面落實強首府戰略提供紀律保障。

  有呼必應 無事不擾

  “您好!請問您有什麼困難或問題需要幫助解決?”“具體是什麼問題呢?”在服務企業“直通車”專席現場,通過聲波,一句句真情服務企業的暖心話語,架起了政企溝通的“連心橋”。

  南寧市黨政主要領導、紀委書記優化營商環境服務企業“直通車”工作專班負責人表示,“直通車”的服務對像是企業,主要受理企業在生産經營和發展過程中遇到的政府部門推諉扯皮、敷衍塞責、設卡刁難,以及幹部不作為、亂作為、受賄腐敗等損害營商環境的問題。

  南寧市各級各部門高度重視企業來電,認真對待企業合理合法訴求,堅持問題導向、目標導向、結果導向,當好“有呼必應、無事不擾”的“店小二”——

  多氟多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來電希望青秀區項目儘快完成土地平整及配套道路修建的問題。自治區黨委常委、市委書記徐海榮了解情況後,當即指示解決企業困難,加快推進項目實施。市委常委、市紀委書記、市監委主任繆佃江多次到現場對相關問題進行督辦。

  經市紀委監委和市級工作專班跟蹤督辦,青秀區形成“兩天一督”工作機制,強力推進多氟多南寧項目。3月9日,伶俐工業園多氟多一期鋰電池廠房項目剩餘場地順利交接,項目工期僅用30天,比原預計90天縮短了60天,整個場地石方51萬立方米、土方1.2萬立方米全部清理完畢,開創了項目建設的“南寧速度”。此外,企業反映的江南8號路的建設也在加快推進,初步達到通車條件;江南39號路已開工建設。

  “服務企業‘直通車’工作進一步暢通了黨委、政府和企業的溝通渠道,解決難題的效果可謂立竿見影。”多氟多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基建科科長李業凱激動地説。

  青秀區IT行業從業人員羅先生來電諮詢就業見習基地補貼發放問題。經市級工作專班跟蹤督辦,2月10日,市人社局向各就業見習基地印發《關於開展南寧市本級2022年度第一批就業見習崗位集中申報工作的通知》,明確就業見習補貼申領流程,組織開展就業見習崗位申報各項工作。

  谷川實業(上海)公司來電尋求新能源汽車電池生産合作事項。經市級工作專班負責人協調,市工信局主要領導于2月11日與來電人聯繫,詳細介紹我市相關招商優惠政策,並邀請其來邕考察……

  對所有來電,服務企業“直通車”做到事事有著落、件件有回音,特事特辦、急事急辦、難事快辦,一批制約企業發展的痛點、堵點、難點得到破解。

  彰顯真心 溫暖人心

  開通優化營商環境服務企業“直通車”,引起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直通車”有沒有“聊效”?在採訪中,企業家紛紛為南寧市這一提升服務效能的創新舉措、為企業紓困解難的有效平臺由衷點讚。

  哈啰出行廣西公共事務部公共事務專家韋維體驗到了“直通車”馬上辦、快速辦的高效率,“撥打電話反映企業訴求後,相關部門高度重視、第一時間聯繫了我們,給予了詳細的解答和熱情的回應,我們感到非常滿意。”

  廣西木盛投資管理集團公司董事長魏增國認為,“直通車”架起了企業與政府之間的“連心橋”,及時解決企業發展及項目落地中遇到的問題和困難,有利於激活南寧市營商環境的蓬勃生機。

  南寧市開通服務企業“直通車”,架起“連心橋”,彰顯了真心,做到了用心,溫暖了人心。

  南寧市營商環境優不優?數據是最有力的説明。截至2022年2月28日,南寧市市場主體登記存量85.7384萬戶,同比增長9.01%;1—2月新登記各類市場主體1.7415萬戶,同比增長6.37%。1—2月全市工業投資同比增長24.5%,增速比去年同期提高12.9個百分點,比全市固投高25.8個百分點。

  不斷優化的營商環境,有效激發了投資者的信心和對未來發展的良好預期,眾多客商紛至遝來,為南寧發展“加薪添火”。今年2月,太陽紙業産業園、潮力集團鋁基新材料産業鏈等重大項目落戶南寧。其中,太陽紙業投資建設高端化智慧化綠色化林漿紙技改及配套産業園項目,潮力集團投資建設年産30萬噸鋁板帶及20萬噸電池鋁箔項目。

  太陽紙業董事長兼總經理李洪信表示,南寧區位優勢明顯,當前正全面落實強首府戰略,尤其是加快東部産業新城建設、開通優化營商環境服務企業“直通車”等戰略舉措,進一步增強了企業投資的信心、創業的勁頭。太陽紙業將積極搶抓機遇,把在南寧的投資項目建設成為世界性一流造紙産業園,為南寧高品質發展貢獻力量。

  廣西潮力精密技術有限公司有關負責人表示,公司將以本項目為契機,依託南寧市優質營商環境,依靠地方資源、區位優勢、交通優勢,發力新能源、新材料産業,為首府南寧走出以高精尖技術和創新技術為引領的綠色發展之路貢獻力量。

  立足崗位 主動服務

  撥打電話“有呼必應”,企業訴求“直通快辦”……南寧市以開通優化營商環境服務企業“直通車”為契機,不斷推動各級各部門真心實意服務企業,動真碰硬解決問題。

  “直通車”運行伊始,全市各級紀檢監察機關立足職能、系統施策,積極督促解決問題,為企業平穩發展保駕護航。

  市紀委監委第四監督檢查室副主任莫彬對多氟多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廠區項目用地平整問題的推進解決過程歷歷在目,“我們組織督查考評組實地調研導致項目進展緩慢的堵點、難點,然後採取針對性的措施,推動各相關單位壓實責任、服務企業。”

  一家新能源企業計劃在全國範圍內投資建設氫能源全産業鏈基地,想了解南寧市的營商環境和相關政策。企業方致電“直通車”後很快得到了回應,市投促局工作人員迅速與企業聯繫,在介紹政策的同時提供投資建議。

  “我們做到第一時間回復,企業對我們的工作效率十分滿意。此外,企業的訴求多樣,涉及多個部門,我們也馬上聯繫相關部門了解政策,及時反饋。”市投促局投資一科四級主任科員張劍告訴記者。

  “我市建立優化營商環境服務企業‘直通車’工作機制,很好地解決了企業的問題和困難,促使部門以問題為導向,舉一反三,主動作為,走出門聯繫企業、服務企業,增強了主動服務意識。”市科技局黨組書記張軍表示。

  “直通車”工作機制的上下聯動、高效運行,激活了首府經濟發展的“一池春水”,激發了黨員幹部立足崗位、各盡所能、主動服務、積極服務的責任心,營造了親商愛商護商扶商的氛圍,以良好的營商環境造就發展的“硬實力”。(南寧日報 記者尹海明)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