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3月,在新一輪東西部協作的號角聲中,廣東省中山市火炬高新區鎮街組團跨越山海,正式與六盤水市水城區建立起新的結對幫扶協作關係。五年來,兩地充分發揮各自優勢,深入開展東西部協作産業集群打造、特色産業提升、消費幫扶助農增收、勞務協作提質“四項行動”,資源互補、攜手並進,繪就了一幅東西部協作助力水城區高品質發展的生動圖景。
走進水城區米籮鎮俄戛村的獼猴桃種植基地,一顆顆獼猴桃高挂枝頭,農戶們忙著採摘,收購商忙著搬運,一片繁忙有序的景象。獼猴桃産業在東西部協作東風的吹拂下蓬勃發展,正成為當地鄉村振興的“甜蜜引擎”。
“我們這一片地大概60畝,從8月30日開始採摘,預計可以採摘到9月10日左右。産量我們預估在50噸到60噸之間,今年這個價格還可以,預計收入在60萬到70萬元之間,種獼猴桃的收入還是可觀的。”水城區米籮鎮獼猴桃種植大戶唐傑説。
五年來,水城區獲得中山市東西部協作資金3.33億元,投入農特産業1.15億元,聚焦農特産業提質效、産銷渠道拓市場、技術支撐亮品牌,構建起農特産業全鏈條格局。
“五年來,通過東西部協作建成標準化基地11.2萬畝,推進獼猴桃産業提質增效,産量從2021年的2.5萬噸,提升至2024年3.61萬噸,累計幫助銷售水城農特産品12.58億元,帶動14.22萬農戶參與種植、就業,增收致富。”水城區農業農村局獼猴桃研究所技術骨幹肖春説。
而在水城經濟開發區的貴州省六盤水雙元鋁業有限責任公司生産車間內,只見機器轟鳴,工人們正在生産線上忙碌著,智慧生産在這裡已成為現實。加熱、鋸切、矯直,一條條圓柱形的鋁棒被“瘦身”拉長,經過電泳、隔熱、噴塗等數道工序後,變身成了鋁板、鋁卷型材。
“我們公司2024年産業鏈産值突破130億元,較2020年産值實現翻番,帶動就業4349人。累計獲得專利160余項,培育高新技術企業6家、專精特新企業13家,綠色轉型成效顯著,成功獲評國家級綠色園區。”貴州省六盤水雙元鋁業有限責任公司二期電解鋁廠廠長趙正勇説。
作為水城經濟開發區鋁産業鏈的龍頭企業,貴州省六盤水雙元鋁業有限責任公司不僅進一步實現了園內鋁資源的就地轉化,拓寬産業幅、完善鋁産業鏈,還為當地提供了大量的就業崗位。
“我現在每個月能拿五千左右的工資,這裡離家很近,又可以照顧老人和小孩,我覺得還是很可以的。”在貴州省六盤水雙元鋁業有限責任公司電解一車間上班的張鳳陽説。
五年來,水城區充分利用東西部協作這一平臺,不斷深化與廣東省中山市的合作交流,結合自身資源稟賦和需求,積極招商引資,取得了顯著成效。
“水城經開區目前已集聚鋁企業55家,實施項目67個,産品經4輪精深加工達50余類,成為全省産業鏈最長的鋁産業集群,獲‘全國鋁制家居中小企業特色産業集群’稱號。雙元鋁業二期項目全面提速,將持續延伸産業鏈、提升附加值。”趙正勇説。
此外,兩地深化勞務協作,築牢就業增收壓艙石。堅持把穩就業、促增收作為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的關鍵,大力實施勞務協作提質行動,構建“精準培訓——有序輸出——穩崗服務”體系。
“我們結合粵黔市場需求及水城勞動力特點,量身定制課程,成功引入本土化‘粵菜師傅’‘南粵家政’‘廣東技工’等勞務品牌,舉辦農村勞動力培訓100期3776人次,有效提升就業競爭力。五年以來,累計投入勞務協作資金3600余萬元,通過體系化推進,累計幫助農村勞動力就業2.46萬人。”水城區人社局黨組成員、區就業局局長伍蕊説。
教育領域同樣成績斐然,東西部協作項目聚焦水城教育發展的關鍵需求,既強化“硬體”基礎,又優化“軟體”環境,為水城的教育教學事業高品質發展注入了強勁動力。
“自教育‘組團式’幫扶工作開展以來,學校聚焦管理,深入調研,制定‘融入式’教師交流工作方案,搭建‘中山——市八中’教師交流平臺。持續發揮教育專家人才的傳幫帶作用,開展師徒結對。邀請中山市名師指導六盤水市第八中學‘求實杯’‘百花獎’教學比賽,開展示範課、教育專題講座。持續做好‘中山班’‘慈善陽光班’工作,全力打造教育幫扶示範班、樣板班。”六盤水市第八中學東西部協作辦公室主任敖學留説。
截至目前,中山市5所學校通過“一對一”持續結對幫扶水城區5所學校,累計安排協作資金2500萬元實施項目8個,支持受扶學校改善辦學條件,通過幫扶團隊的“把脈問診”和真幫實扶,六盤水市第八中學整體教育教學品質大幅提升。
同樣得到幫扶的,還有水城區人民醫院。依託廣東省中山市“組團式”醫療幫扶,水城區人民醫院實現了醫療服務能力顯著提升,讓當地群眾在家門口就能享受到更優質、便捷的醫療健康服務。
“東西部協作組團式醫療幫扶以來,中山市給予了我們很多幫助,主要是從人才和資金方面。自2022年以來,我院共收到東西部協作資金1300萬元,主要用於購買B超、胃腸鏡、核磁設備等大型醫療設備。這些設備的引進,大大地提升了我院的臨床診斷水準和醫院的綜合服務能力。”水城區人民醫院東西部對口幫扶辦公室主任巫明琴説。
跨越山海,協作同行。五年來,兩地立足各自優勢、強化協同發力,在産業合作、人才交流、資源對接等方面深耕細作,從初期的“輸血式”幫扶逐步轉向“造血式”賦能,不僅推動了水城區經濟社會發展和民生改善,更搭建起兩地優勢互補、協同發展的堅實橋梁,共同書寫了攜手共進、共謀振興的生動篇章,為區域協調發展注入了強勁動力。(文 周瑞平 周琬祺)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