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秋時節,黔靈山間,樹木翠綠;南明河畔,清波漾漾;濕地淺灘,蒲草輕搖……這是貴陽貴安以生態為墨,用心勾勒出的城市畫卷。
黨的十八大以來,貴陽貴安牢固樹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堅定不移實施“生態立市”戰略,以實幹擔當守護綠水青山,推動生態優勢加速轉化為發展勝勢,為高品質發展築牢生態根基。
良好生態是貴陽貴安可持續發展的根本依託,在數字化時代的浪潮中,大數據與生態在這裡碰撞出璀璨火花。
近年來,貴陽貴安借力大數據産業的蓬勃動能,以數據賦能生態文明建設,統籌構建起山水林田湖草沙生命共同體,推動大數據深度融入綠色生産、綠色消費、綠色生活各領域,將“大數據”與“大生態”兩張城市名片有機融合,蹚出了一條獨具特色的綠色發展路徑。如今,貴陽貴安已巧用大數據為生態文明建設裝上“智慧大腦”——從環境動態監測到污染精準溯源,從資源高效調度到生態風險預警,精準數據持續賦能科學決策,讓綠色發展既有“高顏值”、更具“大智慧”。
大數據生態監測體系顯成效
7月,國家林業和草原局批復設立貴州貴陽城市生態系統定位觀測研究站。該站是貴州首個國家級城市生態系統定位研究站,監測指標覆蓋氣象、水文、大氣、土壤、生物多樣性和遊憩康養等12類,核心數據實時接入國家生態品質監測網絡,標誌著貴陽在生態監測研究領域邁上新臺階。
生態環境監測是生態環境保護的基礎、是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支撐。貴陽貴安深諳此道。近年來,貴陽貴安推動大數據與生態文明建設深度融合,不斷加快數字化綠色化協同轉型,生態文明建設工作逐步實現智慧化管理,生態監測體系逐步建立,讓每一寸綠意、每一滴清水都被精準“記錄在案”,為生態保護裝上了“智慧眼睛”,推動監測從“零散化”向“系統化”、“滯後性”向“前瞻性”跨越,築牢了生態文明建設的數字基石。
數據賦能,為大氣監管的“時效性”按下“加速鍵”。傳統大氣品質監測受限于點位稀疏、數據更新滯後、信息壁壘等瓶頸,難以為精細化管理和科學決策提供有力支撐。為破解這一難題,貴陽貴安佈下“天羅地網”——建成180個空氣品質微型監測站,實現全市143個鄉(鎮、街道)及工業園區全覆蓋。這些“千里眼”實時捕捉的監測數據,悉數匯聚到貴陽市大氣環境品質監測數據平臺,通過智慧化分析精準還原污染過程,助力快速鎖定污染源。從“被動等待”到“主動發現”,數據驅動下的大氣監管,正以更高效率守護著城市的每一縷清新。
數據賦能,為智慧水務注入“數字內核”,繪就人水和諧共生新圖景。為破解水務管理碎片化難題、讓研判決策有“數”可依,貴陽貴安以大數據技術為支撐,構建起覆蓋全域的智慧水務系統,讓水旱災害、河長制管理、南明河管理、水源管理、水質監測、供水管理、工程管理、節水管理等“一圖統攬”,實現水務要素全集成、數字信息資源全共享、管理服務全智慧。如今,貴陽貴安的每一條河流、每一座水庫、每一段管網都在數據中得到“鮮活呈現”,讓水環境從“經驗驅動”轉向“數據驅動”,為城市高品質發展提供支撐。
數據賦能,為森林環境裝上“智慧守護神”。松材線蟲病是松樹的“癌症”,對森林生態系統構成嚴重威脅。對此,貴陽貴安建立起“空中+衛星+地面”的立體監測體系,運用無人機、衛星遙感技術實現重點林區監測100%覆蓋,並在主要交通要道、景區入口等關鍵區域布設1014套設備開展重點監測,形成全方位、多層次、多角度立體化監測體系,拉起松材線蟲病防控屏障。
……
如今,數據的力量正滲透到貴陽貴安生態監測的每一個環節。這張由數據編織的生態監測網絡,正以更密的覆蓋、更快的響應、更準的研判,持續拓展著生態保護的深度與廣度,成為貴陽貴安守護綠水青山的“數字神經中樞”。
打通生態治理“任督二脈”
阿哈湖國家濕地公園是“城市綠肺”,翠色浸染間,水杉挺拔而立,成群的白鷺自在棲息,勾勒出“林城綠韻繞湖生”的美麗畫卷。
這樣的美麗畫卷在這座城市隨處可見,其背後更是蘊含著不少“巧思妙想”。貴陽貴安地處喀斯特地貌區,山多地少、生態脆弱,石漠化與水土流失風險高,且作為長江、珠江上游重要生態屏障,污染易跨區域擴散,傳統治理難以精準。
