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5月,正安縣小雅鎮黃渡村駐村第一書記唐元熙向組織遞交了留任申請。
這已是他第二次申請留任。
“為什麼兩次申請留任?”
“因為這片土地有太多割捨不下的人和事。”
唐元熙心裏,最放心不下的,是叫他“小唐爸爸”的孩子們。
緣起
故事得從2023年5月説起。
“我是在父親的葬禮上見到了他,那時候,我的印象裏,只是個關心我們家的唐書記。”大哥楊猜對唐元熙的第一印象,停留在2023年5月。
唐元熙和楊猜家卻是2021年5月開始結緣,單親父親帶著年邁的母親,還有三個孩子一起生活,還有一個生病的小女兒。唐元熙駐村之初,便常常上門了解訴求,看自己能幫到些什麼。
只不過,那時候,楊猜、楊順兄弟倆都在外面讀書,他們只聽聞有這麼一個關心他們家情況的人而已,真正深入接觸,是在父親的葬禮上,唐元熙的再次上門。
唐元熙上門時,承擔起家庭重擔的哥哥楊猜對唐元熙客套之餘,捎帶些敷衍:“以為是村幹部常規的走訪而已,並不會給我們帶來多大的影響,出於客套,接待了他。”
家徒四壁的家,因無人收拾而亂糟糟的,兄弟倆只有一床薄被度過四季。生活不能自理的妹妹在兄弟倆讀書期間,無人照顧……看著這一幕幕的唐元熙,不僅自掏腰包為家裏添置日用品和衣物,還對楊猜説了句:“孩子,有需要你就打電話給我,我會盡力幫助你的。”
對於唐元熙的承諾,當家的大哥楊猜有些將信將疑。直到唐元熙將生病的妹妹送去醫院治療。
“唐叔叔,剛剛鄰居打電話來説,我妹妹前兩天又暈倒在家門口了,我們這周要復習,您能不能抽空幫我去家裏面看看。”2024年秋天的一個上午,唐元熙接到了楊猜的電話,電話那頭的楊猜焦急萬分。
接到電話的唐元熙安撫完楊猜後,遠在遵義的他立馬和村幹部孫學對接,村幹部立即前往楊猜家查看了解情況,唐元熙也立即從遵義驅車急忙趕回村裏。
回到村裏已是晚上,唐元熙馬上找到孫學,了解妹妹的情況。
“妹妹應該是犯病了。因為外婆在老家,週一到週五,哥哥楊猜和楊順都不在家,生活不能自理的妹妹,吃飯都成了問題,常常披頭散發在自家院壩閒逛。”孫學將看到的情況跟唐元熙和盤托出。
原來,出於對唐元熙的不太信任,此前,兄弟倆並未尋求唐元熙幫助,而是想辦法把妹妹寄託于外婆家中或關在家中,以防出意外。
“不能讓妹妹這樣繼續生活,沒人看管和照料,太不安全了。”
唐元熙和村兩委幹部商量,積極和小雅鎮社會事務辦主任李健溝通。最後,因為楊某美情況特殊,可以先將妹妹送到鎮裏的敬老院,裏面有工作人員可以照顧飲食起居。
考慮到星期天楊順在家照顧妹妹,唐元熙溝通完後天色已晚,在電話裏面囑咐了楊順後。次日清晨,唐元熙和村幹部驅車前往楊順家中。
看到在院壩癡癡站立、蓬頭垢面的妹妹楊某美,唐元熙和隨行人員心裏很不是滋味。
“嬢嬢,我們想把楊猜妹妹送到小雅鎮敬老院去,在家裏面沒人照料,您看可以嗎?”
唐元熙在徵求了外婆王光維的同意後,趕緊和鄭飛一起把妹妹送到鎮敬老院去。
細心的唐元熙還為妹妹採購了生活用品和衣物。
但是,第二天,唐元熙就接到了小雅鎮社會事務辦主任李健的電話:“妹妹的情況太特殊了,生活完全不能自理,敬老院多是老人居住,她的情況最好是協調更專業的醫療機構更合適。”
“那需要找哪個部門呢?”
