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採摘夏秋茶30多萬斤,客戶都説這裡的原生態茶味道特別好。”8月4日,水城區順場鄉洪順種養殖專業合作社茶葉基地,負責人張洪捧著剛採摘的夏秋茶嫩葉喜笑顏開,“我們的茶葉加工廠和農家樂項目也正在積極籌備中。”
這片500畝的茶園位於“水城春茶”核心産區,年産值150余萬元。受益於水城區順場鄉娘娘山村茶産業配套基礎設施以工代賑項目的實施,蜿蜒的採摘步道穿行于茶壟間,新栽的果樹點綴其中,這裡已變成“茶葉公園”。
“夏秋茶銷路非常好,今年我們的目標是100萬斤茶青。”張洪信心滿滿地表示,“合作社將秉持‘在茶山上種文化’的發展理念,將制茶體驗等文化元素融入茶園建設,讓每一片茶葉都承載著獨特的故事走向更廣闊的市場。”
事實上,在茶産業界,“水城春”的品牌效應早已響噹噹。追溯歷史,木城茶享有“木城貢茶七泡留香”美譽,保留下來的水城古茶樹達3000多畝,其中100年以上的接近3萬株,千年以上的7株。參照古法所制的木城茶,外形芽毫完整、色澤烏潤,耐衝耐泡、底香持久,湯色紅亮清澈,香氣獨特、回甘明顯。
1998年,水城縣茶葉發展有限公司在現代市場經濟背景下成立。至此,水城區優質茶葉産業漸成翹楚,尤其以“水城春”為代表的茶企開始嶄露頭角。2012年,公司推出首款茶産品——手工扁形茶,並註冊首個商標“春意”。
一葉一世界,一芽一追尋。憑藉卓越品質,從1998年的1000畝起步,水城春茶發展到如今的10.02萬畝,形成綿延群山的綠色茶産業帶。2024年,全區茶葉産量達200噸,預計實現産值超2億元,茶葉産業已成為當地支柱産業之一。
2015年4月,原國家質檢總局正式批准對“水城春”茶實施地理標誌産品保護。隨著“水城春”公共品牌體系逐步完善,其清澈的色澤與鮮爽的口感贏得廣泛讚譽,品牌知名度不斷提升。水城區持續推進茶葉一二三産業融合發展,深度挖掘茶産業資源優勢,通過提升精深加工水準、延伸産業鏈條,實現了從“論斤賣”到“論杯賣”的産業升級,不斷做強茶産業、做精茶品牌、做優茶文化。
10.02萬畝茶園規模在貴州茶産業中並不算大。如何讓這片綠葉煥發最大價值?
水城區以理念創新為引領,通過“四杯茶”的生動實踐,打造出“四個春天”的産業發展新範式:一杯古樹茶,喚醒歷史的春天;一杯早春茶,綻放振興的春天;一杯健康茶,滋養康養的春天;一杯情懷茶,收穫富民的春天。
蟠龍鎮木城村,每年春天,歷經滄桑的古茶樹次第萌發新芽。茶農們背著竹簍穿行于古茶林間,採擷著鮮嫩的春茶。這裡不僅彰顯著“水城春”茶的歷史底蘊——樹齡高達800年的古茶樹群,更是水城區百年以上古茶樹保護的核心區域。當地將這些珍貴原料精製成水城古樹紅茶、白茶等特色産品,暢銷全國各地。
龍場鄉與楊梅鄉地處北緯26度至27度的黃金産茶帶,每年春茶採摘期較其他産區提前15—20天,搶佔市場先機。一到採茶時節,附近的村民都格外忙碌,不僅要在基地採茶,還需精心管護自家茶園,生活一年過得比一年好。
“水城春茶的‘早’,不僅是物候意義上的先發,更是一種發展理念的先行。”水城區茶葉發展有限公司楊梅加工廠現場管理人員趙音虎告訴記者,“採茶旺季時,我們每天早上十點半開始收茶青,十二點準時送出;下午四點半收茶青,五點半送出,六點就能準時送達加工廠。”
百年古茶韻悠長,茶香四溢助增收。今年上半年,水城區圍繞“高海拔、低緯度、寡日照、多雲霧”的自然資源稟賦,按照“生態産業化、産業生態化”工作思路大力發展茶葉産業。截至目前,全區累計發展茶葉8.6萬畝,其中可採面積達7.65萬畝,覆蓋11個鄉鎮35個行政村,有萬畝茶鄉3個,萬畝茶村2個,覆蓋農戶12391戶43254人,帶動4121戶12000人參與茶葉産業發展。
通過近30年發展,全區現有“水城春”茶葉系列産品45個,2019年“水城春”榮獲亞太國際金獎、古樹茶茶王、古樹綠茶金獎;入選2019“黔系列”貴州品牌全球傳播行動暨貴州“100強品牌”,榮登貴州“十大”綠茶品牌榜。
2025年上半年全區采收茶青6897.46噸,加工成品茶1532.77噸,較上年同期增長8.4%,産值3.68億元。
一片“綠葉子”,煥發著勃勃生機,散發著文化的芬芳,記錄著百姓的生産生活變遷,為鄉村振興帶來了更多的幸福色彩。(貴州日報天眼新聞記者 謝勇勇)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