而大數據能實時整合分散的污染源、水質、空氣等監測數據,快速溯源污染,動態優化治理方案,成為破解複雜污染治理的必然選擇。
近年來,貴陽貴安始終聚焦“一城一戰一整改”,以“六個生態”建設為抓手,深入打好藍天、碧水、凈土、固廢治理、農村環境整治“五大攻堅戰”,並積極利用大數據深度融入污染防治攻堅戰,構建起“智慧治污”新格局——
建成貴陽市黑煙車及遙感檢測系統。相較于傳統的道路攔停抽測的方式,黑煙車及遙感監測系統能實現全天候無人監控、自動篩選、保存、傳輸、播放黑煙車視頻片段等功能,可以在不影響車輛正常行駛的狀態下快速識別和抓拍排放黑煙等明顯可見污染物的車輛,極大地提升了執法效率,目前已在全市重點路段建設了22套電子抓拍系統,讓藍天“保衛”更加精準高效。
建成“兩湖一庫智慧管控平臺”。平臺設有水文氣象、水質監測、水體動態等多個板塊,對水體水質進行實時監測。點開“水體動態”下的藻類監測目錄,藻類濃度、水體感官級別等信息一覽無余,可以及時發現藻類爆發等水體異常現象,對維護水體生態系統平衡、確保水質穩定有著重要作用。
建成投用醫療廢物條碼管理系統。採取“一源一碼”方式,對醫廢轉移、暫存、出庫、運輸及安全處置進行全過程監管,有效遏制醫療機構臺賬造假、申報不實、醫廢流失、非法買賣等違法行為。
……
大數據與大生態深度融合,讓貴陽貴安生態環境持續改善。2024年,貴陽市中心城區空氣品質優良率達99.5%,在全國168個重點城市中排名第4;28個地表水國、省控斷面水質達標率、優良率100%,生態治理的精準化、高效化得以彰顯。
現在,貴陽貴安天藍、水綠、景美……處處彰顯著生態之城的獨特魅力。
大數據激活生態管理新效能
到黔靈山公園爬山、去南明河畔跑步、到阿哈湖畔觀鳥……這是許多貴陽人的日常。
作為生態文明建設示範區,貴陽始終堅持走生態優先、綠色發展之路,以大數據賦能生態環境現代化治理,用天更藍、山更綠、水更清回應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和期盼。
時間回到2017年,貴陽市生態環境局建成貴陽市生態雲(一期),實現生態環境各業務系統集成、業務數據匯總、基礎應用及分析。這一前瞻性舉措,如同為生態治理安上“數據中樞”,不僅實現了分散的生態環境業務系統高效集成,更打通了多領域數據壁壘,完成全域生態數據的匯總整合,為後續精準決策埋下“數字伏筆”。
不僅如此,隨著生態環境管理精細化、智慧化、智慧化的需求不斷增大,貴陽市生態環境局升級建成貴陽市生態雲(二期),構建起“1中心+1平臺+2場景”的智慧生態體系——以生態環境數據資源中心為“數據基座”,匯聚全域生態信息;以生態環境智慧決策指揮平臺為“神經中樞”,支撐科學調度;再輔以生態環境智慧監管業務場景與南明河流域水環境管理場景兩大“實戰陣地”,讓大數據深度融入生態環保全鏈條。
據貴陽市環境信息中心工作人員介紹,生態雲的數據資源中心匯總了國、省、市生態環境系統近3至5年的專題數據,融合有水務、林業等多部門涉及生態環境領域數據。過去,在建設用地土壤污染狀況調查環節,工作人員需要多次現場復核該地塊的“前世今生”,現在,只需在系統內輸入查詢信息,疊加相關圖層,該地塊是否有過污染、是否做過土壤調查等相關信息便一目了然,既節約了人工時間成本,又提高了工作效率。
幫助管理土地只是“生態雲”的一小部分功能,在平臺上,貴陽市生態環境局還規範了從“接件”到“批復”的行政審批內部流程,實現部、省、市三級聯網審批互聯互通,壓縮審批時限,將報告書、報告表辦理時限分別由法定的60個、30個工作日縮短至15個、7個工作日,助力項目順利落地建設。
8月28日至30日,2025數博會將如約而至。圍繞“數聚産業動能 智啟發展新篇”的主題,這場盛會將通過系列高端論壇碰撞思想、多元活動凝聚共識、重磅成果引領方向。
展望未來,人工智能、物聯網與大數據的深度融合,正為生態治理打開更廣闊的想像空間:AI演算法精準預判污染源擴散軌跡,物聯網終端實時回傳全域生態脈動,數字孿生技術動態模擬生態演變趨勢……數博會搭建的創新橋梁,將加速這些前沿技術轉化為生態保護的實效,讓貴陽貴安的綠水青山在數字賦能下更富韌性與活力,持續書寫生態與數字共生共榮的精彩篇章。(貴州日報天眼新聞記者 韋寒)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