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       |       城市遠洋       |       原創      |       視頻             直觀中國       |      老外在貴州       |       熱點專題       |      Hi,貴州!     
産業蓄勢聚力 經濟乘勢而上 ——貴州縣域經濟各美其美美美與共
2023-12-06 09:50:37來源:貴州日報編輯:羅淼責編:魏寒冰

  金沙縣白酒産業迅速崛起,打破了該縣煤電“一枝獨秀”的工業格局;

  荔波縣旅遊産業蓬勃發展,小七孔鎮新街村因為良好的服務獲遊客點讚:這裡藏著“詩與遠方”,還有不期而遇的溫暖;

  納雍縣的紅托竹蓀、羅甸縣的火龍果、麻江藍莓、從江百香果、威寧蘋果、鎮寧蜂糖李、修文獼猴桃,以縣域為標識的貴州土特産打出地域特色牌。

  工業、農業、服務業……産業發展的新故事層出不窮,以産業發展為內驅動力,貴州縣域經濟澎湃新活力。

  優勢産業彰顯發展特色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優良生態環境是貴州最大的發展優勢,這一優勢也促進了各地産業的發展。

  旅遊業因為良好生態蓬勃發展。除了黃果樹、梵凈山、赤水丹霞等耳熟能詳的旅遊景點,貴州還因為山地特色,涌現出許多新景點。壩陵河大橋極限運動的驚險刺激、格凸河攀岩和叢林穿越勇者競技、普屯壩格支坡風電場露營、九龍山森林公園休閒康養……越來越多的遊客愛上了多彩貴州。

  都勻毛尖、湄潭翠芽、鳳岡鋅硒茶、石阡苔茶……作為産茶大省,貴州依託良好生態資源和深厚文化底蘊,孕育了許多知名茶品牌。各地茶園還在傳統茶業基礎上催生出茶園旅遊新業態,茶山、茶莊園、茶旅創意産品等發展勢頭蓬勃,“茶旅融合”成績亮眼。

  以好山養好水,以好水養好魚。依託好生態,貴州鱘魚從無到有,規模從小到大,2022年,全省鱘魚産量已達2.6萬噸,位居全國第二,鱘魚已經成為貴州省冷水魚的一張靚麗名片。平塘縣200噸鱘魚出口老撾、越南;安龍縣22噸鱘魚出口老撾;銅仁60噸鱘魚出口越南……貴州鱘魚不僅深受粵港澳大灣區、廣西、重慶、河南等客商歡迎,還遠銷俄羅斯、日本、東南亞等國家和地區。

  除了生態優勢,還有資源優勢。如貴定縣依託已有優勢不斷做強鋁産業。位於貴定縣的昌明經濟開發區,目前已有貴州盛昌鋁業有限公司為首的7家鋁産業企業入駐,其中6家已經建成投産,昌明經濟開發區鋁産業園已初具規模。

  “富礦精開”闖出發展新路

  貴州擁有豐富的磷礦資源,並通過大力推動傳統磷化工産業轉型升級,不斷延長磷化工産業鏈、提升産品附加值,實現“富礦精開”。

  位於開陽縣的貴州安達科技能源股份有限公司,過去曾是貴州民營經濟中出口創匯排名靠前的磷化工企業。以前公司主要生産黃磷等磷化工産品,但由於産能過剩等原因,企業面臨轉型升級。

  “隨著新能源汽車的興起,公司也迎來了發展黃金期。”貴州安達科技能源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劉建波介紹,2009年,公司開始佈局磷酸鐵鋰正極材料研發,從高能耗、低附加值的磷化工企業,轉型為高附加值的新能源電池材料企業。公司成功入選國家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名單,並成為貴州首家在北交所上市的企業。

  被譽為“亞洲磷倉”的甕安縣,磷礦資源非常豐富,探明儲量為12.6億噸,遠景儲量達36億噸。“為了促進新能源電池材料的發展,我們狠抓招商,補齊雙氧水、化工焦、合成氨等産業鏈關鍵環節産品。”貴州甕安經濟開發區黨工委副書記劉漢乾説,通過不斷優化營商環境、促進以商招商等措施,實現産業縱向補鏈延鏈、橫向共生耦合。

  貴州芭田生態工程有限公司、金正大諾泰爾化學有限公司……2021年以來,貴州甕安經濟開發區已簽約落地項目43個,總投資600余億元,全部建成投産後,産值有望超過1000億元。其中,新能源電池材料項目10個,總投資420億元。

  抓牢項目培育新動能

  各縣緊緊抓住“項目”這個關鍵詞,在招商引資、擴大有效投資等方面都邁出了新步伐,取得了實實在在的成績,為後續發展積蓄新動能。

  今年,三都自治縣把新能源産業作為全縣重要産業,招大引強。目前已經引入了1家外資企業—香港中電控股集團,1家國字號企業—國家能源集團,及3家實力雄厚民營企業。

  目前,三都已獲批新能源項目共14個,總裝機容量135萬千瓦,總投資高達83.17億元,新能源風電光伏項目將成為三都經濟重要引領和支撐。新能源項目有效投資完成13.88億元,年稅收收入增加0.5億元,帶動群眾就業近千人。

  在余慶經開區,余慶縣正源鞋服産業項目、貴州貴赤制曲有限公司項目等施工現場建設火熱,這是余慶縣新引進正在落地的産業項目。截至11月,余慶經開區內有工業項目46個,總投資355224萬元,已完工項目6個,總投資7870萬元;已開工項目23個,總投資169015萬元。其中,今年1至9月,新簽約項目17個,計劃投資13.41億元。(貴州日報天眼新聞記者 牟紹莉 張秀雲)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