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       |       城市遠洋       |       原創      |       視頻             直觀中國       |      老外在貴州       |       熱點專題       |      Hi,貴州!     
“黨建+”引領新金融實踐 賦能高品質發展
2025-07-18 15:36:03來源:中央廣電總臺國際在線編輯:羅淼責編:趙瀅溪

  在服務中國式現代化新征程中,興業銀行貴陽分行堅持將黨的領導貫穿經營發展全過程,積極探索“黨建+”工作模式,推動黨的建設與業務發展深度融合、同頻共振,為貴州省經濟社會高品質發展注入強勁金融動能。

  “黨建+數字金融”:驅動智慧轉型

  作為貴州省“數字經濟發展創新區”建設的重要參與者,興業銀行貴陽分行深刻認識到數字技術對金融服務的變革性影響,緊扣“科技-産業-金融”良性循環發展主線。2025年,該行進一步優化數字化轉型委員會組織架構與機制,構建“1+N”敏捷組織模式(1即數字化轉型委員會,N即下設多個數字化項目小組),打破部門壁壘,實現戰略規劃、項目推進、成效評估的全流程閉環管理,確保數字金融精準滴灌實體經濟。

  依託“金融特派員”機制,黨員幹部衝鋒在前,高效完成一批大數據産業鏈頭部核心企業及重點骨幹企業的授信審批,金額合計88億元,已實現投放70.5億元。

  不僅是金融支持大數據産業領域,該行還積極融入貴州省數字産業集群建設,全力配合總行數據中心建設工作。目前,興業銀行貴安數據中心建設有序推進,建成後將圍繞數字産業化、産業數字化、數字經濟發展,進一步助力貴州打造數字産業集群、全國算力高地。

  “黨建+綠色金融”:守護綠水青山

  興業銀行貴陽分行積極響應國家綠色發展戰略,將綠色發展理念深度融入黨建工作,組建“黨員先鋒隊”,帶頭深入綠色産業調研,了解企業需求,制定針對性的金融服務方案。

  近期,該行成功落地貴州首筆“氣候貸”,獲批額度1000萬元,首批貸款金額450萬元已全額發放到位,主要用於支持某分佈式光伏項目建設。預計該項目建成後,平均每年可為當地提供清潔電能540萬千瓦時,減少二氧化碳排放量約4470噸,相當於新增植樹造林182公頃。

  通過構建“産品創新+政策協同+生態共建”的綠色發展模式,興業銀行貴陽分行在支持貴州建設生態文明先行區的實踐中,探索出一條“綠水青山”與“金山銀山”雙向轉化的金融路徑。截至6月末,該行綠色貸款餘額突破170億元。

  “黨建+普惠金融”:靶向精準扶持

  興業銀行貴陽分行堅守金融為民初心,將普惠金融作為服務實體經濟、踐行社會責任的關鍵抓手。由黨員幹部組成的“金融特派員”深入園區、小微企業、個體工商戶開展調研,精準對接融資需求,搭建銀企溝通橋梁;通過設立普惠金融部/鄉村振興部,進一步優化普惠金融服務體系,鞏固提升普惠金融服務能力。

  近日,該行首筆衛星遙感應用系統監測方案業務在銅仁松桃自治縣成功落地。針對客戶位於松桃自治縣的535畝辣椒種植地,該行通過“衛星遙感應用系統農業種植2.0監測方案”,接入遙感數據,結合行業多方數據,構建了農作物品類、種植面積、長勢情況等多維度監測模型,建立了作物種植“數字畫像”。這一創新實踐大幅提升了農作物資産評估與風險預警效率,為普惠小微種植産業精準授信提供了科技支撐。

  近年來,該行“金融特派員”聚焦生豬生産和農産品批發等民生領域,以高品質金融服務守護百姓“菜籃子”“果盤子”,以“陪伴式”服務支持企業發展壯大,獲得企業的高度認可。截至2025年6月末,該行普惠小微貸款餘額29.08億元,惠及普惠小微客戶1166戶,有力支持了小微企業健康發展。

  “黨建+養老金融”:助力“銀發經濟”

  隨著人口老齡化趨勢加劇,養老金融的重要性日益凸顯。興業銀行貴陽分行堅持以黨建為引領,聚焦老年群體金融需求,積極打造適老化金融服務體系。

  近期,該行還組建“黨員先鋒隊”走進養老社區開展金融知識普及活動。通過“講座+互動+體驗”的創新模式,將反詐防騙、金融權益保護等知識融入趣味場景,生動形象地為老年人講解防範金融詐騙知識,守護好老年人的“錢袋子”。通過“黨建+養老金融”創新實踐,讓老年人享受到貼心、安全的金融服務,助其安享幸福晚年。截至2025年6月末,該行已累計開通個人養老金賬戶5.67萬戶,舉辦主題沙龍活動140余場。

  展望未來,興業銀行貴陽分行將持續深化“黨建+”工作內涵,在“黨建+科技金融”“黨建+風險防控”“黨建+文化建設”等領域不斷拓寬實踐載體,塑造黨建新優勢,開創黨建新局面,不斷推進以高品質黨建引領高品質發展,為區域經濟社會高品質發展貢獻更大金融力量,奮力譜寫金融助力貴州現代化建設新篇章。(文 張虹)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