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       |       城市遠洋       |       原創      |       視頻             直觀中國       |      老外在貴州       |       熱點專題       |      Hi,貴州!     
烏蒙磅薄涌新潮——六盤水以“六大體系”建設推動高品質發展觀察
2025-10-29 10:09:18來源:六盤水日報編輯:趙瀅溪責編:趙瀅溪

  位於烏蒙山腹地的六盤水,“三線”精神曾經在此鑄就“江南煤都”的輝煌;如今,一場以“六大體系”為引領的産業變革,正讓這座工業城市煥發出蓬勃的生命力。

  “十四五”以來,六盤水緊盯現代化工業體系、現代化農業體系、現代旅遊業體系、現代服務業體系、新興産業和未來産業體系、現代化基礎設施體系六個方面,加快打造契合時代特徵、富有六盤水特色、在全省産業格局中具有特殊地位的現代化産業體系。

  五年來,六盤水以“富礦精開”為筆,以“高品質發展”為墨,在“十四五”答卷上寫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地區生産總值從“十三五”末的1383億元提升至2024年的1710億元,年均增長4.6%;三次産業結構由12.4:41.2:46.4調整為11.1:41.7:47.2,經濟總量突破、結構優化、質效提升的高品質發展態勢日益彰顯。

  聚焦“富礦精開”,挺起現代化工業體系“脊梁”

  “黔中無閒石,貴地多寶藏。”六盤水,這座有著“江南煤都”之稱的城市,如何將資源優勢轉化為産業優勢、經濟優勢?答案是“富礦精開”,抓實精確探礦、精準配礦、精細開礦、精深用礦,實現從“賣資源”向“做産業”轉變。

  走進發耳煤礦,智慧化的氣息撲面而來。5G智慧巡檢機器人在500米深的井下“溜達”,液壓支架自動跟著採煤機“走臺步”。這座年産300萬噸的煤礦通過“機械化換人、自動化減人、智慧化無人”改造後,每天多挖54%的煤,井下作業人員減少60%,一年為企業節約成本超1500萬元。如今,六盤水已在全省率先實現正常生産礦井機械化、輔助系統智慧化“兩化”改造全覆蓋,貴州首批建設的4個國家智慧化示範煤礦中,六盤水就佔了2個。

  煤焦化産業方面,六盤水立足以主焦煤為主的煤炭資源特點,厘清以煤焦化為主攻方向的煤炭資源精深加工産業循環發展路徑,全力打造千億級現代煤化工産業集群。高標準推進六枝、水城、盤北等3個化工園區,形成“一園一特色、多園聯動發展”格局。天能焦化已建成國家級“綠色工廠”,美錦華宇集成CCUS等12項技術,年減碳近5萬噸,正在創建國家級“綠色工廠”,它們如同一個個綠色發展的標杆,引領著六盤水的煤化工産業向高端化、綠色化邁進。

  除了煤及煤化工産業,鋁及鋁精深加工特色産業集群也在蓬勃發展。在水城經開區,雙元鋁業的電解鋁資源如同一塊“磁石”,吸引著眾多企業集聚,實現了從“一枝獨秀”到“百花齊放”轉變。鋁及鋁加工企業從2017年的1家增長到目前的55家,産值從20億元增長到130億元。這裡生産的鋁製品不僅暢銷國內,還遠銷海外,成為了六盤水工業經濟的一張靚麗名片。

  立足於更好地服務全省“富礦精開”戰略,六盤水針對西南地區煤炭資源煤層薄、大傾角、地質條件複雜等特點,以貴州紅果經開區、六盤水高新區為核心,研發生産適用性裝備産品,培育出一個新興的能礦裝備製造特色産業集群。目前已有先進裝備製造及關聯企業80余家(含規上企業49家),2024年實現産值68億元。

  如今,六盤水正聚力打造“2151”産業集群,即打造千億級新型綜合能源基地、千億級西南煤化工集群,培育壯大鋼鐵、鋁及鋁加工、能礦裝備製造、特色農業、現代物流5個百億級産業集群。未來,一個更加現代化、多元化的工業體系將在這片土地上崛起。

  立足“山地特色”,築牢現代化農業體系“根基”

  每年的採茶季,走進六盤水的茶園,一壟壟茶樹沿著山坡層層疊疊鋪開,宛如綠色的波浪。茶農們背著茶簍,穿梭在茶樹間,手指如蝴蝶般輕盈地採摘著鮮嫩的茶芽。如今,六盤水的茶葉産業已頗具規模,“涼都三寶”之一的茶葉享譽國內外。

  “十四五”以來,六盤水更加注重農業提品質、優結構、增效益,切實把現有産業管理好、管護好,通過抓好“産”“加”“銷”三個關鍵環節,加快傳統農業向現代化農業轉型。

  在“産”的環節,堅持因地制宜、提質增效。糧油方面,堅持良田、良種、良機、良法配套,建成高標準農田108萬畝,糧食産量連續5年超額完成目標任務。特色産業方面,科學調整産業佈局和種植養殖結構,著重發展“小而精”“小而優”“小而特”産業,培育壯大黑山羊、烏金豬等養殖規模,支持六枝特區、水城區發揮全省養牛大縣優勢發展肉牛産業,以獼猴桃、刺梨、茶葉“涼都三寶”為代表的特色産業更是廣受市場青睞。

