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       |       城市遠洋       |       原創      |       視頻             直觀中國       |      老外在貴州       |       熱點專題       |      Hi,貴州!     
貴州稅務優化“稅企面對面”服務 激活企業發展“一池春水”
2025-04-27 13:26:24來源:中央廣電總臺國際在線編輯:羅淼責編:趙瀅溪

  近年來,貴州省稅務部門積極開展“稅企面對面”活動,通過智慧辦稅、金融支持、精準服務等方式,切實解決企業經營中的難點、堵點問題,助力企業輕裝上陣、行穩致遠。

  “智慧稅務”打造數字治理新生態

  在仁懷市,5萬餘戶農民通過種植紅纓子高粱實現年收入7億元。然而,過去高粱收購企業面臨發票開具流程繁瑣、手工錄入易出錯、效率低下等難題。如今,隨著“反向開票”政策的落地和“支付即開票”模式的應用,這一痛點迎刃而解。

  “現在支付款項後一鍵即可開票,我們已成功開具3萬多張發票,涉及金額3億元。”仁懷市糧油收儲有限總公司財務人員穆俊説。

  這一創新模式的推行是仁懷市稅務局推進智慧稅務建設的縮影。近年來,該局打造“無窗口、全網辦、遠程輔、自主辦”的智慧辦稅服務廳,讓辦稅繳費更便捷、更智慧。

  數字化轉型帶來的不僅是效率提升,更催生了服務模式的革新。在畢節市赫章縣,稅務部門以其匠心獨運的“大數據+全生命週期”稅收服務監管模式,為煤礦項目的穩健發展提供了強勁的稅務支持。

  面對項目涉及行業多元、企業眾多的複雜局面,赫章縣稅務局建立多部門信息共享機制,對煤礦項目從開辦到投産實施全鏈條數據監控,形成涵蓋投資額、規劃進度、稅款繳納等107項指標的數字化管理臺賬,精準繪製涉稅畫像。

  此外,畢節市稅務部門推廣新電子稅務局,運用稅收大數據精準推送優惠政策,優化宣傳輔導,持續提升稅費服務質效,助力營商環境再升級。

  “稅惠賦能”激活産業發展新引擎

  在第34個全國稅收宣傳月期間,貴州省稅務部門深化納稅信用應用,推出“銀稅互動”、SVIP等系列稅費服務,助力企業打造長遠發展的金名片。

  雅寶研磨材(貴州)有限公司是一家生産高等級剛玉磨料的香港獨資企業,截至目前,該公司已形成了年産5萬噸棕剛玉,0.6萬噸單晶剛玉冶煉及4萬噸深加工制粒加工線的生産規模。作為A級納稅信用企業,該公司2022年以來累計享受稅收優惠約400萬元,出口退稅超1300萬元。

  在黔東南州稅宣月啟動儀式上,雅寶研磨材(貴州)有限公司不僅分享了誠信納稅經驗,更獲得貴陽銀行3500萬元授信支持。“獲得授信後,公司在技術創新和産品研發上有了更充足的資金保障,更有信心擴大生産了。同時,也感受到了稅務部門和金融機構對企業發展的支持,我們將利用好這筆資金,將其發揮應有作用。”雅寶研磨材(貴州)有限公司財務總監朱麗蘋説。

  在支持民營企業發展方面,貴州省稅務部門不遺餘力。通過落實落細各項減稅降費政策,為民營企業減輕負擔。2024年,貴州省民營經濟享受減稅降費及退稅353.59億元,有力助推了民營企業做大做強。

  “貴人服務”構築營商環境新高地

  為持續擦亮“黔誠稅悅”貴人服務品牌,不斷提高納稅人和繳費人滿意度和獲得感,滿足企業的個性化服務需求,貴州省稅務部門組建專業專家團隊,開展“一對一”精準服務,助力企業創新發展,推動全省高品質發展。

  面對新的形勢要求,黔東南州稅務部門聚焦風電産業特點,從優化稅收服務、加強團隊建設、落實稅收優惠等方面著手,積極推動“以數治稅”持續深化,在稅務執法規範性、稅費服務便捷性、稅務監管精準性上積極探索,為地方經濟轉型發展勁吹稅務“清風”。

  “稅務部門為大唐新能源風電企業量身定制‘檔案’,現在我們有什麼需求,稅務部門能直接通過‘檔案’提取信息,主動與我們對接,再也不需兩頭跑了。”大唐貴州新能源開發有限公司財務負責人説介紹,稅務部門通過主動服務和專人輔導,目前,公司已累計享受退稅314.98萬元。

  為了讓風電企業及時、準確享受稅收優惠,黔東南州稅務部門取消部分稅收優惠事項辦稅資料事前報送,實行“先享受、後評估”,由納稅人根據經營項目,自行判斷是否享受稅收優惠政策,自主申報減免稅額,自行歸集和留存相關減免稅項目資料,進一步簡便辦稅。

  在未來的征程中,貴州省稅務局將繼續優化服務,創新舉措,為廣大納稅人繳費人提供更加優質、高效、便捷的辦稅服務,讓納稅人繳費人更省心、安心、放心。(文 肖軍 潘樹濤)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