綜合保稅區是開放型經濟發展的重要平臺。作為開放型經濟的“橋頭堡”,貴陽綜保區不斷深化對綜保區政策、定位的研究,找準綜保區功能和優勢,努力實現開放型經濟新跨越,以高水準開放促進高品質發展。
狠抓招商引資
9月18日,走進貴陽綜保區,總投資約13.45億元的貴陽綜保·集雋光電顯示製造産業園項目建設正有序推進,地面及地下工程已完工,進入主體工程施工階段。該項目於今年4月開工,預計2024年7月投入生産,達産後年進出口額約14.3億美元,將為貴陽綜保區光電産業發展插上騰飛翅膀。
“我們以高品質的項目建設助推綜保區高品質發展,全力將綜保區打造成為內陸開放型經濟新高地先行區,為實現‘強省會’目標作出綜保貢獻。”貴陽綜保區黨工委書記姚飛揚説。
産業招商為經濟發展注入“源頭活水”。2023年是貴州省“産業大招商突破年”,貴陽綜保區把産業大招商作為頭號任務,優化招商方式,一批産業項目相繼落地。
截至目前,貴陽綜保區黨政主要領導外出招商24次,考察100余家企業,重點洽談了啟橙供應鏈、深圳中兆、上海漢昕、上海世領、上海生物等項目。派出小分隊赴北京、上海、廣東、重慶、江蘇等地招商近60次,落地項目43個,在談項目近50個。
築巢引鳳,以標房招商,貴陽綜保區上半年新開工標準廠房90.25萬平方米、建成35.08萬平方米,圍繞標準廠房邊建設、邊招商,簽約冷鏈物流分揀中心等8個項目。
向金融借力,助力項目落地簽約。貴陽綜保區依託基金招商,與新加坡天寶富、瑞樹投資、東方電子、中雲基金、展金投資等開展合作,實現互推項目17個。
擦亮開放名片
貴陽綜保區擁有四張國家級開放“名片”:國家跨境電商綜試區核心區、國家加工貿易産業園、國家進口貿易促進創新示範區、國家服務貿易創新示範區。
圍繞這四張國家級“名片”,貴陽綜保區打出了系列組合拳。
“今年1至6月,我們公司累計完成保稅加工産值1.25億元。”在“貴陽綜保區富之源年産100萬噸糧食保稅加工”項目基地,貴州富之源供應鏈有限公司總經理童江説。談及發展前景,童江信心十足:“我們爭取在5年內再增加一條生産線,實現産能150萬噸,帶動貴陽綜保區進境糧食加工産業集聚發展。”
這是貴陽綜保區進一步擦亮國家加工貿易産業園“名片”的鮮活一例。
加快推動中國(貴州)跨境電商綜合服務平臺、Supply in Guizhou獨立站等平臺建設,為全省貨物貿易企業提供集報關、物流、倉儲、結匯、退稅、保險、金融等服務功能于一體的外貿整體解決方案;EWE菜鳥西南中心倉建設和鯨飛“拼多多國際”西南倉配中心快速落地……這是貴陽綜保區深挖跨境電商綜試區發展潛力的生動實踐。
圍繞監管難點、企業痛點、發展增長點推進政策及制度創新,起草“一方案兩清單”,這是貴陽綜保區依託國家進口貿易促進創新示範區開展的改革之舉。
貴陽綜保區商務局副局長黃冠表示,貴陽綜保區將千方百計拓展進口貿易增長點。加強與磷化、中偉、利豪等企業合作,促進新能源電池回收、重要礦産品貿易等戰略性資源進口;加強與國機、中外運、首楊等企業合作,力爭在肉類、水果等産品進口、深加工、內外貿一體化方面取得突破。同時,圍繞高水準“走出去”“請進來”,千方百計推進進口貿易改革創新。
發揮平臺優勢
貴陽綜保區積極發揮平臺優勢,開放平臺建設取得了新成績。
産業集聚成效初顯——
重點産業持續發力。光電産業園落地開工,達成合作意向簽約企業5家,新簽約醫療醫美産業園、智慧裝備産業園等項目,總投資43.2億元。
業態創新取得突破。自獲批二手車出口試點以來,新引進3家企業獲批商務部備案,于2023年5月完成二手車出口“第一單”,貴州省二手車出口實現“零”的突破。截至目前,已經實現訂單合同800余臺,交付完成超百台業務訂單,預計全年實現出口600台以上。
對外開放不斷擴大——
物流樞紐節點能力不斷強化。今年1至8月,貴陽國際陸港累計開行中歐(中亞)班列23列,2530標箱(含中亞班列1列,110標箱),同比增長35.4%;國際陸港完成到發貨物29610標箱,完成全年目標26000標箱的114%。
開放環境不斷提升——
建立代償資金池,發揮財政資金撬動作用,拓寬中小微企業融資渠道。持續擴大試點,支持省文投申報成立QFLP試點基金,吸引社會資本成立私募股權基金管理公司,探索成立區級融資擔保公司,多種方式豐富綜保區金融服務體系。
政務服務大力提升。聚焦海關特殊監管區功能優勢,圍繞外貿、外資企業“高效辦成一件事”,持續開展“園區事園區辦”,出臺了《貴陽綜保區深化“放管服”改革推進“園區事園區辦”工作方案》。與貴陽海關數據分中心聯合開發電子口岸IC卡“線上辦理”新業務模式,簡化外貿企業手續辦理流程,截至目前,已通過該渠道辦理業務504件,其中貴陽272件,地州市232件。(貴州日報天眼新聞記者 彭怡)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