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       |       城市遠洋       |       原創      |       視頻             直觀中國       |      老外在貴州       |       熱點專題       |      Hi,貴州!     
貴州:以稅賦能 推動傳統産業向“新”而進向“綠”而興
2024-08-07 16:23:59來源:中央廣電總臺國際在線編輯:羅淼責編:邱觀史

  綠色是新質生産力的底色,更是催生新質生産力的動力源泉。近年來,貴州深入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發展理念,全面推進工業綠色轉型。貴州稅務部門聚焦煉鋼、水泥、化工等高能耗、高排放的傳統産業,及時落實稅收優惠政策,優化服務舉措,助力傳統産業改造升級、發展新質生産力,不斷推進節能減排、清潔生産和循環經濟,實現環境保護與經濟發展協調推進。

  走進臺泥(安順)水泥有限公司,放眼所見,四處綠植蔥蔥,與人們對水泥廠“粉塵漫天、噪音震耳”的刻板印象大不相同。“我們廠達到了國家超低排放標準,已實現産塵點及生産設施無可見煙粉塵外,廠區整潔無積塵。”該公司總經理汪世明介紹,公司在廢物資源化方面也發力許久,是地方創建“無廢城市”的關鍵一環。

貴州:以稅賦能 推動傳統産業向“新”而進向“綠”而興_fororder_安順稅務部門推出“安心辦”納稅服務品牌,優化精準服務舉措,組建訴求響應團隊,幫助企業查風險、解難題。圖為安順市稅務局青年幹部到企業開展稅收宣傳輔導。(劉歡 攝)

安順市稅務局青年幹部到企業開展稅收宣傳輔導 攝影 劉歡

  臺泥(安順)水泥有限公司建成水泥窯協同處理生活垃圾項目和飛灰資源綜合利用項目,實現資源的再利用和經濟的可持續發展,改善生態環境,具有良好的社會、環境、經濟效益。

  “這幾年水泥行業整體效益不佳,公司資金壓力不小,好在稅務部門多次上門問需問計,宣傳稅收優惠政策,幫助我們了解和享受政策紅利,2021年至2023年共減免稅款2000多萬元,我們獲得更多資金加快構建新質生産力,更好推進水泥窯協同處置生活垃圾等項目,實現綠色、環保和可持續發展。”汪世明説,公司正以水泥生産銷售為基礎,不斷探索、延伸産業鏈,努力打造低碳、低排、綠色的環境工程公司。

  落實落細稅費優惠政策,用心用情服務企業發展,是貴州稅務矢志不渝的追求。以安順市為例,當地稅務部門推出“安心辦”納稅服務品牌,優化精準服務舉措,組建訴求響應團隊,幫助企業查風險、解難題,通過“全事項、全天候、全週期”稅費服務舉措,助力稅收營商環境進一步優化。

  在“安心辦”的基礎上,安順市平壩區稅務局創新打造“平安順稅”黨建+服務品牌,在自助辦稅、便民辦稅、紓困解難、問辦協同等方面靶向發力,促進稅費矛盾爭議及時就地解決,推動稅費服務提質增效,讓廣大納稅人繳費人“順心辦、放心幹”。

貴州:以稅賦能 推動傳統産業向“新”而進向“綠”而興_fororder_平壩區稅務局打造“平安順稅”黨建+服務品牌,為臺泥(安順)水泥有限公司開展“一對一”專項稅費服務。(譚瑾 攝)

平壩區稅務局工作人員為臺泥(安順)水泥有限公司開展稅費服務 攝影 譚瑾

  “我們一直在不斷優化稅費服務,為納稅人繳費人提供更全面的服務,確保稅費政策紅利應享盡享、應享快享。”安順市平壩區稅務局第二稅務分局副局長周前紅説。

  不只是安順,貴州省各地各行各業的傳統産業,都在稅惠“春風”的吹拂下,老樹發“新”枝,開出多彩“花”。

  在六盤水市,首鋼水城鋼鐵(集團)有限責任公司投入2000萬元完成了4高爐出鐵場除塵升級改造,不僅減少了污染物排放量,為公司高品質發展奠定堅實基礎,還享受到了真金白銀的稅費紅利,2023年以來,累計享受留抵退稅2.25億元,減稅1.48億元,其中僅節能環保方面就享受優惠減免1億余元。

  在畢節市,赫章縣黃家山煤礦露天開採項目以打造“綠色礦山”為目標,嚴格落實“邊開採、邊治理、邊復墾復綠”。當地稅務部門組建稅收服務團隊,從煤礦企業籌建、建設、生産經營各環節逐項為企業提供“管家式”的涉稅服務,助力企業提升開採節約化、綠色化、智慧化水準。

  在黔南州,稅務部門立足減稅降費提升經濟發展的“大視野”,開展“稅惠跟著經濟走,服務跟著産業走”專項行動,為企業量身梳理和研究西部大開發、企業所得稅研發費用加計扣除等多項優惠政策,助推多家企業建立起上中下游關聯密切的産業鏈,已形成磷化工為主導,新能源電池材料、節能環保等産業共生耦合的集群發展新模式,集群效應凸顯,發展成果顯著。

  向“新”向“綠”,如今的貴州,傳統産業綠色轉型步履鏗鏘,全省污染物排放量逐年遞減,享受資源綜合利用稅收優惠的企業戶數也大幅增加。

  下一步,貴州稅務部門將堅持貫徹“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發展理念,持續落實落細各項稅收優惠政策,積極推動稅務與自然資源、生態環境等部門間的信息互通共享,深入推進精誠共治,助力傳統産業發展新質生産力,實現經濟效益與生態效益的雙贏,推動發展綠色低碳循環經濟,助力企業向“新”而進、向“綠”而興。(文  羅近人 王安妮 譚瑾)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