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九月,碩果盈枝。貴州省六盤水市水城區蟠龍鎮百車河社區的獼猴桃種植基地裏,鬱鬱蔥蔥的獼猴桃藤蔓下綴滿了套著防蟲紙袋的獼猴桃果,望著即將采收的果實,種植大戶晏庭銀的臉上洋溢著豐收的喜悅。他感慨説:“今年預計産量在22噸左右,每畝保底有3萬2千塊錢,10畝地銷售額應該在32萬元以上。能有這個産量與收入,離不開鍾老師的支持與幫助。”
鐘彩虹(左一)為水城獼猴桃種植戶開展技術指導
晏庭銀口中的鍾老師,就是中國科學院武漢植物園獼猴桃創新與利用大團隊負責人鐘彩虹。2016年,鐘彩虹在蟠龍開展獼猴桃技術培訓時,與剛返鄉開展獼猴桃種植的晏庭銀相識,而鐘彩虹與水城的邂逅則來得更早。
2012年8月,鐘彩虹帶領團隊自武漢到水城區猴場鄉調研獼猴桃産業發展情況,自此,她便與水城結下了不解之緣。“當時就發現了不少問題,主要是獼猴桃種植品種單一,種植水準低,建園品質差,園區沒有規劃、沒有土壤改良、田間管理差、産量低、病蟲害嚴重。”鐘彩虹説。
感受到了當地對於獼猴桃産業發展的迫切技術幫扶需求,2013年,鐘彩虹團隊與六盤水市簽訂了合作協議。自2014年起,項目又獲得中國科學院農辦科技扶貧專項支持,水城區獼猴桃由此成為中國科學院定點幫扶的重要産業,持續獲得院級項目支撐。
從那時起,水城猴場、米籮、蟠龍、勺米、阿戛、順場、雞場等十余個鄉鎮的田間地頭,常能看見鐘彩虹奔波忙碌的身影。産業調研、技術培訓、品種中試等工作羈絆,那幾年,身為“外鄉人”的鐘彩虹,一年有近三分之一的時間撲在水城、撲在當地獼猴桃産業的發展當中。“當時種獼猴桃的鄉鎮要去,看他們建園的品質,搞技術培訓,沒種獼猴桃的鄉鎮也要去,看看適不適合種植獼猴桃,給當地做一做規劃。”鐘彩虹回憶説:“那時候從武漢先到貴陽,再從貴陽來水城也沒有高速,還要走水黃公路。水城很多鄉鎮的道路當時也沒有硬化,不像現在這麼方便。轉回頭來看,也算是親身感受到了水城交通的一個變化了”。
2014年,鐘彩虹帶領團隊引進推廣套袋技術,不僅消除柑橘小實蠅危害,同時以前的“綠肉紅心”的“紅陽”也變為了“黃肉紅心”,獼猴桃品質得以大幅度提升,如今套袋技術已在六盤水全面推開。2016年,重點引進推廣具備高抗果實軟腐病、極耐貯藏特性的中國科學院專利獼猴桃品種“東紅”,使得獼猴桃種植海拔上限提升了約300米,如今“東紅”種植面積已佔水城區的40%~50%。2018年,針對當地部分區域冰雹嚴重的問題,開展防雹網建設示範,明顯的防災減災效果使其成為六盤水的主推技術,如今推廣超萬畝……一項項技術的落地、一場場培訓的落實,鐘彩虹和她的團隊十餘年不辭辛苦地奔波堅守,助推著水城獼猴桃産業的發展。
也正是在鐘彩虹和她的團隊的幫助下,晏庭銀將科學技術與生産實踐相結合,他依照鐘彩虹歸納制定的“六盤水市獼猴桃生産技術標準體系”要求,摸索生産管理新模式,生態有機的種植技術和嚴格的品質管理,使得他的東紅獼猴桃近年來平均畝産約2噸,平均售價長年保持24元每公斤,高出其他同類産品一倍以上,實現了優質優價。
每當獼猴桃管護、授粉、坐果等關鍵節點,鐘彩虹和她的團隊總會直達水城各個獼猴桃種植基地,現場開展技術培訓。而在鐘彩虹的手機裏,存有水城獼猴桃技術交流的微信群共有近20個,種植戶與各級技術人員一有疑難,總能聯繫上鐘彩虹答疑解惑。
晏庭銀就與鐘彩虹共在一個名為“蟠龍濫窖田獼猴桃技術交流”的微信群裏。“鍾老師對我們的幫助與支持,是我們種好、發展好獼猴桃的一大底氣。”晏庭銀評價説。經過鐘彩虹的技術幫扶,晏庭銀也成為當地獼猴桃種植的“土專家”,他又帶動了周邊60余戶農戶發展獼猴桃種植,對131戶農戶開展技術指導,戶均增收從幾萬元到十幾萬元不等。
從2012年的不足兩萬畝,到如今全區11.2萬畝的大規模種植,獼猴桃産業已經覆蓋了水城區10余個鄉鎮、28個村居,直接惠及7356戶農戶,帶動就業超過15000人次。在鐘彩虹和她的團隊的努力下,獼猴桃不僅成為當地群眾增收的“致富果”,更為水城區的鄉村振興注入了源源不斷的活力與希望。
今年9月初,鐘彩虹又完成了她在水城的技術幫扶工作返回了武漢。她計劃著9月下旬再次返回水城,開展採果後獼猴桃管護的技術培訓工作。在鐘彩虹看來,水城區獼猴桃産業發展還大有可為,她計劃繼續針對水城傳統獼猴桃品種“紅陽”的軟腐病問題進行防控技術的研發,對高海拔地區的獼猴桃産業從品種引進、潰瘍病防控等方面進行研究,計劃在水城實施新的安全肥料方案,從科技層面提高水城獼猴桃的産量和品質,提質增效。
“黨和政府支持,人民群眾信任、生態産業發展,這就是我們的收穫與自豪,我們將持續助力水城獼猴桃産業成為當地的強區富民産業”鐘彩虹説。(文/圖 姜寧 田琴)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