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       |       城市遠洋       |       原創      |       視頻             直觀中國       |      老外在貴州       |       熱點專題       |      Hi,貴州!     
貴州清鎮:以農業産業園區建設為載體推動現代農業發展走筆
2020-07-24 15:40:02來源:貴陽日報編輯:周文進責編:李佳藝

  原標題:沃野千里土生金 乘勢而上又一春 ——清鎮市以農業産業園區建設為載體推動現代農業發展走筆

貴州清鎮:以農業産業園區建設為載體推動現代農業發展走筆

蘆荻哨壩區裏的茶園基地 (資料圖片)

貴州清鎮:以農業産業園區建設為載體推動現代農業發展走筆

石牛村群眾在保供蔬菜基地務工。

  良田沃野,瓜果飄香;富美鄉村,産業興旺。如今的湖城大地,一派豐饒景象。

  2015年以來,貴州省清鎮市圍繞“園區生態化、農業都市化、技術標準化、産業特色化、發展融合化、投入多元化”的要求,全面推進“一區十園”建設,(一區即國家現代農業示範區;十園即十個省級高效農業示範園區,分別是紅楓、站街、衛城、新店、犁倭、暗流、流長、王莊、麥格、乳品園區),現已完成創建目標,並形成産業特色明顯、地域風格鮮明、資源優勢互補的農業園區發展體系。

  ■企業示範 強化産業結構調整

  7月21日,走進位於紅楓湖鎮蘆荻哨村的貴州民遠華慧生態農業有限公司蔬菜基地,水肥一體噴灌設備、育苗大棚、冷庫等農業設施一應俱全,大棚裏養心菜、紫背天葵、富貴菜等各類蔬菜長勢喜人,吸引不少商家前來簽訂蔬菜收購合同。

  作為蔬菜基地創始人,公司董事長龍超華已有長達十幾年的種菜經驗,基地選擇落戶蘆荻哨村,正是看中了這裡良好的生態環境。“現在,大眾越來越重視食品安全和健康養生,基地主要種植藥食同源的功能性蔬菜,這對於種植環境的要求就更高。”龍超華説。

  與飲用水源地紅楓湖相鄰,蘆荻哨村水源豐富,土地平整,生態環境好,是發展蔬菜種植的風水寶地。2015年,幾番考察過後,龍超華在此流轉約260余畝土地建起蔬菜基地。

  落地蘆荻哨村後,龍超華決定在當地優良的生態環境基礎上“轉型發展”——由原來種植普通蔬菜轉為種植藥食同源高品質有機蔬菜。

  同時,為保證蔬菜品質,華慧蔬菜基地積極申請有機認證。“與綠色無公害標準相比,有機標準更高,要求絕對不能使用化學農藥,必須使用農家肥。這樣嚴格的標準,不僅能保證蔬菜品質,也能保護當地環境。”龍超華介紹。

  經過第一年基礎設施建設後,基地于第二年開始申請有機認證,第三年通過認證,産出的蔬菜廣獲市場認可,每年蔬菜産值可達500余萬元。

  相比普通群眾“單打獨鬥”,企業通過集聚各種資源,綜合運用新品種、新技術、新模式,能夠高起點、高標準建設一批規模化、標準化和産業化程度較高的生産示範基地,有利於推動優勢特色産業上規模、上水準,從而促進農業增效、農民增收。

  發展至今,清鎮市園區註冊入駐農業龍頭企業85家、農民專業合作社102家,它們正在産業結構調整中發揮著典型引路、以點帶面的積極作用。

  ■壩區效應 提升農産品附加值

  眼下,蘆荻哨壩區裏,貴州智聯農業科技發展有限公司種植的葡萄顏色已經轉紫,即將上市。“相比當地以前種植的水晶葡萄,新品種葡萄價格可賣到幾十塊錢一斤,單價翻了好幾倍,保守估算,每畝葡萄産值至少達到兩三萬元。”公司法人唐泓十分看好壩區未來的發展。

  清鎮市目前已有21個壩區,蘆荻哨壩區是其中的樣板壩區。“樣板壩區與達標壩區相比,在土地流轉率、保險率、生態、經濟等多個考核指標上有更高要求,其中,畝産是最為重要的一項差異,樣板壩區畝産必須達到12000元以上。”清鎮市都市現代農業示範園區管理委員會辦公室主任龍文巧説。

