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節前夕出臺的新國發2號文件,把“內陸開放型經濟新高地”作為貴州的戰略定位之一,提出要加強區域互動合作,支持貴州積極對接融入粵港澳大灣區建設,支持粵黔合作共建産業園區,深度融入長江經濟帶發展,為貴州擴大開放指明新方向。
立足新發展階段、貫徹新發展理念、融入新發展格局,貴州正大力度推動開放大通道建設,聚力打造黔粵主通道,推動西部陸海新通道加快建設,積極推進口岸建設,完善物流運輸體系,推動更多貴州企業和産品沿著“一帶一路”走出去。山海聯動闖新路,加快融入“雙循環”。
聚力大流通,暢通對內對外開放通道
3月4日,貴陽都拉營火車站內一片繁忙的景象,“貴陽至深圳黔粵測試班列本月將開行,集結貨源和集裝箱是開行前重要的準備工作。”貴州省多式聯運産業發展有限公司業務部副部長王磊説。
今年1月,“甕馬鐵路—湛江港”黔粵測試班列發車,貴州川恒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生産的磷酸二氫鈣,共40組80個箱2000噸貨物通過鐵海聯運到達泰國林查班港。
“目前公司産品主要出口到東南亞市場,大約佔了80%,黔粵班列的發出將為企業每年節約一兩百萬物流成本。”貴州川恒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副總經理黃世榮説。全程集裝箱“點對點”物流運輸,中途不進行二次開箱檢驗,從而保障了産品品質,進一步增強了市場競爭力。
貴州往返湛江港的黔粵測試班列順利開行,標誌著黔粵共建的鐵路物流大通道正式打通,也標明貴州産品進入省外市場的成本進一步降低,提高了物流效率。
降本增效,貴州積極構建黔粵間鐵路、公路、航空、水運立體交通網絡,引導外貿企業選擇黔粵主通道,將貴州打造成廣東産品西南地區首要集散中心。
新國發2號文件明確,貴州要研究建設重慶經遵義至貴陽到柳州再到廣州港、深圳港、北部灣港的鐵路集裝箱貨運大通道;支持廣州港、深圳港、北部灣港在貴州設立無水港。“這些重大舉措必將為貴州對接融入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産生深遠影響,也為貴州開放型經濟發展開創了良好的新局面。”省商務廳(貴州省政府口岸辦)相關負責人説。
聚焦製造業,優勢互補推動産業大融合
抓機遇、搭平臺。近年來,貴州與廣東兩地共同打造的“廣東企業+貴州資源”“廣東市場+貴州産品”“廣東總部+貴州基地”“廣東研發+貴州製造”等經濟合作新模式,産生了顯著效應。
近日,記者在畢節高新區貴州貴航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看到,30萬隻鋰電池裝車運往廣東東莞,這是第一家廣東到畢節投資的企業。
目前畢節高新區(金海湖新區)已有19家廣東鋰電池企業落戶,這19家來自廣東的鋰電池企業落戶,其中規上企業12家,涉及正負極材料、添加劑、電解液、電池消費品、電芯等産業。2021年,園區鋰電池産業産值達到30億元。
“我們在多個省份考察過,貴州的區位優勢、便利的交通和招商力度打動了我們。”貴州丕丕丕電子科技有限公司負責人介紹,公司産值預計能達到3億元到5億元。
通過“廣東總部+貴州基地”合作模式,東莞超盈集團相繼在畢節黔西、威寧、七星關建起“質品服飾”“高湖服飾”“星美服飾”三個大規模勞動密集型紡織服裝産業園,去年産值達到4.6億元,吸納當地3000余人就近就業。位於黔西的貴州質品服飾有限公司今年已拿到2.5億元預購訂單貨值。
2019年廣藥集團來到貴州,與大山裏的刺梨“牽手”,使藏在深山的刺梨成了增收致富的“金果果”。廣藥集團在貴州投資生産的“刺檸吉”便是“東部企業+貴州資源”産業發展的縮影。
融入新格局,搶抓機遇擴大開放闖新路
新國發2號文件將貴州定位為內陸開放型經濟新高地,為貴州發展帶來新機遇。
把擴大開放作為闖新路的戰略突破口,是貴州下的決心。
自獲批建設國家級內陸開放型經濟試驗區以來,貴州深度融入“一帶一路”建設和長江經濟帶、粵港澳大灣區發展等國家重大戰略,著力建設投資貿易便利化試驗區、現代産業發展試驗區和內陸開放式扶貧試驗區……一系列重要領域和關鍵環節的重大成果,為貴州高品質發展注入新動力、增添新活力、拓展新空間。
海闊山高,山海同行。貴州著力加強區域互動合作,實現互利共贏,如研究制定實施相關專項規劃和政策,支持黔東南黎平、從江、榕江打造對接粵港澳大灣區橋頭堡。
同時,深度融入長江經濟帶,加強與其他沿江省份在環境污染聯防聯控、産業創新協同發展、公共服務共建共享等方面合作,推進落實與有關省市的戰略合作協議。健全與長江三角洲區域上海、江蘇、浙江等在産業、教育、醫療等領域的合作機制。
不沿海、不沿邊的貴州,在新一輪對外開放中,勇毅前行。充分把握新國發2號文件機遇,重點圍繞促進貿易投資自由便利、暢通對內對外開放通道、推進開放平臺建設、加強區域互動合作,為貴州推動內陸開放型經濟試驗區建設提檔升級、持續擴大高水準對外開放注入強大動能,以高水準開放助推高品質發展,融入新格局,闖出新天地。(貴州日報天眼新聞記者 楊靜)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