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       |       城市遠洋       |       原創      |       視頻             直觀中國       |      老外在貴州       |       熱點專題       |      Hi,貴州!     
貴州科教工作者熱議省委人才工作會議精神
2021-11-26 08:52:56來源:貴州日報編輯:羅淼責編:周經韜

  原標題:為加快建設人才強省貢獻力量——貴州科教工作者熱議省委人才工作會議精神

  貴州省委人才工作會議的召開,在貴州科教工作者中引起熱烈反響。大家紛紛表示,要認真學習領會會議精神、抓好貫徹落實,切實把會議精神轉化為做好各項工作的強大動力和推動高品質發展的思路舉措,為加快建設人才強省、實現高品質發展貢獻力量。

  “通過參加這次會議,我深刻感受到了省委對人才工作的高度重視,對傑出人才的高度關心。省委帶頭在全省營造了‘尊重勞動、尊重知識、尊重人才、尊重創造’的良好氛圍,必將開創貴州人才工作蓬勃發展的新局面。”貴州中醫藥大學黨委書記楊柱説。

  楊柱表示,“國醫大師”劉尚義教授榮獲首屆“貴州傑出人才獎”,他是學校、是全省醫療衛生系統學習的榜樣,學校將大力弘揚劉尚義的為醫、為師、為學之道,號召全校教職醫護員工生向劉尚義學習,不斷提高醫教研能力水準,努力為健康貴州建設、為服務百姓健康福祉、為貴州經濟社會發展貢獻貴中醫人的全部力量。

  貴州省材料産業技術研究院院長秦舒浩説,近年來,省委、省政府大力實施人才強省戰略,營造了濃厚的重視人才、尊崇人才、吸引人才、用好人才的人才生態環境,省委人才工作會議上提出“要深入實施新時代人才強省戰略”,是對科技工作者的極大支持和鼓勵。

  “作為一名科技工作者,將把會議精神轉化為做好人才工作的強大動力,牢牢抓住時代賦予的機遇,以服務‘四新’‘四化’為方向,堅持以用為本、以實為要,不斷提高素質能力,不斷攀登技術新高峰,不斷攻克電磁屏蔽膜、新能源電池材料等‘卡脖子’難題,為建成人才強省、實現高品質發展做出自己應有的貢獻。”秦舒浩説。

  “省委人才工作會議的召開,表明瞭貴州省委、省政府大抓人才工作的鮮明態度,貴州定能聚人才而善得、得人才而善用、用人才而善成,開創人才發展新時代。”貴州大學科學技術研究院副院長黃永光説,貴州連續舉辦了九屆人博會,圍繞12個農業特色優勢産業、十大工業産業、服務業創新發展十大工程等人才需求,匯聚了各類人才4萬餘人。

  黃永光建議,如今貴州應圍繞人才培養、引進、流動、評價、激勵、服務等人才發展全鏈條,持續做好人才服務工作,切實落實人才保障政策。並通過以工程帶動“孵化”人才、多措並舉招才引智,搭建廣聚人才的平臺載體、聚集專家智囊推動科技成果轉化。

  貴州師範大學地理學黃大年式教師團隊負責人周忠發認為,省委人才工作會議的召開,對於深入實施新時代人才強省戰略,推動貴州高品質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周忠發建議,要優化對高層次人才的服務保障機制,提高貴州省人才服務綠卡的含金量,從不同的維度特別是科研維度,完善現有的高層次人才待遇體系,加大對亟需領域高層次人才的吸引力;將具有碩士及本科層次學歷的優秀畢業生群體納入人才引進體系,鼓勵各市州按照産業佈局特色重點吸納相關專業人才落戶就業,激發企事業單位人才創新創造活力,提振貴州各市州産業品質和水準。

  省委人才工作會議提出,要以超常規舉措培養、引進、用好人才,奮力推進人才大匯聚,把貴州建設成為全國最有吸引力凝聚力的人才高地之一,這讓在黔工作的高層次人才深受鼓舞、倍感振奮。

  貴州理工學院礦業工程學院副教授張輝入選了剛剛公示的第十六屆貴州省青年科技獎名單,作為貴州理工學院今年引進的高層次人才,省委人才工作會議的召開更加堅定了張輝在貴州幹事創業的決心和信心。

  張輝表示,貴州省為引進高層次人才提供了較高的安家費、人才綠卡、職稱綠色通道等優厚條件,對高層次人才尤其是省外人才極具吸引力,並且貴州有著完善的人才培養政策和管理體系,更為引進人才提供了全方位的培養。同時,他建議針對高層次人才引進安家費等制定相對柔性的所得稅政策,這樣將更有利於為貴州引進更多高水準、高層次人才。

  貴州大學公共管理學院教授楊達表示,省委人才工作會議的召開,不僅用最具儀式感的方式釋放出貴州對人才的渴求和誠意,更是貫徹落實新時代人才強國戰略部署的具體行動。

  “2015年我從人大博士畢業後回到家鄉工作,正是得益於近年來鼓勵年輕人成長的包容開放環境、創新制度設計,才能不斷實現服務家鄉、貢獻國家的能力積累。在此,也真誠希望貴州省的人才工作更顯成效,特別著力於持續支撐和培育已紮根本地的人才向國家級、世界級層次邁進,最大限度挖掘和開發現有人才潛能。”楊達説。(貴州日報天眼新聞記者 王雨 張淩 袁航 賴盈盈)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