  一畝地年産12000元以上,這是蘆荻哨人以前想也不敢想的事情。

  早在上世紀八九十年代,蘆荻哨村人就開始嘗試種植葡萄。全村有一半以上人家都種有葡萄。如今在公司負責技術管理的王中平是個中好手,家裏曾種過十多畝水晶葡萄。

  “過去村裏家家戶戶種的都是水晶葡萄,這種葡萄産量不錯,每畝約産3000斤,好的能收到4000斤,但是價格不高,算下來,一畝地一年有三四千塊錢的收入。”王中平説。

  隨著農業産業結構調整步伐加快,葡萄等水果産業規模擴大,葡萄産量提升、水晶葡萄的價格逐漸下跌,一畝地的産值遠遠不能達到預期。

  調整葡萄品種迫在眉睫,可如何調?正當群眾一籌莫展時,政府引進了貴州大界農業科技有限公司,由該公司和清鎮市城投公司共同組建貴州智聯農業科技發展有限公司,在清鎮市各鄉鎮規劃建設“一個中心區、九大種植基地”種植新品葡萄。紅楓湖鎮蘆荻哨村葡萄基地就是其中之一。

  2017年,智聯農業公司流轉450余畝土地,採取大棚和露天兩種方式,種植品質優良的陽光玫瑰葡萄。唐泓介紹,陽光玫瑰葡萄品質優、口感佳,同時不裂果、不脫粒、豐産,更重要的是價格高,超市裏一斤能賣到幾十元甚至上百元。

  “保守估計,每畝地可産葡萄1500公斤,按每公斤批發價40元估算,除去土地流轉費、管理費、人工費、運輸費等,每畝地可賺5萬元,是老品種葡萄的10倍以上,是傳統種糧收入的50倍以上。”唐泓説。

  截至目前,清鎮市壩區共引進企業26家,培育合作社52家,發展起蔬菜、中草藥、優質油菜等多個産業項目,帶動近三萬人實現增收致富。

  ■産業集群 推進鄉村振興進程

  現在,犁倭鎮石牛村打鐵組村民陳克琴已經習慣了每天到保供蔬菜基地大棚裏上班的生活。“每畝土地一年有700塊的流轉費和相應分紅,在大棚務工一天一百元,加班還有加班費。”陳克琴十分滿意如今的生活。

  陳克琴的一番話道出了石牛村人的心聲。過去,由於石牛村人多地少,人均土地不足一畝,加上無産業項目,發展思路閉塞,交通不便,增收致富一直是村民們可望而不可即的夢。

  後來,石牛村獲批進行美麗鄉村建設,迎來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為把握機會,村幹部召集村民開會,大家達成共識:凡是基礎設施建設需佔用土地,在二分以下的,村民無償捐出,二分以上的,村民組自行解決。屬於村集體、農戶的荒山、田、土,凡國家徵用,村集體項目建設,無條件將其交給村委會,由村委會統一流轉。正是憑藉這樣的胸懷,讓落地石牛村的項目建設大多進展順利。

  “美麗鄉村建設改變了村莊臟亂差的舊貌,改變了群眾等靠要的思想,更開啟了産業發展的大門。”石牛村黨支部書記王乾正説,在群眾的積極支持下,目前,村裏有貴州智聯農業發展有限公司、貴陽惠誠天賜農業發展有限公司、貴陽市扶貧開發有限公司等多家企業入駐,採取“公司+基地+合作社+農戶”的模式,在村裏發展精品蔬菜、草莓、元寶楓等産業,每天都有近300人在各産業基地勞作,讓本村村民實現就近就業、增收致富。

  目前,村裏産業規模最大的是貴陽市2.5萬畝保供蔬菜基地,涉及石牛村680畝土地。基地于去年開始建設,建成大棚面積達300余畝,建成大棚裏主要種植辣椒,現陸續進入採摘期。

  在清鎮,通過産業集群推進鄉村振興並非個例。按照“因地制宜、彰顯特色”的基本原則,清鎮市以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緊緊圍繞農村産業革命“八要素”,全力做好“楓、蔬、果、茶”和生態畜牧漁業産業文章,著力打造“四區”,縱深推進農村産業革命。

  截至目前,清鎮市已實現新增元寶楓種植4萬畝,蔬菜保供基地10.5萬畝,水果種植面積17.47萬畝,茶葉種植面積2.2萬畝,預計家禽出欄1649.31萬羽,禽蛋産量0.4536萬噸,生豬累計出欄15.9萬頭,牛奶1.9萬噸,産業發展如火如荼。

  一棟棟蔬菜大棚裏碩果纍纍,一項項農業産業規劃振奮人心,一個個園區産業項目加速推進,一座座美麗鄉村生機勃勃……行走在清鎮的萬頃沃野,到處涌動著現代農業發展的澎湃熱潮,充滿了鄉村振興的綠色希望,一幅現代版“富春山居圖”正徐徐展開。(記者 李春明 )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