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冬以來,儘管天氣逐漸變冷,坐擁綠水青山的黔西市化屋村依舊吸引大量遊客慕名而來。
近年來,依託山水資源和苗族文化,化屋村走上了“農旅融合”發展道路。2021年,該村累計接待遊客近54萬人次,旅遊綜合收入超過2.5億元,被列入“2021年中國美麗休閒鄉村”名單。
保護綠水青山,貴州蹄疾步穩。打造高品質發展的“生態名片”,貴州步履鏗鏘。
2021年10月,在雲南昆明舉辦的《生物多樣性公約》締約方大會第十五次會議(COP15)生態文明論壇上,貴州又添兩張國家級“生態名片”。至此,貴州已有14張國家級“生態名片”。分別是:貴陽市觀山湖區、花溪區,遵義市匯川區、仁懷市、正安縣、紅花崗區、鳳岡縣、習水縣和綏陽縣等9個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範區;貴陽市烏當區、觀山湖區,黔西南州興義市萬峰林街道,遵義市赤水市、銅仁市江口縣太平鎮等5個全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實踐創新基地。
從江縣加榜梯田美麗風光(貴州日報天眼新聞記者 王遠柏 攝)
制度創新:打造國家級“生態名片”
2020年,貴州生態文明建設收穫一份亮眼“成績單”——國家發展改革委印發《國家生態文明試驗區改革舉措和經驗做法推廣清單》,貴州13個方面30項改革舉措和經驗做法入列,形成了一批可複製可推廣的重大制度經驗。
2016年,貴州獲批成為首批國家生態文明試驗區。五年來,貴州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紮實推進大生態戰略行動,不斷探索完善生態文明綠色發展制度。
貴州率先在全國實施磷化工企業“以渣定産”,開展領導幹部自然資源資産離任審計;實施生態環境損害賠償;在西部地區建立跨省域橫向生態補償等制度改革,推動區域生態環境聯防聯控;建立起從省到村的五級河(湖)長制,以林長制實現“林長治”……
如今的貴州,縣城以上城市空氣品質優良天數比率達99.4%,主要河流出境斷面水質優良率100%,是全國生態環境最好的省份之一。
有“綠色制度”保駕護航,在黔中大地,綠色生活成為常態。“出門幾步就是公園,綠樹成蔭,安逸得很。”冬日暖陽照耀下,貴陽喀斯特公園裏,正在休閒散步的貴陽市民張敏説。
黔東南清水江畔水清岸綠 (貴州日報天眼新聞記者 王遠柏 攝)
喀斯特公園、觀山湖公園、閱山湖公園……觀山湖區擁有大大小小公園近200個,山中有城、城中有山、湖水相伴、綠樹環繞。
2017年,觀山湖區獲批成為首批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範區。榮譽背後,是堅持不懈的努力——
關停高污染企業,大力發展大數據等綠色産業,率先實現區域自然資源資産負債“一張表”,生態價值動態損益“一本賬”,生態環境實時監管“一張網”,建立一系列環境污染治理制度保障……觀山湖區先行先試,不僅成為貴陽生態文明建設的創新高地,也是生態文明貴陽國際論壇的永久會址所在地。
觀山湖區的生態實踐,僅僅是貴州生態文明建設的一個縮影,作為首批國家生態文明試驗區,貴州始終堅持用最嚴格的制度、最嚴密的法治保護生態環境。
錦屏縣文鬥苗寨千年古銀杏(貴州日報天眼新聞記者 王遠柏 攝)
綠色發展:讓青山變“金山”
前不久,省生態環境廳公佈首批貴州省“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實踐創新基地名單,貴陽市花溪區、遵義市湄潭縣、安順市西秀區大壩村、畢節市黔西市化屋村、黔東南州麻江縣烏卡坪生態藍莓産業園和黔西南州興仁市鯉魚村等6個地方名列其中。
它們既是貴州生態文明建設的標杆,也是我省申報國家級“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實踐創新基地的“預備隊”:花溪區探索了具有花溪特色的“公園城市·全域融合”多産業“兩山”轉化模式;湄潭縣探索出一條“荒山變茶山、茶山變金山”的綠色可持續發展道路……
事實上,一直以來,貴州在探索“兩山”轉化路徑上奮力攻堅,綠色經濟日益崛起。
赤水市兩河口鎮黎明村,漫山遍野皆是竹林。
村民吳興國栽種了100多畝竹林,2021年,通過出售竹子、收購竹筍加工筍幹,一家人收益40多萬元。
“綠色紅利”不光惠及吳興國一家。2021年,依託發展林下經濟和生態旅遊,黎明村人均收入近兩萬元。
2018年,赤水市被命名為全國第二批“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實踐創新基地。今天的赤水,森林覆蓋率82.51%,是貴州“最綠”“最美”的地方之一。滿山翠竹,不僅成為赤水人民持續增收的“綠色銀行”,也為長江上游構築起了一道綠色生態屏障。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據統計,2021年,貴州林下經濟利用面積達2800萬畝,全産業鏈産值達560億元。全省累計建成千畝以上林下種養基地321個,林下經濟實施主體達到1.75萬個,帶動302.8萬農村人口增收。
綠意盎然的施秉縣雲臺山景區(貴州日報天眼新聞記者 王遠柏 攝)
飽蘸綠意:繪製現代“富春山居圖”
今天的貴州,優良生態環境是最大的發展優勢和競爭優勢,“山地公園省”成為近悅遠來的宜居家園、旅遊樂園、鄉愁故園。
最近,市民張海生從河南南陽搬進了綏陽的新家:“因為工作來到綏陽,一踏進這個城市就被吸引住了,綠意盎然、空氣清新、氣候宜人,生活在綏陽真的很幸福!”
自古以來,人們對陶淵明筆下的桃花源充滿嚮往。前不久,獲得“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範區”稱號的綏陽縣,城區公園綠地面積234.76公頃,人均公園綠地面積達21.1平方米,建成2個省級、12個市級、152個縣級“四在農家·美麗鄉村”示範點,處處綠水青山、田園牧歌,儼然是現代版“桃花源”。
打造綠色村莊,讓農村成為“詩和遠方”。2021年,我省完成鄉村綠化5.99萬畝,村莊綠化覆蓋率達到43.23%。
水清岸綠的錦屏縣城(貴州日報天眼新聞記者 王遠柏 攝)
農村美不美,關係到百姓的“幸福感”,也是鄉村振興的“試金石”。今年獲得全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實踐創新基地稱號的江口縣太平鎮就是典型之一。
太平鎮白楊坪村曾是空殼村,房子破舊不堪。近幾年,依託良好生態發展旅遊,村民們統一把老房子修葺一新,發展民宿。僅該村“群山之心”民宿項目去年7月運營以來,就已接待遊客千余人,收益7萬餘元,帶動農戶月均增收3000元。“通過搞旅遊掙錢,日子越來越好。”村民劉喬花笑得合不攏嘴。
截至目前,貴州獲中國生態文化協會命名的“全國生態文化村”已達44個,名列全國前茅,現代版“富春山居圖”在黔中大地處處繪就。(貴州日報天眼新聞記者 王遠柏)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