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       |       城市遠洋       |       原創      |       視頻             直觀中國       |      老外在貴州       |       熱點專題       |      Hi,貴州!     
“一帶一路”上推廣經驗的“博士村長”︱貴州大學這個計劃首次走出國門
2024-06-03 11:09:42來源:天眼新聞編輯:羅淼責編:魏寒冰

  “這次活動,讓我有機會把自己在貴州大學學到的先進技術推廣到家鄉,也從農戶那裏學到了寶貴的農業生産經驗。”4月初,在貴州大學農學院的一間教室裏,植物病害防治專業外籍博士後哈菲茲(Hafiz Muhammad Usman)接受記者採訪時感慨,上個寒假,他過得非常有意義。

“一帶一路”上推廣經驗的“博士村長” ︱貴州大學這個計劃首次走出國門

貴州大學“博士村長”國際行寒假社會實踐活動啟動

  哈菲茲來自巴基斯坦旁遮普省,他所參與的活動是由貴州大學農學院等校內多部門聯合發起,並於今年1月9日開啟的“博士村長”國際行寒假社會實踐。

  哈菲茲的同鄉麥普蘇(Maqsood Ahmed)、卡哈迪(Khadija Javed),來自印度的博士後因塔志(Entaj Tarafder)、維爾尚卡(Velsankar Kuttralam),都是貴州大學植物保護一流學科的在站博士後。他們在上個寒假回到各自家鄉做起“博士村長”,聯繫當地政府、學術機構,借鑒貴州在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中取得的成熟經驗和做法,向當地農民推廣農業技術,幫助農民增收,開展種植技術、病蟲害綠色防控技術推廣。這也是貴州大學“博士村長”計劃首次走出國門踏上“一帶一路”。

  “以外籍留學生為載體,推廣貴州鄉村振興經驗,讓師生了解共建‘一帶一路’國家發展現狀,擴展國際化視野,目的是實現共建、共享、共贏。”博士後合作導師、貴州大學農學院植物保護係副主任王勇説。

“一帶一路”上推廣經驗的“博士村長” ︱貴州大學這個計劃首次走出國門

貴州大學外籍博士後在開展實驗

  在家鄉,通過走訪當地農業部門、農場和部分村莊,哈菲茲發現,貴州和旁遮普在氣候、作物和病蟲害方面存在一定程度的相似性,但旁遮普省農業模式很傳統,農民幾乎不掌握應對植物病蟲害的技術,盲目用藥、錯誤用藥的現象比較普遍。

  在當地政府農業研究中心,哈菲茲面向當地農民開展了3次講座,聽眾累計有500多人。講座中,他運用圖片等形式,展示了當地植物病害種類,教給大家正確的綠色防控技術,還特意將農業病害防治的知識做成圖文並茂、易學易用的印刷品,分發給農戶。

“一帶一路”上推廣經驗的“博士村長” ︱貴州大學這個計劃首次走出國門

哈菲茲(左四)在巴基斯坦旁遮普省對病害發生情況進行調研時與當地農業生産人員合影

  開展講座的同時,哈菲茲也走進田間地頭,手把手教農民辨別病蟲害以及配比農藥、噴藥等技術技巧,推廣土地輪作、廚房花園,幫助當地農民改善耕作方式,通過線上指導方式答疑解惑。

  “成為‘博士村長’志願者後,走出實驗室,在田間地頭髮現和解決實際問題,並幫助家鄉發展,收穫很大!”哈菲茲説。

  已到貴州大學學習了將近一年的麥普蘇,出生於巴基斯坦農村家庭,種植過芒果、番石榴、水稻,有一定的農業種植經驗。寒假回國期間,他走訪了家鄉農業部門,了解當地農業發展所遇到的問題,並在多所大學舉辦講座,與涉農專業教師學生一起,交流自己在貴州學到的先進種植技術和經驗,在田間地頭針對小麥、油菜等當地作物開展綠色防控技術培訓。

“一帶一路”上推廣經驗的“博士村長” ︱貴州大學這個計劃首次走出國門

麥普蘇在家鄉開展綠色防控技術培訓

  來自印度的真菌學博士後因塔志,已在貴州大學求學8個月。他曾致力於研究蘑菇等菌類作物數年,在中國、印度的很多地方,都開展過考察、研究工作。寒假回到印度西孟加拉邦加爾各答市老家後,因塔志在當地推廣在貴州大學學到的“米基”蘑菇種植法。

“一帶一路”上推廣經驗的“博士村長” ︱貴州大學這個計劃首次走出國門

因塔志在加爾各答開展蘑菇種植培訓

  “能夠把我在貴州所學的知識、經驗和技術帶回祖國,這是一種很獨特的體驗。”因塔志説,因為方法原始、收益低,當地很少有人種植蘑菇。深知蘑菇經濟價值的因塔志,找到當地大學的一些教師,合作開展蘑菇種植技術推廣,並以講座形式教授學生蘑菇種植、病害防治等知識和技術,宣傳其營養、藥用價值,還做起了行銷員,幫助當地種植戶銷售。

  “回到家鄉後,我走訪了多個村莊,調查農戶在種植馬鈴薯、香蕉、可可等作物時使用農藥遇到的具體問題,並將成果進行整理,介紹給當地農業部門,為家鄉農業發展出謀劃策。”生於印度南部非農業家庭的博士後維爾尚卡説,通過“博士村長”國際行寒假社會實踐活動,讓他積累了更多農業生産經驗,對接下來的學習大有裨益。

“一帶一路”上推廣經驗的“博士村長” ︱貴州大學這個計劃首次走出國門

Khadija Javed在蔬菜大棚內進行技術培訓

  “實踐活動搭建了知識共享和能力提升的寶貴平臺,希望能與貴州大學農學院相關學科進一步開展合作,加強農業專業技術交流,助推地區農業可持續發展。”巴基斯坦拉瓦爾品第乾旱農業大學校長Muhammad Naeem説。

  “博士村長”計劃由中國工程院院士、貴州大學校長宋寶安於2017年發起。據不完全統計,貴州大學師生累計有超過16000人次參與“博士村長”計劃。“博士村長”走鄉村、入農戶、幫農企,幫助農民群眾增收超過30億元。

“一帶一路”上推廣經驗的“博士村長” ︱貴州大學這個計劃首次走出國門

貴州大學外籍博士後在開展實驗

  如今,“博士村長”計劃走出國門,貴州大學農學院黨委副書記、院長潘學軍對此寄予期望:“借助‘博士村長’國際行項目,我們將與國外大學研究團隊加強農業專業技術交流,持續開展國際志願服務活動,讓更多科研成果‘走出去’,幫助共建‘一帶一路’國家農業發展。”(貴州日報天眼新聞記者 陳陽)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