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       |       城市遠洋       |       原創      |       視頻             直觀中國       |      老外在貴州       |       熱點專題       |      Hi,貴州!     
清鎮:“四美四近”與“五城”輝映,共築發展新姿態
2025-08-25 10:47:15來源:天眼新聞編輯:趙瀅溪責編:趙瀅溪

  在黔中大地的璀璨星空中,清鎮正以其獨特的魅力閃耀著。“這麼美,那麼近,週末來清鎮!”這句親切的邀約,不僅道出了清鎮的獨特優勢,更揭示了其“四美四近”與“五城”的深度契合。“四美四近”所蘊含的深厚內涵,與清鎮的“五城”特質緊密相連,相互促進,共同為這座城市的高品質發展注入強大動力,讓每一個嚮往美好生活的人,都能在這裡找到歸屬與期待。

  “四美”繪就“五城”絢麗底色

  視覺之美,扮靚宜遊宜居之城

  清鎮的視覺之美,藏著生態與發展共生的密碼,而紅楓湖正是這一密碼的核心載體。作為貴陽重要的水源地,清鎮始終嚴守生態紅線,通過水質監測、岸線治理、生態修復,讓湖水常年保持Ⅱ類以上標準,碧波盪漾的湖面不僅是視覺盛宴,更築牢了綠色低碳發展的生態根基。周圍山巒環繞間,四季景致隨生態韻律更迭:春天百花映碧水,是生態修復的成果綻放;夏天綠樹蔽日,是森林覆蓋率提升的直觀體現;秋天楓葉似火,是生物多樣性保護的生動注腳;冬天霧繞山湖,是氣候調節功能的自然呈現。這如詩如畫的生態美景,不僅吸引遊客紛至遝來,帶動生態旅遊産業升級,更讓“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落地生根,為高品質發展注入綠色動能。這如詩如畫的美景,不僅吸引著眾多遊客前來觀光旅遊,也為本地居民提供了休閒娛樂的好去處,是清鎮打造綠色低碳宜遊之城和生活舒適宜居之城的天然優勢。沿著紅楓湖周邊,完善的綠道系統已經建成,居民們可以在閒暇時光漫步其中,欣賞湖光山色,感受大自然的饋贈。同時,清鎮對城市景觀進行精心雕琢,城市街道綠樹成蔭,街頭巷尾鮮花點綴,公園廣場錯落有致。一個個口袋公園的建設,讓居民在家門口就能親近自然,享受綠色生活。這種視覺上的美麗,讓清鎮成為了一座真正的花園城市,宜居宜遊的特質愈發凸顯。

  體驗之美,賦能創業活力之城

  清鎮在各個領域為人們帶來美妙的體驗,為這座富有活力的創業之城注入了非凡意義。在清鎮經濟開發區,完善的基礎設施和優質的服務,為企業提供了良好的發展環境。從項目落地的一站式審批服務,到企業運營過程中的貼心幫扶,每一個環節都讓創業者感受到便捷與高效。企業在這裡能夠專注于創新研發和市場拓展,不斷發展壯大。在清鎮職教城,豐富的職業教育資源為創業者提供了源源不斷的人才支持。各院校與企業緊密合作,開展訂單式培養,學生們在學習過程中就能積累實踐經驗,畢業後能夠迅速適應企業需求。創業者在這裡不僅能找到合適的人才,還能與院校開展産學研合作,提升企業的創新能力。此外,清鎮活躍的商業氛圍也為創業者提供了廣闊的市場空間。吾悅廣場、杉杉奧萊等高端商場的入駐,匯聚了眾多知名品牌,吸引了大量消費者。優良的營商環境,豐富的人才資源,完善的生活保障,為這座創業之城搭建了堅實的逐夢舞臺,讓每一份創新構想都能落地生根、蓬勃生長;是這座創業之城吸引人才、匯聚活力的核心底氣,讓越來越多創業者在此收穫事業的成功,找到生活的歸屬感。

