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陵同脈、烏江同源,黔渝山水物華新。
相近地緣,讓貴州與重慶天然相親。古往今來,兩地交往不斷,締結了今日黔渝路網通達、人才交互、貿易互通的深情厚誼。
隨著《重慶貴州合作框架協議》《渝黔合作先行示範區建設實施方案》《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規劃綱要》、國發〔2022〕2號文件等相繼出臺,黔渝兩地努力書寫合作共贏篇章。
結合新形勢新要求,兩地著眼融入國家區域發展和對外開放新格局,共商、共治、共建、共享長江經濟帶發展,戰略對接、工作交流不斷,協力共繪黔渝合作新圖景。
共奏産業協作“交響曲”
10月26日,聚焦汽車動力系統電驅橋的研製,位於遵義市紅花崗區的貴州群建精密機械有限公司與博世氫動力系統(重慶)有限公司、慶鈴汽車(集團)有限公司達成戰略合作,推動産品規模化挺進重慶市場。
重慶是我國重要的汽車産業基地,當地整車製造企業達21家、相關産業規模以上企業過千家。借梯登高,遵義雙盛電氣系統有限公司積極打造産業配套基地,為重慶下游企業提供整車線束配件。
遵義聯基科技有限公司積極融入重慶“芯屏端核網”産業鏈,當前,企業9條生産線開足馬力,每週超10萬條手機配套數據線從這裡走2小時陸路交付客戶。
作為傳統製造業重鎮,重慶製造業門類齊全、産業基礎良好;貴州産業政策優勢明顯,産業發展後發優勢突出。通過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黔渝實現産業連結,並在優化産業分工、培育比較優勢方面作出有力探索。
在政商共建方面,貴州力促鄰邊地區“定制”工業園區,主動承接重慶産業轉移,兩地産業協作邁上新臺階。桐梓依託開發區核心中部板塊承接産業轉移,建強重慶工業園,圍繞優勢産業互補、協作機制互聯等重點領域,加快“融圈”;道真聚焦“爭當遵義挺進重慶‘急先鋒’”發展定位,通過築巢引鳳,當地工業園區入園企業125家,其中重慶客商已達33家。
10月18日,黔渝能源合作座談會上,兩地就省級能源互聯互通互濟謀劃新一輪合作;此前,涵蓋黔渝的西南五省份“跨省通辦”服務專區上線後,為企業群眾提供了更加便利的異地辦事服務……一系列打破行政壁壘、提高政策協同的務實之舉,也在有效提升兩地資源配置效率,暢通經濟循環脈動。
共建山水人城“生態圈”
道真自治縣洛龍鎮大塘村,平均海拔1600米,森林覆蓋率達70%,盛夏氣候宜人,吸引不少重慶客人消夏納涼。
“這裡氣候好、風景美,又是仡佬族聚居地,民風熱情好客,旅遊業興盛,我在這裡過得很舒心。”今年夏天,年過七旬的重慶人何永志連續七年來到大塘村避暑,這裡也成了老人的“第二故鄉”。
立足自然生態、民族文化持續發力,僅大塘村就有旅館116家。放眼整個道真,每年可帶動重慶等地近200萬人次前來避暑遊玩。
桐梓縣九壩鎮“十里雲湖康旅度假區”售樓部,精準對接成渝市場避暑康養體驗高端需求,項目一期95%都是重慶業主;赤水通過打造康養度假區,串聯重慶等地景區精品線路,每年吸引近10萬成渝遊客“候鳥式”旅居……
地緣有界,生活無界。作為毗鄰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橋頭堡”,當前,遵義各區縣正深挖資源稟賦,聚力把“流量”變“留量”、“旅客”變“駐客”。
地緣有界,生態相依。今年6月,川滇黔渝四省市生態環境部門齊聚宜賓三江口,站在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高度謀劃發展,成立區域聯盟並簽訂框架協議,共築長江上游生態屏障。
共抓長江生態環境保護、共推長江經濟帶綠色發展,是黨中央作出的重大決策,更是關係國家發展全局的重大戰略。
作為長江經濟帶上唯一的國家生態文明試驗區,貴州正奮力在生態文明建設上出新績,著力推動長江支流烏江治理與保護。重慶是長江上游生態屏障的最後一道關口,圍繞推進長江經濟帶污染治理和生態保護重點任務,重慶既治水、治山,也治氣、治城。
黔渝以長江為紐帶,堅定走生態優先、綠色發展之路,為守護大江碧波東流展現新擔當,努力建設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
共融開放發展“新通道”
懷抱一把産自正安縣的古典吉他,一首俄羅斯名曲在吉他演奏家格裏戈裏·諾維科夫的手中奏響。在這把吉他的“故鄉”正安,120余家企業産業鏈上協作,年産銷吉他600余萬把,通過長江“黃金水道”和中歐班列,吉他遠銷全球40多個國家和地區。
位於遵義市匯川區的貴州中航電梯有限責任公司,也享受到了大道通達的紅利。企業相關負責人介紹,生産的電梯從園區直達重慶,再搭乘中歐班列運至哈薩克斯坦。依託西部陸海新通道,企業還成功開拓新市場,明年的外貿訂單量將達到1500萬美元。
貫通“大陸橋”,鋪就“新通道”。作為陸海新通道建設的運營組織中心,重慶借陸海新通道建設契機,為毗鄰的貴州等西部省區開放發展提供重要支撐。正安吉他、中航電梯、湄潭茶葉……越來越多的貴州特色商品,將沿著這條快捷通道源源不斷走向世界。
不斷完善的交通運輸網,讓通道“越走越寬”。當前,渝貴鐵路遵義站至重慶每日有29對動車發運;烏江構皮灘水電站通航後,一船出省、直達長江的夢想照進現實……
以中歐班列和西部陸海新通道為聯通,黔中城市群、成渝城市群彼此呼應,貴州、重慶等地相互聯動,長江“黃金水道”橫向協同,公鐵路網暢聯四方,昔日的內陸成為開放的前沿,崛起的高地串聯起循環的經絡,成渝貴“西三角”對外開放的活力更勁。(貴州日報天眼新聞記者 管雲)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