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       |       城市遠洋       |       原創      |       視頻             直觀中國       |      老外在貴州       |       熱點專題       |      Hi,貴州!     
是“風景田”更是“豐景田” ——貴州農旅融合“接二連三”
2023-09-26 09:34:08來源:貴州日報編輯:羅淼責編:魏寒冰

  時下,黔貴大地廣袤的田野上,處處洋溢著歡慶豐收的喜悅。隨著各地水稻陸續進入成熟期,金燦燦的層層稻田與民居、道路、河流、山巒等相映成景,構成一幅幅迷人的鄉村田園畫卷。

  各地遊客紛至遝來欣賞稻田美景、品嘗農特産品,掀起以稻為主的農耕文化旅遊熱潮。目前,貴州通過進一步發展“稻田+經濟”、特色村寨遊、打造農文旅融合示範樣板等措施,大力促進休閒農業與鄉村旅遊高品質發展,激發農業現代化和旅遊産業化新動能,繪就鄉村振興好“豐”景。

  春勤秋實 “飯碗田”裏金燦燦

  稻穀黃,秋收忙。連日來,黎平縣各大壩區正抓緊秋糧收割,確保顆粒歸倉。從空中俯瞰肇興鎮皮林村2000畝壩區,成片的稻田,泛起層層稻浪,8台收割機在其間來回穿梭,20分鐘便收割完一畝稻穀。

  肇興鎮採取全程機械化種植示範1500畝,通過測産,每畝比人工移栽增産了30公斤。“如果人工收割1500畝,需要15天左右的時間;通過機械收割,只需3到5天,可以很大程度減少群眾收割時間,提高收割效率。”肇興鎮黨委副書記姜通先説,今年,肇興鎮共實施水稻種植1.35萬畝,總産量6300余噸,比去年增加了60余噸。

  守住“糧”心端牢飯碗,從望天丘到豐産田,從“汗滴禾下土”到“農機鬧春耕”,從“災殃難測”到“高科技防災”,一項項科技賦能糧食生産的生動成果,樹立起農民“農業有前途、生活有奔頭”的堅定信心。數據顯示,今年黎平縣種植水稻31.79萬畝,截至目前,已完成采收13余萬畝,預計全縣水稻總産量超16萬噸。

  如今,依託水稻産業,肇興鎮舉辦各式各樣的民俗活動,遊客在稻田裏欣賞侗族大歌,體驗農耕樂趣,與當地村民共同分享豐收的成果和喜悅。

  漫步希望的田野上,傾聽稻田的豐收故事。貴州深入實施“藏糧于地、藏糧于技”戰略,通過推廣優良品種、合理密植、科學施肥、稻油輪作等高産高效集成技術及推進撂荒地治理工作,牢牢穩住農業基本盤。

  一地多收 “風景田”成“豐景田”

  秋日的萬峰林,金黃的稻田與獨特的群山景觀,宛如一幅立體的秋日畫卷,美不勝收。騎著自行車,遊客陳女士沿著田邊小路轉了一圈又一圈:“萬峰林太美了,看到這金燦燦的稻田,心情都變好了。”

  從空中俯瞰萬峰林,一個大大的“福”字出現在稻田裏,不少遊客都來到“福”字稻田裏打卡。“除了能吸引遊客前來觀光,我們種植的水稻品種産量也高,每年都豐産豐收呢!”望著田間長勢良好的水稻,興義市萬峰林街道萬福村村民姚元華開心地説。萬福村作為國家級超高産水稻實驗示範基地和萬峰林主要的水稻産區,已成為貴州水稻的高産紀錄産生地。

  如今,處處是景的萬峰林,培育催生出一批融農業觀光旅遊、農産品生産、田園風光、農耕體驗品味等多功能為一體的鄉村旅遊業態,一三産業聯動發展、互融互贏,“風景田”成“豐景田”,帶動了老百姓增收致富。

  “看到自己編的各種竹簍在景區受到遊客的喜愛,心裏美滋滋的,很有成就感。”萬福村村民朱玉國家門口製作竹簍售賣,也端上了“旅遊飯碗”。

  讓“小田地”擁有“大收益”。為了做足“稻文章”,貴州通過探索綠色“稻+”模式,把“稻田+種養”助力一地多收、“稻田+文化”拓展休閒功能等方式作為助力群眾增收的有效途徑,讓農戶通過“稻+N”發展模式,形成經濟、生態和社會效益共贏的産業鏈,為鄉村振興聚力續航。

  農旅融合 和美鄉村舒畫卷

  背上背包,整理好裝備,來自貴陽的楊先生早早準備好週末徒步的物件。“這次我報名參加臘利梯田的徒步活動,早就聽説秋天的臘利美不勝收,這次終於可以去體驗它的美麗了。”

  金秋時節,貴定縣沿山鎮石板村臘利梯田的稻穀逐漸轉色,金燦燦的稻穗簇擁著整個村莊,秋季旅遊熱度升溫,引來眾多省內外遊客和攝影愛好者前來觀賞豐收景象。

  把“風景”變“錢景”,把“顏值”變“産值”。作為全省鄉村旅遊重點村,石板村不斷推進鄉村旅遊和文化旅遊融合,精心規劃建設山間美麗鄉村綜合性景區,打造村莊、田園等鄉村旅遊品牌,讓鄉村遊成為附近市民郊遊度假的優選地。每逢週末,這裡車水馬龍,每天有近百輛私家車開進臘利,遊客往返觀景臺,光顧田間坡坎,徜徉其間,或拍照打卡、或欣賞秋色,感受稻穗的芳香,享受好“豐”景。

  大力發展特色種植業的貴定,以“農業+旅遊”融合産業為紐帶,帶動鄉村餐飲、民宿、交通等旅遊産業同步發展,促進農民增收,壯大集體經濟,繪就了一幅“鄉村美起來,産業興起來”的和美鄉村畫卷。(貴州日報天眼新聞記者 劉悅)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