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發揮傳統村落、少數民族特色村寨數量居全國第一的優勢 我省全面推進鄉村旅遊高品質發展
近日,記者從貴州省文化和旅遊廳獲悉,省文化和旅遊廳、省發展改革委、省民宗委、省住房城鄉建設廳聯合印發《貴州省推進鄉村旅遊與傳統村落和少數民族特色村寨深度融合發展實施方案》。
該《方案》旨在發揮貴州省中國傳統村落、中國少數民族特色村寨數量均居全國第一的優勢,到2025年,在全省中國傳統村落、少數民族特色村寨中創建省級以上鄉村旅遊重點村200個,在中國傳統村落新增標準級以上民宿、客棧、農家樂200家以上,打造50個鄉村旅遊與傳統村落和少數民族特色村寨深度融合發展示範點,以此助推旅遊産業化和鄉村旅遊高品質發展。
做好規劃佈局,推動差異化發展。對中國傳統村落、少數民族特色村寨的非遺技藝、文物保護單位、鄉村旅遊發展等情況進行調研摸底,找準發展定位,著力發展一批休閒度假型、健康養生型、民宿體驗型、文化藝術型、非遺技藝型、景區依託型等特色文旅鄉村。把鄉村旅遊與傳統村落、少數民族特色村寨融合發展納入各級“十四五”文化和旅遊發展規劃或鄉村旅遊發展規劃,與土地利用規劃、村鎮規劃、傳統村落保護髮展規劃、民族特色村寨保護髮展規劃、休閒農業發展規劃等有效銜接,支持中國傳統村落、少數民族特色村寨集中區域集中連片保護髮展。
完善基礎設施,提升文化內涵。支持傳統村落、少數民族特色村寨完善提升遊客服務點(中心)、生態停車場、旅遊廁所、特色遊覽步道、標識標牌、公共數字文化服務等基礎設施,鼓勵配套建設風景道、騎行道等道路。利用現有傳統建築、閒置房屋等,建設一批集“學教、禮儀、展示、娛樂、休閒、諮詢”等功能于一體的村史館、博物館、非遺館、鄉賢館、名人館等文化設施建設。科學規劃農業土地、農業生物、鄉村聚落、鄉村人文活動、民俗文化、農業設施、農業勞作、現代科技等景觀佈局。
豐富旅遊業態,增強人文內涵。堅持農文旅商融合發展,依託傳統建築、民族文化、非遺技藝、田園風光、農業園區、民族醫藥、溫泉等特色資源,發展農事體驗、文化體驗、鄉村演藝、健康養生、避暑度假等旅遊業態,打造一批有生産、有生活、有生氣、有生意的鄉村旅遊重點村。支持利用閒置房屋、老舊房屋、荒山荒坡荒灘等,打造一批望得見山、看得見水、記得住鄉愁、聽得見歷史回聲、內部設施現代化的等級民宿和客棧。依託民族特色餐飲、有機生態農業、藥食同源産品,圍繞綠色、健康、養生、安全,打造一批高等級農家樂。依託貴州多樣化的自然地理環境,發展一批以懸崖、峽谷、洞穴、森林、花海、田園、湖畔等為主題的特色民宿、客棧和農家樂。利用鄉村文物古跡、傳統村落、民族特色村寨、傳統建築、農業遺跡、非物質文化遺産等,打造一批富有現代藝術氣息和娛樂體驗功能的文化娛樂活動。實施鄉村旅遊藝術提升計劃,打造一批“小而精”“小而美”“小而特”的優秀旅遊演出節目。依託銀飾、蠟染、刺繡、紡織、編制、制陶、造紙、農民畫、木貼畫、漆器等為代表的傳統民族民間工藝,打造一批內涵豐富、現代時尚並兼具實用性、深受市場和遊客歡迎的旅遊商品和文創産品。
加強服務保障,提升發展品質。鼓勵村民和遊客利用抖音、快手等短視頻平臺,直播鄉村生活和文化娛樂活動,擴大傳統村落、少數民族特色村寨鄉村旅遊的知名度和美譽度。支持鼓勵傳統村落、少數民族特色村寨入駐“一碼遊貴州”平臺。加強招商引資引智,招引一批優強企業,打造一批融合發展精品工程項目。探索引進鄉村旅遊職業經理人或團隊等方式,委託經理人或團隊整體運營,提升運營效果和水準。加強對本地鄉村旅遊企業的支持和培育力度,推動本土企業做優做強。加強引導和教育培訓,在村落、村寨培養一批鄉村旅遊致富帶頭人、致富能人,分類別、分層次對管理和服務人員開展行政指導、經營管理、市場行銷等培訓,培育一批懂經營、會管理的人才。通過舉辦鄉村創新大賽等活動,鼓勵引導大學生、文化藝術人才、專業技術人員、青年創業團隊等各類“創客”投身傳統村落、少數民族特色村寨鄉村旅遊發展。
此外,根據《方案》要求,省、市、縣三級發展改革、文化旅遊、民族宗教、住建部門將建立常態化“鄉村旅遊與傳統村落和少數民族特色村寨深度融合發展工作機制”。把中國傳統村落、少數民族特色村寨納入金融資金支持鄉村旅遊重點村範圍。
據悉,省文化和旅遊廳將依託中國傳統村落集中連片保護利用示範市(州)和市級以上傳統村落集中連片利用示範集聚區深度融合發展項目,打造20個以上“貴銀”“苗繡”“黔菜”等特色旅遊示範村;選擇50個鄉村旅遊與傳統村落和少數民族特色村寨深度融合發展示範點,在項目、資金安排上進行集中支持,加強建設指導,形成貴州省鄉村旅遊精品項目。(貴州日報記者 李成 周清)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