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江縣第四中學學生與機器狗互動。(受訪學校供圖)
“為什麼路程更長的曲線軌道上小球先達到終點?”“為什麼任一單擺擺動能帶動其他單擺?”“你了解自己的心臟嗎?”10月16日,遵義市播州區和平學校,一場“科普大篷車進校園”活動讓同學們近距離體驗了最速降線、磁力傳動擺、心跳測試儀等科普項目,直呼“玩不夠”。
科學普及是實現創新發展的重要基礎性工作。近年來,貴州把科普事業納入全省經濟社會發展大局,將普及科學知識與弘揚科學精神、傳播科學思想緊密結合,積極推動科學普及和科技創新“雙翼齊飛”,為全省高品質發展提供了強有力的支撐。
“邁入新征程,努力塑造高品質發展新優勢,迫切需要強化科學普及、激發創新活力。”省科協相關負責人説,要持續圍繞全省主戰略主定位,錨定實現高水準科技自立自強目標,高品質抓好科普工作,為加快特色科技強省建設厚植土壤、夯實根基。
提升基層科普服務能力
10月29日,黔南州獨山縣第二中學農村科技館正式授牌,館內展出的機器人等一個個新奇設備讓同學們激動不已。在老師的帶領下,同學們動手參與機械組裝實踐,感受實際操作的樂趣。
據了解,該校今年3月獲批建設機器人主題館示範館,項目建成使用後,覆蓋學校及周邊學生5000余人。
科普教具實踐、科普器材體驗、機器狗展示、無人機演練……近日,一輛“科普大篷車”駛進銅仁市德江縣第四中學,以科學體驗、科技展示等方式,為學校2000余名學生送去一場集科學性、知識性、趣味性、參與性于一體的科普盛宴。
“新配置的‘科普大篷車’器材新、教具全,是基層科協開展科普活動不可或缺的科普力量,它讓科學知識更立體,讓同學們在輕鬆、愉快的氛圍中獲取知識,加深對所學內容的理解。”德江縣科協主席何兵説。
科普陣地是科普資源向基層延伸的重要渠道。貴州積極強化基層科普陣地建設,借助“流動科技館”“科普大篷車”等各種類型的科普活動,把科普資源送到群眾家門口。過去5年,通過“科普大篷車”等科普活動服務公眾230余萬人次,建成農村中學科技館100余所,省級科普教育基地達到189家,23家基地成功入選全國科普教育基地,依託科技小院平臺開展農業科技培訓和服務活動160余場。
一系列貼近群眾、貼近生産、貼近生活的科普活動,推動全民科學素質提升取得明顯成效。數據顯示,全省公民具備基本科學素質比例提速增長,從2021年的7.22%,提升到2023年的10.31%。
建設高水準科普人才隊伍
剛過去的10月,貴州省植物園科普中心主任王瑤先後走進黔西南州安龍縣灑雨鎮、銅仁市江口縣閔孝鎮和貴州苗藥生物技術有限公司,開展“三農”直播助農和人才培訓,為參訓人員帶去生動而實用的農技知識。
作為一名科普工作者,王瑤近年來策劃各類科普活動100多場次、建設科普景觀4400平方米、年科普受眾達3萬人次。今年,王瑤獲評全國科普工作先進工作者。
科技工作者在科普中扮演著重要角色。在貴陽市南明區幸福學校,貴州省納米材料模擬與計算重點實驗室副主任沈虎峻通過深入淺出的講解,為同學們揭開鋰離子電池的神秘面紗,激發他們對新能源科技的好奇心與探索欲。
豐滿科普之翼,需要更多高水準的科普人才作支撐。近年來,貴州進一步加強科普人才隊伍建設和政策支持力度,不斷壯大科普人才隊伍。截至2023年,全省共登記註冊科普專職人員6000余人、兼職人員52000余人、科普專家5500余名、科普志願者68000余人、科普中國信息員54萬餘人。
與量增長相伴的是質的提升。10月24日至27日在遵義開展的2024年基層科普人員交流學習培訓活動,為全省基層科普專兼職人員集中“充電”。
省科協相關負責人表示,當前正在推動高校、科研院所、高新技術企業以及科技型中小企業將科技創新資源轉化為優質科普資源,通過建立科普專家庫、組建科普志願者服務隊等方式,發揮科技人才在科普工作中的重要作用。
貴州提出,要建設高水準科普人才隊伍,明確到2025年,全省所有中小學配齊專(兼)職科學教師或科技輔導員,多渠道提升中小學科技教育工作者專業素養。
播撒科學家精神的“種子”
10月28日,在畢節市織金縣第一中學,《貴州科學家傳記叢書》入卷科學家黃宗洪和伍國鋒分別以“我的稻作科研工作”“從山村放牛娃到醫學科學家”為題,為廣大師生宣講科學家精神。
“通過這次活動,我理解了科學家精神的重要性。它教會我無論是學習還是在未來實踐中,都要保持好奇心,勇於提問、敢於挑戰、不斷求索,用科學的方法解決問題。同時,秉持實幹精神和鍥而不捨的韌勁,在挫折挑戰中迎難而上。”織金縣第一中學學生王雅詩説。
弘揚科學家精神是科普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近年來,貴州通過科學開學第一課、弘揚科學家精神演講大賽、“貴州科學家精神”進校園宣講等活動,以及編撰出版《貴州科學家傳記叢書》《貴州科學家故事》等,把科學的種子播撒到山鄉,激發全省廣大青少年崇尚科學、探索未知的興趣。
不僅如此,貴州還充分發掘和利用科學家精神教育資源,建成壩陵河貴州橋梁科技館、都勻三線建設博物館、南仁東事跡館等6個全國科學家精神教育基地,成為全省科普重要平臺。以壩陵河貴州橋梁科技館為例,建成以來累計面向60萬餘人次開展科普服務。
面向未來,貴州將繼續開展弘揚科學家精神演講大賽、科學家精神進校園活動等,加大對優秀科技工作者的宣傳力度,引導廣大科技工作者自覺踐行科學家精神,引領更多青少年投身科技事業。(貴州日報天眼新聞記者 袁航)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