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       |       城市遠洋       |       原創      |       視頻             直觀中國       |      老外在貴州       |       熱點專題       |      Hi,貴州!     
全球最大磷石膏循環利用裝置再樹新標杆丨為全球磷石膏資源化利用提供了“中國方案”與“貴州智慧”
2025-10-17 09:33:53來源:天眼新聞編輯:趙瀅溪責編:趙瀅溪

  8月底,貴州磷化集團正式對外發佈磷石膏産業化利用最新成果——高品質無水石膏,該集團投建的全球最大磷石膏循環利用裝置也憑藉這一新品“原料”升級,實現整體運行的迭代。

  “使用無水石膏替代傳統二水石膏,可直接減少19%的結晶水,降低烘乾能耗,僅此一項,每噸成本就下降約30元。”貴州磷化集團旗下甕福化工公司磷石膏分解運行部副主任工程師葉禮介紹,除了烘乾成本,關鍵工藝操作頻次下降70%、關鍵指標波動偏差減小30%以上……

全球最大磷石膏循環利用裝置再樹新標杆丨為全球磷石膏資源化利用提供了“中國方案”與“貴州智慧”

全球最大磷石膏分解制硫酸聯産水泥裝置“1468”項目

  近日,記者見到位於黔南州福泉市的“1468”裝置——這座每年可消納磷石膏140萬噸、産出硫酸60萬噸和膠凝材料80萬噸的巨型裝置(簡稱“1468”裝置),在一系列技術革新賦能下,正展現出全新的運行面貌。

  在貴州磷化集團,原料工藝革新與AI大模型的深度融合,推動了磷石膏規模化、高值化利用邁上新臺階,也讓“1468”裝置在數字化、綠色化、智慧化轉型中樹立起行業新標杆。

  原料革新

  自去年3月投料試車成功以來,“1468”裝置持續攻關,從“有無”到“優劣”,實現了一系列工藝突破。

  “高品質無水石膏只需烘乾游離水,降低了原料帶進系統的水量,使得煙氣二氧化硫濃度提高,裝置生産負荷得以提升,磷石膏消納能力與硫酸、膠凝材料産量同步增長。”葉禮介紹,這一切變革,環環相扣,形成鏈式反應。

  用硫酸生産磷酸,副産磷石膏,再用磷石膏生産硫酸——這看似拗口的工藝,實則構建了一條完整的循環産業鏈。

  硫酸是磷化工的重要原料,市場價格波動直接影響企業成本。“1468”裝置通過對硫資源的高效循環利用,不僅實現副産“吃幹榨盡”,更將硫回收率推至行業新高,為企業降本增效開闢了新路徑。

  採訪中,記者看到,2100噸硫酸和2000噸膠凝材料陸續下線,迅速發往下游。硫酸用於集團內部磷化工生産,膠凝材料則憑藉優越性價比與就地物流優勢,在黔南當地礦山廣泛用於礦坑充填,供不應求。

全球最大磷石膏循環利用裝置再樹新標杆丨為全球磷石膏資源化利用提供了“中國方案”與“貴州智慧”

全球最大磷石膏分解制硫酸聯産水泥裝置“1468”項目回轉窯

  智慧升級

  在2025年“數據要素X”大賽貴州分賽上,甕福化工公司“數智磷業·綠循新生”項目榮獲綠色低碳及科技創新賽道三等獎。

  “數智磷業·綠循新生”項目的核心成果,一項AI大模型技術已成功應用於“1468”裝置的烘乾沸騰爐、輔料磨、回轉窯、篦冷機等九大關鍵子系統。

  如果説原料革新是“1468”裝置的“軀體升級”,那麼AI大模型的深度應用則屬於“大腦進化”。

  在“1468”裝置回轉窯這一核心燒成工段,集成工藝參數預測大模型與視覺分析大模型,可實時解析動態質檢數據、工藝參數與高溫視頻,構建起“感知—分析—決策—執行”的智慧閉環。

  甕福化工公司裝置保運部九隊隊長黃德徐介紹,該公司的工藝控制區間遠窄于傳統水泥行業,大模型借助歷史數據學習,鎖定最優參數,避免了人工調試帶來的波動。

  在貴州磷化集團,智慧應用還延伸到了多個環節:智慧行車實現物料自動轉運,無人化質檢閉環完成從取樣、制樣到分析的全流程操作,關鍵主機設備預測性維護覆蓋率達80%以上……數據驅動下的“1468”裝置,朝著更安全、更穩定、更高效的方向持續進化。

  協同創新

  無水石膏製備技術帶動的突破式創新還引動了下游硫酸、膠凝材料生産的“漣漪”,使得“廢料—原料—産品”的鏈上循環進一步優化。而AI大模型的精準控制,又有效降低了能耗物耗,提升了系統穩定性。

  貴州磷化集團在高品質無水石膏發佈會上表示,將通過“技術攻關、産業孵化與市場培育”三輪驅動,力爭未來向市場提供百萬噸乃至千萬噸級高性價比的高品質無水石膏。

全球最大磷石膏循環利用裝置再樹新標杆丨為全球磷石膏資源化利用提供了“中國方案”與“貴州智慧”

(左一)葉禮在硫酸裝置現場查看硫酸成品品質

  “我們還考慮將新製備工藝就近部署,進一步壓縮物流成本,提升運行效率。”葉禮説,在數字化轉型方面,當前AI大模型已覆蓋部分關鍵工藝點,計劃在9月底課題結項後,持續升級迭代,拓展智慧控制範圍。

  原料革新與智慧賦能的雙輪驅動,讓“1468”裝置實現了經濟與環境效益的雙贏,成為傳統産業科技轉型的典範,也為全球磷石膏資源化利用提供了“中國方案”與“貴州智慧”。(貴州日報天眼新聞記者 管雲)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