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       |       城市遠洋       |       原創      |       視頻             直觀中國       |      老外在貴州       |       熱點專題       |      Hi,貴州!     
貴州:優化納稅信用管理護航企業高品質發展
2025-04-16 14:56:23來源:中央廣電總臺國際在線編輯:羅淼責編:趙瀅溪

  合規經營是企業行穩致遠的“必修課”,良好的納稅信用是企業發展壯大的“金名片”。國家稅務總局貴州省稅務局充分發揮納稅信用在社會信用體系中的基礎性作用,紮實開展信用評價預警提醒和信用修復工作,引導納稅人誠信納稅,助力企業在法治軌道上高品質發展。

      “事前預警”規範失信行為

  “我無論怎麼忙,每月15日前都會登錄‘貴州銀稅企互動平臺’小程式。”六盤水珍宇航商貿有限公司的財務負責人謝敏説,去年在“納稅信用管家”微信小程式上看到一條信用預警,點擊查看發現尚未全部完成當期財務報表的填報,如果逾期未完成可能造成納稅信用扣分,影響企業貸款進度,於是按照預警提醒,及時填報財務報表,避免了被扣分的情況。

  為了從源頭上減少失信行為,貴州省稅務部門梳理納稅人涉稅行為習慣和共性高頻風險點,形成包含25個重點指標、69個常規指標的數字模型,將掃描預判的失分風險通過“納稅信用管家”微信小程式向納稅人推送,提醒在“事前”,有效降低影響納稅信用年度評價結果的失分風險。

  2025年一季度,貴州省稅務部門向納稅人推送未及時申報、未及時繳稅等預警提醒信息超492.99萬條,納稅人收到預警提醒後及時查找問題、及時自我規範,涉稅失信行為不斷減少。

  信用修復可走“綠色通道”

  在安順,貴州山之鑫科貿有限公司通過及時修復失信行為,次年信用評級升至B級。該公司負責人楊帆坦言:“企業成立之初,對納稅申報、按規定期限填報財務報表等涉稅事項不太清楚,‘信用修復課堂’剛好為我們補課。”

  “信用修復課堂”是安順市稅務局針對新設立納稅人開設的,旨在幫助企業梳理進項抵扣、發票管理、納稅申報等薄弱環節,引導納稅人重視納稅信用和合規經營。

  按照預警風險等級,貴州省稅務部門採取“主動修復、輔導修復、協同聯動”三種方式,分類修復納稅信用,並開通線上“信用修復綠色通道”,簡化流程,實施非主觀失信企業“承諾修復”,累計幫助22.58萬戶企業修復納稅信用。

  納稅信用成“金字招牌”

  近日,六盤水美味園食品有限公司先後與來自韓國、南非的經銷商達成銷售協議。“在與客戶商談的過程中,連續6年獲評A級納稅人為我們加了不少分,我們一定要守好這塊金字招牌。”該公司負責人王凡表示,“A級納稅人”儼然成了企業的“無形資産”,既能享受發票領用、辦稅繳費等方面的激勵措施,還大幅提升了公司的信譽、形象和客戶信任度。

  貴州省稅務部門在強化納稅信用管理的同時,廣泛宣傳良好的納稅信用帶來的紅利,告知對失信主體採取的監管和聯合懲戒措施,營造“守信激勵、失信懲戒”的濃厚氛圍。

  貴州鶴輝燕建築安裝工程有限公司就吃過失信的“苦頭”,由於以往年度存在稅收違法行為,該公司2022年納稅信用等級被直接判定為D級。

  “我們的業務主要依靠投標獲取,成為D級納稅人以後,投標門檻邁不進去,錯失了很多很好的機會。”該公司負責人李鶴成介紹,看到一份份被退回的標書,當時想,要是能有修復的機會,一定注重在合法合規中提升企業競爭力。2023年該公司收到了貴州貴安新區稅務局推送的納稅信用修復提示,財務人員及時進行修復操作,納稅信用在2023年提升到B級。

  “守法是一個企業最基本的義務,善於經營是企業發展的前提。”李鶴成表示,納稅信用得到修復後,公司堅持合規經營。如今,納稅信用等級已經提升到A級。

  資金是民營企業生存發展的核心命脈,依託“貴州銀稅企互動服務平臺”,C級以上納稅人可實現貸款一鍵測算額度、一鍵申請,切實將納稅信用轉化為融資信用。2025年一季度,貴州累計投放“銀稅互動”貸款5.6萬筆,投放金額94.7億元。

  “隨著納稅信用培育工作的深入推進,越來越多的企業享受到信用紅利,從被動應對向主動合規轉變,實現了健康發展。”貴州省稅務局納稅服務處處長肖張表示,將持續推進納稅信用體系建設,充分發揮社會信用體系支撐新發展格局的重要作用,引導經營主體重視納稅信用、用好納稅信用,推動企業將合規經營理念深植發展脈絡,為經濟高品質發展築牢信用堤壩。(文 徐明飛 胡玉屏 夏邦晟)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