“我去對接一下殘聯,看能不能去殘聯的定點醫院——正安馨安好醫院接受專業的救治。你把妹妹的材料全部整理好了給我。”熱心的李健,積極協調縣殘聯,爭取到了免費救治的名額。
由於妹妹情況特殊,次日,在徵求了楊某美監護人王光維的同意後,李健主任便在唐元熙書記的委託下,聯繫120救護車將妹妹楊某美安全送到了正安馨安好醫院救助至今。
唐元熙也第一時間把消息告訴了楊猜及其外婆。
“太好了,終於不用擔心妹妹沒人管了。”把妹妹送去專業醫院後,楊猜由衷地向唐元熙表達了感激。
“我們一把年紀了,都不了解政策,幸好唐書記幫我們跑上跑下的,讓我外孫女有了好的治療。真的太感謝他了,他就是我們家的恩人。”年逾70歲的外婆王光維,一邊含著眼淚,一邊不住地表達著感恩。
時隔一年多時間,唐元熙向記者展示了妹妹楊某美就醫前後的對比照。
一張木訥、披頭散發無法辨認臉面,一張清清爽爽、乾乾淨淨,判若兩人。
“妹妹到我們醫院來之前,生活不能自理,話都不會説。經過專業的診療後,妹妹現在能簡單回答了,一些簡單的事也能自己做了,變化還是很大的。”正安馨安好醫院院長陶立猛告訴記者。
“家長”
瘦弱肩膀撐起一個家庭的楊猜,看到唐元熙為家人跑上跑下,心裏升起一股暖流,也至此對唐元熙多了一分依賴。
“老師説,需要留一個家長的聯繫方式,可以留你的嗎,唐叔叔。”楊猜試探地問。
“當然可以。”
當上“家長”的唐元熙,常常和老師溝通,了解孩子們的學習情況及生活狀況。
“唐元熙是算是家長裏面問得比較多的了,一會兒詢問楊猜在學校乖不乖,一會兒又是問學習情況,算是比較稱職的‘家長’了。”楊猜高中老師唐應進告訴記者。
心思細膩的他,常去孩子就讀學校送生活用品,每一次都要當著其他同學和老師的面,“不能讓孩子有心理落差感,要讓他們知道,他們也值得被愛、被關心。”
“每一次看著他送我們到學校的背影,看著他細心地為我們準備住校生活用品的時候,打心底感動,覺得,為人父母,也不過如此了。”楊猜憶到這裡,眼眶有些濕潤。
從高中老師唐應進口中得知楊猜因為學費的問題想退學,唐元熙趕緊找到楊猜,在得知楊猜不想麻煩別人,想外出打工貼補家用,撐起這個家的時候,唐元熙又心疼、又著急。
“學習才是你這個年齡該做的,你只有多學點知識,今後的路才會好走一些。錢的事,我來想辦法!”唐元熙溫柔地勸導楊猜。
楊猜怔怔地看著唐元熙,內心情緒波動:“突然感覺有了依靠。”
認真學習的楊猜也不負眾望,雖然功課落下不少,2025年還是考上了貴州交通職業大學。
“爸爸”
收到錄取通知的那一天,楊猜迫不及待想和心中的爸爸分享喜悅。
“爸爸,我收到錄取通知了!我考上了!”
這一聲“爸爸”讓唐元熙頓時有點手足無措。聽著電話那頭的聲音,唐元熙眼眶濕潤了,哽咽地應了聲“哎!恭喜恭喜,為你感到高興。”
“爸爸”,是少年積蓄已久的情感宣泄,對於唐元熙來説,開心之餘,迎接的是更重的責任。
“應了這一聲爸爸,那便是一輩子的羈絆,要對孩子的未來負責。”唐元熙告訴記者。
為了減輕孩子的負擔,唐元熙知道自己的力量是薄弱的,他積極替楊猜爭取各項助學補助,還多方聯絡愛心企業,為楊猜的大學之路募集啟動資金。
“要讓孩子安心學習,沒有負擔。”唐元熙説。
除了哥哥楊猜,唐元熙也十分關心弟弟楊順。
有些內向的楊順和哥哥不一樣,他對唐元熙一開始並沒有好感。
一個“陌生人”來家裏面,還是駐村的,過兩年可能就走了,又不可能待一輩子,他一走,兄弟倆的生活又會回到原樣,還不如從一開始就不抱希望。
“是他(唐元熙)第一次帶我去了遵義市區,原來市裏那麼大,跟電視裏面的一樣好看。我還去逛了大超市,好大、東西好多。”提起對唐元熙印象深刻的事,不善言辭的楊順悄悄告訴記者。
“他還幫我找了學校,還有愛心資金,可以到學校後學習一技之長。我還記得他送我去學校的時候反復叮囑我的那句話,好好讀書,要對自己的人生負責。”提起唐元熙,楊順的話多了起來。
其實,靦腆的楊順內心深處是喜歡唐元熙的,不過是擔心唐元熙會離開,所以,不斷克制著自己的感情。
日子一天天過去,唐元熙的多次申請留任,還為兄弟倆謀劃著未來,甚至把楊順從歧途的邊緣拉回來,楊順開始對重新認識眼前的“陌生人”有了好感。
原來,説要幫助他們的話,不只是説説而已;原來,真的有人可以為他們的未來謀劃;原來,親人不必有血緣關係......
