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       |       城市遠洋       |       原創      |       視頻             直觀中國       |      老外在貴州       |       熱點專題       |      Hi,貴州!     
貴陽:林業+大數據 守護城市綠色“活化石”
2023-05-08 17:07:29來源:貴陽網編輯:羅淼責編:李勝蘭

  4月27日,記者走進了貴陽市修文縣六屯鎮大木村,在大木村核心區的銀杏樹廣場上,屹立著3株古銀杏樹,株距約10米,樹高數十米,每株約需要三四個人合圍。樹上挂有標識牌,“二維碼是專屬的,與每一株樹一一對應,你掃一掃,就能知道樹種和樹齡。”市野生動植物保護站植物科科長周雋這樣告訴記者。

  記者找到其中一株看起來有些年歲的古樹,通過手機微信掃碼,頁面跳轉,自動登錄遠端網頁,很快,關於這棵古樹的“身世”一目了然,包括樹名、樹齡、保護級別等相關信息。

  這是貴陽市百年古樹上“雲”中的一幕。

  古樹名木承載著一座城市的歷史。那些靜靜矗立在城市一角的樹木以枝繁葉茂的姿態,見證著城市的繁榮與滄桑,是一座城市文化傳承的載體,歷史的“活化石”。

  近年來,貴陽市全面推進古樹名木保護等資源保護行動,以大數據為核心加快推進保林護林更精準。據最新統計,貴陽市目前共有古樹4033株154個種,分佈在所有的區縣市,其中烏當區以1098株居全市首位,花溪區909株和開陽縣734株分列二三位。其中:一級古樹322株,佔總數的8%;二級古樹765株,佔總數的19%。主要樹種為柏木、朴樹、銀杏、皂莢、樟、楓香、櫸樹、欏木石楠、側柏,共計有2700余株,佔全市古樹名木總量的72%。

  “4033株古樹中,有100余株為國家重點保護野生植物和極小種群保護樹種。”周雋告訴記者,為便於開展古樹名木長期的監測和研究,普及科學知識,實現古樹名木數字化、信息化管理,2009年,貴陽市開啟了貴陽建設林業信息化建設的大門。2011年,貴陽市森林資源管理信息系統(一期)建設啟動,並在2013年底建成了由12個子系統構成的一期林業信息化管理體系。2015年1月,貴陽市成為第二批全國林業信息化示範市,示範主題為“生態雲計算平臺建設示範”,標誌著貴陽林業大數據進入全面發展的新階段。從此,所有古樹名木帶著屬於自己的“電子戶口”登上了“貴陽智慧林業雲平臺”,實現了管理保護智慧化,達到了動態監測和研究、向公眾普及科學知識的目的。

  據了解,“貴陽智慧林業雲平臺”業務涵蓋森林資源監管、林業災害應急、森林培育、産業發展四大業務板塊,形成了“一平臺、四系統、二十六個業務子系統”和“空、天、地三位一體”的整體構架。貴陽市林長制工作服務中心副主任易利龍告訴記者,平臺將2011年以來林業生態保護建設數據錄入系統,實現數據的集成、共享和分析。通過森林生態監測管理系統,從重點林區、林場安裝的監測設備獲取負氧離子、PM2.5、氣象、土、木生長指標等數據信息,計算林業為社會生産生活提供的生態價值總量和貢獻值,用直觀化的數據體現了森林生態服務功能價值。

  “一張圖”實現動態更新,“貴陽智慧林業雲平臺”勾勒了林業生態建設保護空間數據圖紙,精準記錄各類圖紙資料。“以前,在森林資源二類調查和營造林實績核查的工作中,調查人員要帶上GPS、羅盤儀和一大堆圖紙上山去核實造林情況,現場在紙上勾繪、記錄信息後,還需要在電腦上重新進行勾繪。現在,可以直接在野外用移動終端進行記錄,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在林業行政執法中,還可以直接查看林地資源對比圖片和數據。”

  “一張網”實現科學防控。近年來,貴陽市投入2255.30萬元,建成包括1個市級、12個區縣級森林防火指揮中心和87個林火遠程視頻監控點的森林防火地理信息系統和林火遠程監控系統,裝上了森林“千里眼”。每個視頻監控點的範圍為3至5公里,平均一個監控點覆蓋面積約20平方公里,視場監控精度可以準確到米。“通過監控系統,全天候 24 小時實時監測林區火情,由智慧圖像處理、林火識別報警軟體進行煙火自動識別並報警。林火衛星熱點自動接收國家發佈的衛星熱點數據,為全市森林防火提供了技術支撐和第一道屏障。”

  下一步,貴陽市還將按照林業現代化發展和大數據發展戰略要求,結合貴陽市林業工作實際,加大資金投入,不斷引進3S、物聯網、人工智能、大數據、雲計算等信息技術應用,持續擴建和優化升級智慧林業雲平臺功能,推進智慧林業建設和應用,有效增強林業資源監測管理能力,提高林業工作管理水準和林業社會化服務能力,進而推動林業現代化發展和生態文明建設。(記者 章婧)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