  內涵之美,滋養文明韌性之城

  清鎮是一座有溫度、包容性強的城市,而這份溫度的源頭,正來自其深厚的人文底蘊與千年文脈的滋養——古驛道的青石板鐫刻著茶馬古道的商貿記憶,苗族銀飾的鏨刻聲、布依族蠟染的靛藍光影,在非遺代表性傳承人的指尖流轉,成為居民心底的文化鄉愁。這種內涵美,更是崇法向善文明之城、安全可靠韌性之城,以及誠信守諾信義之城的重要基石。在清鎮,鄰裡之間互幫互助的場景隨處可見。當居民遇到困難時,大家相互幫助,共渡難關。這種溫暖的鄰裡關係,讓清鎮充滿了人情味。同時,清鎮大力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積極開展文明創建活動。志願者活躍在城市的各個角落,進行文明勸導、關愛弱勢群體等活動,傳遞著正能量。清鎮人的“誠信”,是刻入血脈的文化基因:從暗流鄉菜農劉雲的“不賣爛菜”到街邊商戶的“誠信經營”,一脈相傳。在法治宣傳浸潤下,居民法治意識與誠信自覺同頻共振,法治為綱、誠信為魂的雙輪驅動,讓“誠信”不僅是個人修養,更成為城市治理的內在肌理,滋養著這座城的溫度與韌性。在面對各類風險挑戰時,清鎮的內涵美更展現出強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這份力量,既源於文化底蘊賦予的精神認同,也來自誠信基因築牢的信任基礎。用文化溫暖人心,用誠信凝聚合力。正是這份浸潤著人文溫度與誠信底色的內涵美,讓清鎮這座城市在經歷風雨時依然堅韌不拔,成為人人嚮往的文明韌性家園。

  業態之美,夯實産業發展根基

  清鎮一産、二産、三産融合度高,業態美好,為“五城”特質提供了堅實的産業支撐。在農業方面,肉雞産業和蔬菜産業發展勢頭強勁。肉雞産業佔全省的1/6,在貴陽市佔比産量達到70%,蔬菜成為貴陽重要的保供基地。現代化的農業生産模式,不僅保障了市場供應,還帶動了農民增收。農業與旅遊、加工等産業的融合,催生了鄉村旅遊、農産品加工等新業態,進一步提升了農業的附加值。工業上,清鎮堅持“一主一特”,鋁及鋁加工産業不斷轉型升級,在全省佔有重要地位。特色産業也蓬勃發展,為經濟增長注入新動力。工業的發展為城市提供了大量的就業機會,推動了城市的繁榮。三産服務業更是清鎮的一大亮點。四個“貴州”項目齊聚清鎮,恐龍小鎮、石龍洞等豐富了旅遊産品供給,吸引了大量遊客。高端商場吾悅廣場、杉杉奧萊的開業,提升了城市的商業品質,滿足了居民和遊客的消費需求。服務業的繁榮,促進了城市的活力與繁榮,也為其他産業的發展提供了有力支持。

  “四近”拓展“五城”發展空間

  地緣相近,構建區域發展共同體

  清鎮與周邊區域地緣相近,為其加強區域合作提供了得天獨厚的條件。與貴陽貴安主城區緊密相連,清鎮能夠充分承接貴陽貴安的産業轉移和輻射帶動。在創業方面,借助貴陽豐富的人才、資金和技術資源,清鎮的創業項目能夠獲得更多的支持與合作機會。許多在貴陽發展成熟的企業,將部分業務拓展到清鎮,帶動了清鎮相關産業的發展。在宜居優勢上,清鎮共享貴陽的優質教育、醫療等公共服務資源。一些貴陽的知名學校、醫院在清鎮設立分校、分院,提升了清鎮的公共服務水準。在宜遊方面,地緣相近讓清鎮與貴陽的旅遊資源實現整合升級,從貴陽出發半小時車程即可抵達清鎮紅楓湖,乘遊船賞湖光山色、品湖鮮美食……兩地共享旅遊客源,讓遊客在短距離內收穫多元體驗,也能使兩地旅遊産業形成互補共贏的發展態勢。地緣相近讓清鎮在區域發展中找準定位,與周邊地區形成優勢互補、協同發展的良好格局,共同推動區域經濟社會的進步。

