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       |       城市遠洋       |       原創      |       視頻             直觀中國       |      老外在貴州       |       熱點專題       |      Hi,貴州!     
六盤水市水城區與中國科學院深度合作 數智賦能科學教育改革探索
2025-09-23 18:15:05來源:中央廣電總臺國際在線編輯:羅淼責編:趙瀅溪

  近年來,貴州省六盤水市水城區積極開展中小學科學教育實驗區建設,與中國科學院水城科技幫扶工作隊(以下簡稱“工作隊”)深度合作,充分發揮中國科學院“國家隊”的體系化優勢,加強資源整合、數字化建設、師資培育等,推進探究性項目式學習,為水城區科學教育高品質發展提供了動力。

  水城區教育局與中國科學院相關科研院所、高校等7家單位共同簽訂了《框架合作協議》,構建了“中國科學院+高校+政府+中小學”四維聯動的合作格局。

六盤水市水城區與中國科學院深度合作 數智賦能科學教育改革探索_fororder_圖片1

水城區創建全國中小學科學教育實驗區啟動儀式 供圖 水城區融媒體中心

  水城區在工作隊的支持下,協調中國科學院自動化研究所中科科技培訓中心等技術力量,打造“六盤水市水城區科學教育和科普創新服務平臺”。一方面,該平臺整合了中國科學院優質科教資源,構建起涵蓋教學工具、課程資源、AI備課助手、教師成長等功能的綜合性在線教育系統,有效解決了教師備課資源不足、課程管理分散等實際問題,為當地中小學開展科學教學、教研活動和競賽指導提供了有力支撐。

  另一方面,平臺依託AI技術,著力構建覆蓋學生、教師、學校三個維度的智慧測評體系,學生測評可精準勾勒學生畫像;建立成長檔案並提供個性化學習路徑規劃;教師測評能建立教師檔案並實施動態管理、提供專業成長規劃;學校測評可助力學校構建辦學品質自我評估機制、推動治理現代化,為學校高品質發展提供保障。

  水城區深度依託中國科學院的科技資源與智慧技術,積極推動優質教育資源下沉,著力構建本土人才梯隊培育體系,為鄉村振興築牢可持續的智力根基,構建起“科普激發興趣一探究深化認知—測評精準畫像一分層因材施教”的育人生態鏈。

  水城區系統轉化中國科學院科教資源開展浸潤式學習,組織豐富多彩的科普活動拓寬師生視野,指導各中小學成立419個科技社團,平均每年吸引4萬人次參與;將中國科學院的科技項目、前沿科學問題轉化為適合中小學生的探究性學習主題和項目式學習任務,引導學生在真實問題情境中體驗科研過程、培養科學思維與實踐能力。

六盤水市水城區與中國科學院深度合作 數智賦能科學教育改革探索_fororder_圖片2

中國科學院專家赴水城六小調研指導 供圖 水城區融媒體中心

  水城區通過構建多層次培訓體系、推動制度創新並引入智慧化評價手段,全面提升水城區教師科學素養與教學能力;構建覆蓋基礎、學科與前沿的三級培訓體系,已開展科學教育活動、校長研修、教學成果申報與指導、學科培訓等20余場,覆蓋教師2000人次;從中國科學院相關研究所選派科技專家兼任中小學科學副校長,承擔指導校本課程開發、組織科技活動、銜接院士資源及輔導教師科研實踐等核心職能;構建“走出去+引進來”分層培訓體系,遴選骨幹教師赴中國科學院參加“科學教育領軍教師高級研修班”,讓水城區優秀教師“走出去”提升業務水準,“引進來”多位院士專家深入水城區開展面對面指導。

  在工作隊支持下,水城區聯合湖州中自信息技術研究與産業化創新中心,組織高校專家對四所學校開展專項調研和定點幫扶,助力其構建科技特色發展路徑。

六盤水市水城區與中國科學院深度合作 數智賦能科學教育改革探索_fororder_圖片3

中科院專家組助力六盤水市第二十三中學推進科學教育發展 供圖 水城區融媒體中心

  在數字化平臺建設基礎上,水城區第二小學聚焦“民族融合+科技”雙特色,開發本土化課程,導入民族特色資源;六盤水市第八中學重點推進科技特色校頂層設計,構建教師專業發展體系;六盤水市第十九中學著力教師成長與學科規劃,聯合工作隊制定教師進階計劃;六盤水市第二十三中學深化地理實驗室建設與“A1+生物”,研發智慧體指導教與學。科技特色校的創建,為區內其他學校提供了可借鑒的典型經驗和操作範式,為水城區科學教育品質持續提升注入內生動力。(文 隋軒)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