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       |       城市遠洋       |       原創      |       視頻             直觀中國       |      老外在貴州       |       熱點專題       |      Hi,貴州!     
新增2.6公里 貴州綏陽雙河洞以439.7公里穩居“亞洲第一長洞”
2025-10-28 16:17:42來源:中央廣電總臺國際在線編輯:羅淼責編:趙瀅溪

  10月24日,貴州綏陽雙河洞第24次國際洞穴科學考察成果發佈會在貴州省遵義市綏陽縣雙河洞國家地質公園舉行。貴州省山地資源研究所黨委委員、副所長周文龍與法國洞穴聯盟駐中國代表、世界第三長洞首席科考官讓·波塔西聯合發佈了雙河洞第24次國際洞穴科學考察的最新數據及成果。截至目前,雙河洞系統共確認洞口115個,總長度較去年增加了2.6公里,達到439.7公里,繼續穩居世界第三、亞洲第一長洞,縱深仍保持中國第三。未連通部分新增洞口57個,總長度增加32公里,累計達184公里。

新增2.6公里 貴州綏陽雙河洞以439.7公里穩居亞洲第一長洞_fororder_新聞發佈會現場10

發佈會現場 供圖 綏陽縣融媒體中心

  通過本次聯合科考,中外專家在雙河洞綜合探測與科學考察等方面取得突破性成果,為巨型白雲岩洞係發育演化研究、區域生物演進與環境變遷考證,以及同步推動雙河洞申報世界自然遺産和世界地質公園等工作提供了有力支撐。

  科考期間,科考隊員深入地下、探索未知,他們憑藉專業裝備,下豎井、蹚暗河,用腳步丈量洞穴長度;細緻觀察地質現象,系統採集各類樣本,以科學視角解讀洞穴系統的形成與演化。地下水示蹤試驗、人類活動遺跡三維場景復刻等關鍵環節,真實再現了本次科考核心成果的獲取路徑,使與會嘉賓與媒體記者深切感受到未知地心探索之艱與突破之重。

新增2.6公里 貴州綏陽雙河洞以439.7公里穩居亞洲第一長洞_fororder_科考隊深入洞穴

科考隊深入洞穴  供圖 綏陽縣融媒體中心

  本次科考還重點對雙河溶洞群北部的精緻霧洞-清爽洞系統進行探測,目前大風小洞與大白羽洞被確認與該系統相連通,使該洞係總長度突破29公里,但仍未與雙河洞系統貫通。為進一步揭示兩者之間的水文聯繫,本次科考在地下河段開展了熒光示蹤試驗,以期通過科學手段查明其與雙河洞系統之間的水力聯繫,為後續與北部區域洞穴連通提供科技支撐。

新增2.6公里 貴州綏陽雙河洞以439.7公里穩居亞洲第一長洞_fororder_科考隊深入洞穴4

科考隊深入洞穴  供圖 綏陽縣融媒體中心

  會上還針對此次科考的核心成果展開詳細解讀:地質遺跡方面,在尚未連通的北部洞穴系統中,新發現一處規模較大的石膏與天青石沉積洞道,表明次生硫酸鹽礦物在雙河洞區域廣泛分佈,暗示硫酸作用對巨型白雲岩洞係形成具有重要的促進作用。古生物研究方面,種類和數量均有所增加,科考專家陸續在雙河溶洞群中發現晚更新世“大熊貓-劍齒象動物群”化石遺存新個體,其中:新增大熊貓個體6具(累計達52具)、劍齒象個體1具、犀牛個體2具、鬣羚個體7具。值得關注的是,首次在國內發現4具較為完整的羚牛個體,為研究該物種演化及相關研究提供珍貴材料。人類活動遺跡方面,科考專家還在一處豎井中集中發現了大量具有明顯人為擾動痕跡的骨骼遺存,經實驗室分析確證為“燒骨”,其年代可追溯至約1400年前。為進一步掌握人類活動與洞穴環境之間的互動關係,本次科考採用地面鐳射掃描對洞道結構進行復刻,重點對用火痕跡進行現場調查,並對燒骨遺存進行採樣以作後期研究。

新增2.6公里 貴州綏陽雙河洞以439.7公里穩居亞洲第一長洞_fororder_科考隊深入洞穴9

科考隊深入洞穴  供圖 綏陽縣融媒體中心

  雙河洞這片鑲嵌在北緯 28°黃金生態帶的洞穴群,被稱為“地心之門”,不僅是亞洲第一、世界第三長洞,更是集地質奇觀、古史密碼與文旅體驗于一體的天然寶庫。自上世紀80年代末以來,雙河洞已歷經23次國際聯合科學考察,多年科考中,發現了大量地質遺跡點、古生物化石及洞穴生物,為相關研究提供了極具價值的材料。此次雙河洞第24次國際科考成果的發佈,不僅豐富了全球喀斯特研究的數據庫,推動雙河洞在生態保護、科學研究與文旅融合領域實現新突破,更進一步助推雙河洞申報世界自然遺産和世界地質公園工作再上新臺階。(文 張勝)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