  心靈相近,凝聚城市發展合力

  清鎮與周邊地區心靈相近,這種深厚的情感紐帶在“五城”特質中發揮著重要作用。相似的文化基因和生活習俗,讓清鎮與周邊地區的人們交流順暢,合作默契。在文明城市建設中,這種心靈相近促進了文化的交流與融合。在創業領域,心靈相近讓創業者之間更容易建立信任與合作關係。在面對困難和挑戰時,大家齊心協力,共同克服。在韌性城市方面,當遇到突發事件時,清鎮與周邊地區能夠迅速開展救援協作,共享物資、信息等資源,提高應對風險的能力。更難得的是,心靈相近讓清鎮擁有了堅實的群眾基礎和社會支持:周邊地區的居民願意到清鎮就業安家,企業願意來此投資興業,大家因對這片土地的共同熱愛,主動參與“五城”發展中。這份跨越地域的情感共鳴,不斷凝聚起推動城市高品質發展的強大合力,讓清鎮的“五城”藍圖在協同協作中加速實現。

  交通相近,提升城市發展效率

  清鎮交通相近的優勢,為“五城”插上了騰飛的翅膀。多條高速公路穿城而過,與貴陽主城區僅20多公里,到貴安新區只需15分鐘車程,貴安新區的高鐵站近在咫尺。便捷的交通網絡極大地提升了清鎮的物流效率,降低了企業的運營成本。對於創業企業來説,原材料的運輸和産品的配送更加便捷高效,有利於企業的發展壯大。在宜居方面,居民出行更加方便快捷,可以輕鬆前往周邊地區享受更多的公共服務和生活資源。同時,交通的便利也吸引了更多人來清鎮定居,提升了城市的人氣。在宜遊方面,交通相近讓清鎮成為旅遊的重要節點。遊客可以方便地從周邊城市來到清鎮,遊覽紅楓湖、四季貴州等景區景點。清鎮也可以借助交通優勢,加強與周邊旅遊景區的合作,打造更具吸引力的旅遊環線,提升旅遊的影響力和競爭力。交通相近讓清鎮能夠更好地融入區域發展,提升城市發展的效率和品質。

  區位相近,增強城市發展競爭力

  清鎮的區位相近,絕非簡單的地理毗鄰,而是嵌入黔中經濟區核心的戰略樞紐優勢——一頭連著貴陽的省會資源勢能,一頭承接貴安新區的産業佈局紅利,這種“左右逢源”的區位稟賦,讓其在“五城”發展中天然佔據競爭高地。在創業活力之城方面,清鎮可以吸引更多的高端人才和創新企業入駐。借助貴陽和貴安新區的産業優勢,清鎮可以培育和發展新興産業,提升産業的競爭力。在宜居之城方面,區位相近使得清鎮能夠更好地承接城市功能疏解,優化城市空間佈局,提升城市的品質。在文明和韌性城市方面,區位相近讓清鎮能夠更好地與周邊地區開展交流與合作,共同提升區域的文明程度和應對風險的能力。區位相近為清鎮的“五城”特質提供了廣闊的發展空間和強大的競爭力,使其在區域發展中脫穎而出。這份深植于區位優勢的競爭力,讓清鎮不再是區域發展的“追隨者”,而是成為“五城”特質的“整合者”與“賦能者”,在黔中大地的發展浪潮中,以獨特的區位價值實現差異化突圍,持續釋放城市發展的強勁動能。

  清鎮的“四美四近”與“五城”特質相輔相成,相互成就。“這麼美,那麼近,週末來清鎮!”既是對清鎮當下魅力的生動詮釋,也是對未來發展的美好展望。在未來的發展中,清鎮將充分發揮“四美四近”的優勢,持續推進“五城”發展,不斷提升城市的綜合實力和競爭力,向著更加美好的未來大步邁進。(通訊員 穎懿)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