8月7日晚上,到家看望兄弟倆的唐元熙,進門就聽見楊順低聲輕喚的“爸爸,喝水!”簡簡單單的一句話,成為這個不善言辭的少年,自認為最好的表達愛的方式,也是送給唐元熙一份珍藏心底許久的禮物。
“無問西東”
唐元熙有些錯愕,也忍不住濕了眼眶。因為,他為兄妹3人的付出,鮮被人所理解。
“作秀吧!”
“哪有人真心幫!”
“駐村幹部就是來‘鍍金’的,過兩年就走了。”
“他一定是有所求。”
“......”
一直以來,負面的聲音圍繞在唐元熙耳畔,就連身邊的朋友都不理解:“你自己都沒孩子,你知道怎麼當好一個父親嗎?”
聽到各種各樣質疑的聲音,唐元熙也問過自己,“能不能做好?能做多久?”
“我不敢確保我能做得很好,但是,我一定會盡全力做到最後。我不圖什麼,就想做到無愧於心,看著他們慢慢地好起來就很好。”有些黝黑的唐元熙笑著告訴記者,眼神異常堅定。
或許,沒當過父親的唐元熙沒有“經驗”可言,但是,就像村裏幹部説的那樣,他已經很盡力了。
唐元熙會帶著兄弟倆打掃家裏面,告訴兄弟倆:“人可以窮,但是,家不能臟!做人也要如此,乾乾淨淨,清清白白!”
假期,他會帶著兄弟倆一起去基地摘辣椒,告訴他們,可以靠自己雙手掙錢,不丟人。
假期,唐元熙會帶著兄弟倆去見大山外的世界,讓他們知道世界很大,困難只是一時的,生活會越過越好,大家一起努力。
“心之所向,無問西東。”唐元熙用這句話作了回答。
“你這麼付出,求什麼回報呢?”
“我還真有所求哩,我只求孩子們的未來都好好的,這樣我的付出就沒有白費了,哈哈。”有些幽默的唐元熙笑著答道。
“但行好事,莫問前程。”唐元熙的所作所為,村裏的人都看在眼裏。
“黃渡村不歡迎不幹事的幹部!像唐元熙這樣,肯幹事還待著不願意走,老百姓一看到就笑著打招呼的幹部,我們歡迎!”黃渡村黨支部書記羅盛國説。
“這個家要是沒有唐書記,還不知道會是怎樣的光景。遇上這樣的駐村幹部是我們的福氣。”楊猜的外婆王光維説。
“我家孩子可喜歡唐書記了,也願意聽他的話哩!他説話比我們説好使。”黃渡村村民羅茂碧。
唐元熙駐村第一天在日記本上寫下這麼一段話:“鄉村振興路漫漫,我把自己當作一粒花的種子,希望在那裏長大、發芽,或許將開得很短暫,但一定要開得很絢爛,留住一種情懷,無愧於心就好。”
4年時間過去,唐元熙的所作所為似“螢火微光”,在黃渡村的大山裏綻放出了最耀眼的光芒。
唐元熙已再次申請留任,因為在這裡有他種下的那顆種子,有他留下的那份情懷和放心不下的人和事。(正安縣融媒體中心記者 楊媛媛 駱樂 王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