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國道359線靖西段旁秀美的三疊嶺瀑布。 廣西雲-廣西日報見習記者李家州/攝

采風團在靖西舊州古鎮採訪繡球製作技藝代表性傳承人王秀芬。廣西雲-廣西日報記者劉俊聰/攝

大新德天至寧明花山公路。 (廣西興崇基礎設施投資有限公司供圖)

坐落在“中國最美沿海公路”之一國道228線沿途的西灣旅遊景區。 廣西雲-廣西日報見習記者李家州/攝

遊客在岔山村遊玩。廣西雲-廣西日報記者鄒財麟/攝

遊客在貓兒山下體驗窩囊漂。 廣西雲-廣西日報記者鄒財麟/攝

東漓古村。廣西雲-廣西日報記者鄒財麟/攝

岔山村全貌。廣西雲-廣西日報記者鄒財麟/攝

采風團在梧州蒼梧縣黑石山茶廠採訪。 廣西雲-廣西日報記者宋瑤/攝

遊客在姑婆山上呼吸新鮮空氣。 廣西雲-廣西日報記者鄒財麟/攝

尼的呀田園景區坐落在合那高速旁。廣西雲-廣西日報見習記者李家州/攝
四天三夜、2700公里,車輪與山水的每一次相遇,都在回答同一個問題:交通如何成為旅遊最動人的序章。
7月28—31日,由自治區黨委宣傳部、自治區黨委網信辦指導,自治區交通運輸廳、自治區文化和旅遊廳主辦,廣西日報傳媒集團、自治區公路發展中心、廣西旅遊發展集團承辦的“桂在交旅——山水之間有通途”大型行進式采風活動順利舉行。由媒體記者、網絡達人、山禾文旅“綠色智駕遊廣西”自駕車隊組成的采風團兵分兩路,以路為軸,開啟一場“路與景”的深度對話。
1 交通線牽起風景線
作為廣西交旅融合的一次生動展示,活動精心設計了“從山向海”與“故道古韻”兩條特色路線,覆蓋全區具有代表性的融合示範點。活動期間,30余家中央駐桂及區內外媒體、市縣融媒中心與11名網絡達人深度參與,發佈圖文、視頻報道400余篇,全方位擴散活動影響力。
采風活動通過挖掘公路沿線歷史文化、展現串珠成鏈的旅遊資源,呈現交旅融合的創新探索與實踐成果,讓一批兼具人文底蘊與景觀特色的線路走進大眾視野。
在桂西南線,采風團以國道219線廣西邊關國家旅遊風景道(東興—那坡)為主線,串聯防城港、崇左、百色等地的濱海風光與邊關歷史人文,探尋廣西公路文化的內涵和魅力。
作為串聯桂西南美景的“黃金通道”,國道219線廣西段將德天瀑布、明仕田園、弄崗景區等眾多熱門景點緊密相連;大新德天至寧明花山公路通車後,景區間通行時間縮至50分鐘車程,進一步激活邊關旅遊帶。
位於防城港東興市東興鎮的山海相連地標廣場,既是北侖河入海口、大陸邊境線與海岸線交匯點,也是國道219線廣西段終點。伴隨國道219線自駕熱興起,今年一季度,該廣場吸引遊客45萬人次前來打卡。
以公路為媒,一批網紅打卡點應運而生。國道219線崇左段上的沙屯疊瀑、國道359線靖西段上的三疊嶺瀑布等“藏在深閨”的自然資源被成功激活,帶動沿線農家樂、民宿産業蓬勃興起;在懸崖峭壁間人工鑿就的中國第一路——龍憑公路,在歷史與現實的交織中,向遊客靜靜訴説跨越百年的光陰故事。
在桂東北線,采風團深入梧州、賀州、桂林三市,探訪茶船古道碼頭遺址,重走瀟賀古道,循湘桂走廊,看千年驛路演繹的今朝故事。
生態康養和避暑秘境是桂東北線的鮮明標簽。被譽為“華南地區最大天然森林氧吧”的賀州姑婆山,周邊交通路網內暢外聯,賀西高速、貴廣高鐵、姑婆山旅遊公路等使其通行能力成倍增長,吸引了眾多來自周邊省份的遊客。今年上半年,姑婆山旅遊度假區累計接待遊客同比增長41%。
2 交通升級激活發展動能
在桂西南,公路的意義已遠超交通動脈,成為激活邊海資源、帶動區域發展的經濟血管。國道也不僅是風景道,還是串聯産業的經濟帶。
依託國道228線串聯起的豐富文旅資源,防城港濱海旅遊業蓬勃發展。為保障旅遊旺季交通暢通,防城港公路部門不斷豐富公路服務供給,讓每一段路程都成為濱海風情的展示窗口。防城港北部灣旅遊投資開發有限公司副總經理黎喆介紹,交通便利帶動自駕遊升溫,2024年西灣旅遊景區年接待量已突破200萬人次,直接帶動周邊海鮮排檔營業額同比增長30%。
