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       |       城市遠洋       |       原創      |       視頻             直觀中國       |      老外在貴州       |       熱點專題       |      Hi,貴州!     
天塹變通途!一群普通人創造人間奇跡: 我們在地球裂縫之上建“天橋”
2025-09-24 11:46:34來源:天眼新聞編輯:趙瀅溪責編:趙瀅溪

  山水間,塔吊師傅任萬富,操控機械手臂讓大橋拔節生長;

  火花裏,焊接工人黃興初,手持焊槍在閃爍中築牢橋梁的筋骨;

  圖紙上,大橋設計團隊,筆尖勾勒出天塹變通途的壯闊畫卷;

  東經105°,北緯25°,歷時3年8個月,他們努力讓世界第一高橋橫亙于“地球裂縫”之上。

  他們,是萬千貴州兒女中的一員,最終交匯于一個坐標原點——高山峽谷間,創造人間奇跡。

  橋塔之巔——我是站得最高的塔吊師傅

  9月17日,隨著花江峽谷大橋上最後一個塔吊的拆除,關嶺自治縣花江鎮五里村村民、花江峽谷大橋建設施工塔吊師傅任萬富結束了兩年多的工作。下午時分,他特地爬到關嶺岸的觀橋點,第一次從旁觀者的視角,俯瞰即將通車的大橋。

天塹變通途!一群普通人創造人間奇跡: 我們在地球裂縫之上建“天橋”

花江峽谷大橋

  兩岸的主塔有多高?

  “關嶺岸268米,貞豐岸206米。”面對旁人詢問,任萬富脫口而出,“這是我們一米一米建起來的,記得很清楚。”

  從橋墩破土動工那天起,任萬富就登上了塔吊操作室。隨著大橋主塔節節攀升、鋼桁梁逐步合龍,他的操作室也一點點升高。到施工接近尾聲時,操作室距離江面超過800米。透過窗戶俯瞰,整座大橋如巨龍般橫跨峽谷,每一根鋼索、每一段梁體都清晰可見。

  “在世界橋梁的建設裏,我是站得最高的塔吊師傅。”説起這段經歷,任萬富的腰桿不自覺挺直,語氣裏滿是驕傲。

  如今,家住大橋下的他,出門時總習慣抬頭望一眼遠處的大橋,“不管從哪個角度看,都覺得心裏敞亮,等孩子再大些,我要指著橋跟他説:你看,那座世界第一的大橋,是爸爸建的。”

花江峽谷大橋

  橋面之上——為家鄉焊接出一座世界級橋梁

  “從家開車過來只要15分鐘,我可是看著大橋一天天長高的。”

  2022年底開始,來自黔西南州貞豐縣平街鄉卡房村的黃興初,便進入花江峽谷大橋施工現場,從事焊接工作。

  一想到能參與家門口的超級工程,黃興初的話語中就掩不住激動與自豪,“我用兩年的時光,陪伴世界第一高橋的建設成長,這件事説出去會特別驕傲!”

  他的工作場地覆蓋了橋面的每一個角落。高空施工,不僅考驗技術,更考驗勇氣與責任心。

  “風小的時候,我們在高處幹,風大了就轉到低處作業。”黃興初坦言,“遇到過狂風大作的時候,心裏確實會發怵。但只要風勢稍緩,全神貫注投入工作,也就顧不上害怕了。”

  黃興初十分看好大橋建設帶來的旅遊前景。2023年7月,他與家人商量後,果斷投資80多萬元,購置了一條快艇和一條客船,全家齊齊投身進入旅遊行業。“現在月收入一萬多元,等大橋通車之後,遊客會越來越多。我們的好日子,還在後頭呢!”

花江峽谷大橋

  橋墩之外——做大橋建設背後默默無聞的丈量者

  “最忙的時候,晚上10點還在村民家裏做工作,但能為世界第一高橋建設做好服務,大家都覺得這是份榮譽。”望著遠處矗立在花江峽谷雲端、即將通車的花江峽谷大橋,安順市關嶺自治縣花江鎮徵拆辦負責人周仕雲的話語裏滿是感慨。

  這座備受矚目的“世界第一高橋”,建設之初曾面臨不小考驗,僅關嶺岸橋墩建設,就需臨時徵用土地300多畝,涉及100余戶村民。

  2020年8月,花江鎮專門成立徵拆工作專班,挨家挨戶上門,向村民講政策、算長遠賬,把大橋建成後對出行、産業發展的利好耐心細緻地説給村民聽,漸漸贏得了所有人的信任。

  土地勘測和丈量是徵拆工作的關鍵一環,容不得半點馬虎。涉及的每一寸土地,都必須走到位、爬到位、量到位、清點到位。

  橋墩打基礎之前,專班成員山間爬坡、峽谷係索,無論是坡地上的每一棵果樹,還是田壟間的每一株青苗,都逐一清點、詳細記錄,確保村民的每一份權益都不被遺漏。

  2023年6月,隨著最後一戶村民簽訂協議,徵拆工作順利結束。

  如今,花江峽谷大橋即將迎來通車時刻。“等通車那天,我一定要開車在橋上走一圈,看看大橋,看看它給家鄉帶來的新變化。”周仕雲的眼中,滿是期待。

9月19日,工人在花江峽谷大橋橋面上施工

  圖紙之中——用創新書寫“世界橋梁博物館”的人間奇跡

  “這是我參與修建的第三座世界級大橋。”8月25日,花江峽谷大橋完成全部荷載試驗。試驗現場,大橋總工程師劉豪難掩自豪。

  授權發明專利17項、實用新型4項,部分經驗被納入國家橋梁技術標準……花江峽谷大橋將技術創新推向新高度。

  劉豪帶領團隊運用大數據手段實現“虛擬預拼裝”,鋼桁梁拼裝孔位100%精準對接;創新高性能鍛焊組合式索鞍結構,顯著提升橋梁承載力與壽命,降低維護成本。通過多普勒鐳射雷達測風系統,實現對破壞力極大的峽谷風全天候監測,為抗風設計與後期橋旅運營提供支持。

  從基層技術員成長為“世界第一”高橋總工程師,劉豪親身見證了貴州橋梁的飛速發展。

8月25日,正在進行靜力荷載試驗的花江峽谷大橋。劉朝富 攝

  在17.62萬平方公里的黔貴大地上,已累計建成3萬多座橋梁,已建和在建的橋梁連起來超過5400公里。貴州在世界最高橋排行榜中包攬前三甲席位,在世界高橋百強榜單中佔據近半席位。

  這背後,是每一名參與到橋梁建設中的建設者,用奮鬥和汗水澆灌出的人間奇跡。

  他們,是優秀的貴州兒女,雖身處不同維度,卻矢志於同一個目標——誓要天塹變通途。

  回望來路,3萬座橋梁連接起的高速平原,讓規劃藍圖在高山峽谷之間變為現實,橋的高度和跨度,丈量著貴州發展的速度。

  展望未來,在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奮進征程中。山,不再是貴州發展的阻礙;橋,成為貴州聯結世界的紐帶。不懼艱險的貴州人民必將於山水之間創造更多新的奇跡。(貴州日報天眼新聞記者 范力 杜延卿)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