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       |       城市遠洋       |       原創      |       視頻             直觀中國       |      老外在貴州       |       熱點專題       |      Hi,貴州!     
貴州省探索建立易地扶貧搬遷安置點社區教育輔導長效機制
2023-09-15 09:48:14來源:貴州日報編輯:羅淼責編:魏寒冰

  原標題:讓孩子在家門口快樂成長——我省探索建立易地扶貧搬遷安置點社區教育輔導長效機制

  下午四點半下課鈴響起,王孝琴並不急著回家,而是像往常一樣去找低年級的弟弟,一起去興趣班學畫畫。

  王孝琴是長順縣廣順鎮第三小學學生,2019年一家人從長順縣廣順鎮馬路村搬遷到南福新苑社區,父母常年在外務工,只有奶奶在家照顧姐弟三人,吃飽穿暖沒問題,但學業輔導長期缺失。2021年,學校成立了20多個興趣社團,開展安置區學校課後服務。

  “現在放學後,我們可以在學校寫作業,也可以打籃球、跳舞蹈。”王孝琴很喜歡現在的學習和成長環境。

  從“有學上”到“上好學”。今年,在長順縣,由縣生態移民局牽頭,縣教育局、團縣委聯合開展專題調研,明確了就近的廣順鎮第二小學和廣順鎮大學生志願者為輔導站定點服務,安排10名教師和4名大學生志願者開展相關課程活動。每年投入2萬元專項資金用於輔導站工作開展。針對服務對象興趣培養需求,整合各類項目資金5萬元,完善輔導站硬體軟體建設,建成溫馨閱覽室1個,改造提升舞蹈室80平方米,補充各類書籍1000余冊,補充書法、繪畫等工具設施,全方位保障教育輔導工作順利推進。

  教育是阻斷貧困代際傳遞的治本之策。為解決好搬遷群眾子女課後無人輔導、家長無能力輔導的難題,貴州省堅持試點先行,探索建立易地扶貧搬遷安置點社區教育輔導長效機制,由點及面提升搬遷群眾子女教育素質,增強其在城市生活的自信心和認同感,加快搬遷群眾社會融入。

  去年12月,省裏出臺政策印發了《關於開展易地扶貧搬遷安置點社區教育輔導試點工作方案》,從師資配備、時間安排、輔導內容作了安排部署,明確各市(州)結合搬遷規模和重點工作,各選擇1個安置點開展社區教育輔導試點,堅持自願參加、規範有序、公益惠民、循序漸進的原則,主要針對有需求的學生和家長,由試點安置社區統一提供託管服務,由點及面逐步推廣實施。

  聚福新苑社區便是首批試點之一。晚上七點,14歲的唐嫣然像平常一樣準時來到社區的舞蹈課堂。

  2018年,唐嫣然跟父母一起搬到了六盤水市六枝特區塔山街道聚福新苑社區。“搬來之前我去學舞蹈了,每個月要1000多元,還要我爸爸送去。現在走幾分鐘就能到教室,太方便了。”

  “短短幾個月時間,社區已經有105個娃娃報了興趣班,很多人還報了不止一個。”聚福新苑社區黨支部書記馬小梅介紹,今年4月以來,社區通過2名專職管理人員、1名志願者、2個公益性崗位全力做好服務保障,聘請5名專職老師開設了舞蹈、書法、跆拳道、樂器、繪畫五個興趣班,有序開展社區教育輔導。

  六枝特區形成了以健全一套機制、構建齊抓共管新格局,優化一套課程、創新輔導教育新形式,強化四個保障、豐富社區服務新載體的“114”工作模式,有力推進安置社區教育輔導促進搬遷群眾融入新家園。

  興義市以資金投入上優先保障、服務對象上優先安排、要素配置上優先滿足、師資配備上優先考慮的“四個優先”探索建立易地扶貧搬遷安置區教育輔導長效機制。截至目前,共配備專職輔導教師4人,志願者10余人,吸納42名“新市民”學生參與課後輔導。

  教育輔導有溫度,政策保障有力度。

  省級層面出臺政策,強化多部門對接,合理統籌本地人才資源,強化師資儲備,確保學習輔導系統連貫、高質高效。有效統籌財政銜接資金、社區集體經濟收益等,多渠道保障落實開展教育輔導所産生的經費支出,確保安置點社區教育輔導工作正常有序推進。按照有制度、有桌椅、有設備、有隊伍的“四有”標準,根據輔導需求量,完善相關設施,打造教育輔導保障陣地。建立完善教育輔導點安全管理制度,消除場地設備等安全隱患,確保學生參加教育輔導人身安全。

  從課後無人輔導到學業特長均衡發展,一系列舉措進一步堅定了搬遷群眾子女融入新環境、擁抱新生活、展望新未來的腳步與信心,為他們插上了理想的翅膀展翅高翔。(貴州日報天眼新聞記者 袁鵬)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