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西河池,地處桂西北大石山區,這裡生活著47個民族433萬各族群眾,少數民族佔比85.6%。近年來,河池市檢察機關結合地域特點,打造“檢三姐”“拔哥”流動檢察聽證等品牌,把普法山歌唱到老百姓家門口,將檢察聽證會開到田間地頭,持續做實人民群眾可感受、能體驗、得實惠的檢察為民。
“檢三姐”:以山歌為媒,織密民族地區司法救助網
“山歌聲聲響連天,司法救助記心間。遭遇苦難別害怕,法律援手在身邊……”午後,悠揚的歌聲在廣西河池市天峨縣長安家園唱響。前來開展普法宣傳的“檢三姐”與少數民族群眾聚集在一起,共唱普法山歌,將司法救助、民族團結等法律知識融入山歌傳唱,以歌促學,以歌普法。
悠揚的歌聲吸引了不少群眾駐足聆聽,大家表示:“這種普法方式使法律條文變得通俗易懂,令人印象深刻。”
“檢三姐”山歌普法進社區 攝影 林姍婷
“河池是壯族歌仙劉三姐的故鄉,山歌不僅豐富了群眾的文化生活,還為我們普法宣傳提供了有效途徑。”河池市人民檢察院副檢察長韋錦猛介紹,河池市檢察機關結合地方特色和民族特點,通過“檢察山歌”普法模式,把黨和國家政策、法律法規知識編唱成山歌,優化普法效果,廣受群眾好評。
“檢察山歌”普法是河池市檢察機關“檢護民生”的生動縮影。2023年,河池市人民檢察院打造“檢三姐”團隊,將劉三姐心繫百姓、為民解憂的女性情懷融入司法救助工作,探索“三姐解三結”工作機制,充分發揮司法救助在保障民生、化解社會矛盾、參與社會治理中的積極作用,推動民族地區司法救助創新發展,形成了彰顯檢察為民的“檢三姐”文化品牌。
在河池檢察實踐中,一個個鮮活案例成為了司法救助成效的最佳注腳。
走進天峨縣婦女兒童活動中心,10余名殘疾困難婦女正在手工老師的指導下編織衣領飾品。“我們的手工材料是由企業提供的,每編織一條就有6塊錢收入,雖然我的左手動不了,但可以輔助右手,勤快點的話一天也能做四五條,在空閒時間可以掙點錢貼補家用,蠻好的。”一位大姐笑著説道。
檢察官羅愉向殘疾困難婦女了解就業幫扶情況 攝影 林姍婷
河池市檢察機關始終把“救急救困、化解矛盾、促進和諧”作為司法救助工作的宗旨。“要把政策條文精準適用到每一起案件中,關鍵在於我們辦案人員主動發揮主觀能動性。”作為“檢三姐”團隊負責人,河池市人民檢察院第七檢察部主任羅愉介紹,“檢三姐”團隊始終堅持在辦案中找問題、尋對策,全力推動司法救助從“紙上條文”落到“具體個案”中,轉化為實實在在的幫扶行動,讓司法救助真正融入社會治理大局。
如在辦理一起控告信訪案中,針對辦案中發現殘障婦女易受侵害、權益保障不到位等問題,在對該案刑事被害人啟動自治區、市、縣三級檢察機關聯合救助的同時,“檢三姐”團隊還指導天峨縣檢察院主動對接婦聯、殘聯、民政等職能部門,在全縣開展為期一年的殘障婦女權益保護行動,通過關愛服務、法律宣講、跟蹤回訪等多種形式,加強對農村地區殘障、困難婦女權益的綜合保護。
2023年以來,河池市檢察機關共辦理國家司法救助案件342件,救助469人,發放救助金283萬餘元。其中協同相關職能部門聯合開展多元救助268件次,多元救助案件佔司法救助案件78.3%。2件案件獲評國家級司法救助典型案例,7件案件獲評自治區級司法救助典型、優秀案例。
“拔哥”流動檢察聽證:讓司法服務“多跑路”、群眾“少跑腿”
在位於紅水河畔的東蘭縣長江鎮龍莊碼頭,一場“拔哥”流動檢察聽證會正在進行。
聽證的案件是羅某某非法捕撈水産品案,採用“普通話+壯語”雙語模式召開。檢察幹警與案件當事人羅某某,作為聽證員的人大代表、政協委員、人民監督員、漁業部門代表、長江鎮法制辦工作人員,以及值班律師、村委會代表等圍坐一圈,進行公開聽證。
在紅水河畔召開的“拔哥”流動檢察聽證會 攝影 林姍婷
“嫌疑人羅某某在禁漁期內使用電擊的方式在內陸自然水域即小溪內捕撈水産品,構成非法捕撈水産品罪。但是羅某某係初犯、偶犯,歸案後如實供述罪行、自願認罪認罰並主動進行生態修復,犯罪情節輕微,社會危害性不大,擬對其作相對不起訴處理。”在聽證會現場,東蘭縣人民檢察院第一檢察部副主任陳春妙向與會人員介紹基本案情,並提出擬處理意見。
經討論評議後,聽證員代表發表意見:“我們認為羅某某主觀惡意不大,且認罪認罰,案發後也及時對生態環境進行修復,同意檢察機關擬不起訴意見。”
“由於我法律意識淡薄,總以為‘偶爾撈幾條魚’不算大事,甚至抱有‘不被發現’的僥倖心理。直到被查處後,我通過檢察官普法才了解到,非法捕撈不僅違反《漁業法》,更觸犯了《刑法》。我深刻認識到非法捕撈的嚴重性,今後定會嚴格守法,絕不再犯,與村民共同保護生態環境。”羅某某誠懇表示。
一場場流動的檢察聽證會,將聽證從“坐堂式”延伸至“田間地頭”,是東蘭縣人民檢察院踐行檢察為民初心的真實寫照。
開在“田間地頭”的“拔哥”流動檢察聽證會 供圖 東蘭縣人民檢察院
“東蘭是革命先輩韋拔群的故鄉,我院立足革命老區實際,把紅色基因融入檢察隊伍的血脈,打造‘拔哥’流動檢察聽證品牌,以‘拔哥’躬身一線解難題的工作方式為指引,將檢察聽證工作主動下沉到群眾身邊,讓司法服務貼近基層需求。”東蘭縣檢察院第一檢察部主任汪宏良表示,自2022年創建“拔哥”流動檢察聽證品牌以來,累計召開流動聽證會102場,實現全縣14個鄉鎮全覆蓋。
品牌賦能,書寫檢察為民新答卷
民有所呼,我有所應。從“檢三姐”用山歌架起普法與救助的“連心橋”,到“拔哥”流動檢察聽證讓司法服務“零距離”;從對因案致困群眾的精準幫扶,到將司法聽證延伸至基層一線——河池市檢察機關打造的兩大特色品牌,既是新時代“楓橋經驗”的檢察實踐,也是“司法為民”理念的生動詮釋。
未來,河池市檢察機關將繼續深耕地域特色,以品牌建設賦能檢察履職,讓司法既有“法理力度”,更有“民生溫度”,為民族地區的和諧穩定與高品質發展貢獻檢察力量。(文 林姍婷 胡茜 劉源 牙玉涵)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