山海相連地標廣場所在地東興鎮竹山村,借交通發展的東風吃上了“文旅飯”。竹山村委會副主任王國華向采風團透露,昔日閉塞的漁村如今商鋪林立,吸引不少年輕人返鄉創業,交通動脈讓這個邊陲村落加速走上振興路。
交通升級激活了産業潛力。在國道219線經濟帶上的百色靖西舊州古鎮,居民憑藉繡球技藝“借路出海”,産品遠銷東盟;合那高速旁的那坡尼的呀田園景區核心區——那坡縣坡荷鄉中山村,高速修通後從荒坡蛻變為旅遊熱門地,“公路+民俗+旅遊”模式的興起吸引村民返鄉創業,讓民族文化煥發新活力。
口岸經濟也隨之升溫。2024年防城港東興口岸出入境人數達858.1萬人次,居全國沿邊口岸首位;今年截至7月24日,口岸出入境人數突破500萬人次;崇左憑祥友誼關口岸的中越跨境直通車6.5個小時(含人員通關時間)可直達越南河內,“半天跨國遊”成常態,推動中越經貿文旅雙向奔赴。
桂東北的交通升級同樣帶來産業蝶變。
在梧州市蒼梧縣,國道355線讓六堡茶香飄向更遠的地方。曾經依靠“茶船古道”銷往海外的六堡茶,如今借由通途大道實現“採摘—加工—外銷”全鏈條提速;沿路茶廠變身旅遊景區,採茶炒茶體驗、制茶技藝展示等項目,讓遊客沉浸式感受深厚的茶文化,帶動當地茶葉綜合産值持續攀升。
桂林市興安縣華江瑤族鄉旅遊公路通車後,曾經的“山路十八彎”變為一路坦途。交通的改善直接帶動景區人氣,貓兒山腳下的“果凍水”“窩囊漂”等特色景致與娛樂項目出圈走紅。7月旅遊旺季,貓兒山景區營收同比增長近40%,交通升級讓深山的清涼資源成功轉化為旅遊經濟。
在賀州,當“四好農村路”無縫銜接有著2000多年曆史的瀟賀古道,沉寂多年的“瀟賀古道入桂第一村”岔山村重現往昔的活力與風采。
近年來,富川瑤族自治縣完善交通網絡,提升通往岔山村的道路等級,同時暢通岔山與周邊特色村寨的道路,構建跨省域特色鄉村旅遊示範帶。2024年,岔山村年接待遊客達60萬人次。該縣還打造12條“旅遊快車道”,形成古道文化探秘、慢城生態觀光的旅遊線路,帶動鄉村文旅産業發展。
3 服務提質彰顯人文關懷
一條條公路串起詩與遠方,而貼心的服務,使交旅融合更見深度與溫度。
7月29日,采風團沿S62崇左至水口高速行至K43公里處,一處別致景致吸引了眾人目光:成排的江邊別墅、綠意盎然的房車營地、兒童遊樂區與古典現代交融的建築相映成趣——這裡並非景區,而是佔地面積約300畝的花山服務區。
花山服務區突破傳統定位,集吃、住、行、遊、購、娛于一體,依託周邊山水生態環境與旅遊資源優勢,在服務區內打造了廣西高速公路首個汽車旅遊營地,成為“交通+旅遊”的示範窗口。隨著自駕遊興起,遊客對沿途休息品質需求升級,2024年花山服務區接待遊客超7.5萬人次,帶動了周邊鄉村旅遊的發展。
公路服務不僅體現在特色站點,更體現在對司乘人員的細微關懷。7月31日,采風團沿著國道322線一路行進,來到位於靈川一級公路服務區的“司機之家”。走進這處“司機之家”,休息室、共享廚房、熱水淋浴房、自助洗衣房、母嬰室、閱覽學習室等設施一應俱全,且全部免費;公共視頻與門衛保障安全,既解決了貨車司機住宿與安全難題,也成了自駕遊客的臨時歇腳地。
“在景點途經主幹線設置司機之家、暖心驛站、停車區等服務站點,就是想讓公路真正成為串聯詩與遠方的紐帶。”桂林公路發展中心黨委辦公室負責人石鈺説,如今,“司機之家”不僅是桂林國省幹線上的醒目標識,更成為司機與自駕遊客心中的“歇腳港”。
從浪濤邊關到古茶飄香,四天的采風行程見證了一條條公路如何成為交旅融合的“金絲帶”,全媒體報道將廣西“交通串聯風景”的創新實踐傳向全國。
每一段公路都是旅遊的序章,每一次相遇都是山水與通途的共鳴。廣西,正以路為筆,續寫更多山水與大道合鳴的精彩故事。
“從山向海”風景線
往桂西南,以國道219線廣西邊關國家旅遊風景道(東興—那坡)為主線,串聯防城港、崇左、百色等地的濱海風光與邊關歷史人文,探尋廣西公路文化的內涵和魅力。
“故道古韻”風景線
向桂東北,深入梧州、賀州、桂林三市,探訪茶船古道碼頭遺址、重走瀟賀古道,循湘桂走廊,看千年驛路演繹今朝故事。(廣西雲-廣西日報記者 郭燕群 宋 瑤)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