  在“加”的環節,突出延伸鏈條、加工增值。積極引進和培育多樣化初加工、精深加工企業,支持“涼都三寶”等重點企業加大産品研發力度,持續升級加工工藝;對羊肉粉、火腿、辣椒等其他産業,鼓勵本土企業積極發展食品加工。目前,六盤水已擁有4家國家級、93家省級龍頭企業和64.5%的農産品加工轉化率,這意味著,越來越多的農産品正在從“論斤賣原料”向“論克賣精品”轉變。

  在“銷”的環節,注重品牌培育、市場開拓。一方面,苦練“內功”,已經獲得60個綠色食品認證和38個地理標誌産品,盤州刺梨、水城紅心獼猴桃均入選中國特色農産品優勢區,農特産品知名度、競爭力進一步提升。另一方面,大膽走出去,特別是緊緊抓住粵黔協作的機遇,鞏固大連、拓展中山、輻射全國,讓六盤水的“山珍”跨越山海,源源不斷地涌向粵港澳大灣區,走出廣闊市場,被越來越多的遠方朋友熟知和喜愛。

  六盤水的山地特色農業,正如同一片充滿希望的田野,孕育著豐收的喜悅,也為鄉村振興注入了強大動力。

  緊扣“避暑旅居”,繪就現代旅遊業體系“畫卷”

  “春有百花秋有葉,夏有涼風冬有雪。”“十四五”以來,六盤水憑藉獨特的自然稟賦,精心構建起了“四季四美”的旅遊産品體系,打響了“康養勝地・中國涼都”的旅居城市品牌。

  春天的六盤水是五彩斑斕的調色盤。水城河畔的櫻花十里芳華,綿延如雲;烏蒙大草原的高山矮杜鵑與“佛光雲海”交相輝映,勾勒出如夢如幻的春日畫卷。

  夏季的六盤水是大自然饋贈的空調房。19℃的夏天讓“中國涼都”的名片聞名遐邇,連續三年蟬聯“全國候鳥式養老夏季棲息地適宜度指數”榜首,旅遊人次以每年12%的速度逐年增長。森林康養、溫泉康養、中醫藥療養、避暑旅居等業態也如雨後春筍般應運而生,越來越多遊客從“到此一遊”到“旅居慢享”。當全國被酷暑籠罩時,唯一能在盛夏舉辦的“六馬”讓3萬多名跑友暢享“你們在烤、我們在跑”的清涼與酣暢;北盤江國際高橋跳傘賽、牂牁江滑翔傘公開賽、月照攀岩賽等讓六盤水成為了夏季山地戶外運動的天堂。

  秋天的六盤水是流動的詩畫長卷。這個季節,妥樂古銀杏之鄉迎來了最美的時刻,千株古銀杏樹盡染金黃,宛如一片金色的海洋。遊客們漫步在古銀杏樹下,腳下是厚厚的一層銀杏葉,發出沙沙的聲響,仿佛在訴説著歲月的故事。登上“貴州屋脊”韭菜坪,萬畝紫色韭菜花唯美而浪漫,讓人陶醉其中。

  冬日的六盤水是雪上飛舞的歡樂世界。梅花山、玉舍、烏蒙三大高山滑雪場熱鬧非凡。全省青少年冬季陽光體育大會每年如約而至,滑雪團體賽、雪地足球賽等項目深受青少年的追捧。雪地拔河、雪橇車等職工雪地趣味賽,也讓更多人體驗到冰雪運動的快樂。

  六盤水的“四季四美”,是美景與文化、美食和諧共生的“美美與共”。30萬年的盤縣大洞遺址、“盤縣會議”、“三線”建設文化等,賦予了這座城市深厚的文化底蘊。醇厚鮮香的水城羊肉粉、滋滋作響的水城烙鍋、香味四溢的茨衝雞火鍋、熱辣滾燙的羊湯鍋……更是讓遊客們大飽口福、流連忘返。

  旅遊業從“一季火”向“四季旺”轉變。春季賞花療養、夏季“避暑旅居”、秋季賽事體驗、冬季“冰雪溫泉”,以及“冰雪+溫泉”“賽事+文化”的多元業態融合,讓六盤水旅遊煥發全新生機。

  著眼“融合發展”,激活現代服務業體系“引擎”

  “十四五”以來,六盤水堅持把推動服務業高品質發展作為戰略任務,持續強化服務業主體培育和融合發展,服務業經營主體總量達29萬戶,規上(限上)服務業企業達994戶、實現翻倍增長。

  譽能裝備“能礦裝備線上超市”,吸引439家供應商入駐、超2000種産品,累計交易額達25億元以上;龍鼎工貿煤機裝備“4S”店,將設備平均維修時間從72小時縮短到24小時……這些服務業與製造業融合發展的典範,推動了製造業從“賣産品”向“提供全過程服務”的轉變,極大提升了相關産業的競爭力。

  始終關注企業需求,用心用情優化營商環境。以“貴人服務·熱忱涼都”品牌為引領,當好企業辦事的“服務員”,讓辦事“最多跑一次”;當好企業反映問題的“協調員”,走訪企業收集訴求和困難;當好企業權益的“護航員”,提升司法審判執行質效、健全公共法律服務體系,以法治化建設保障企業合法權益。

  城市公共服務水準也在不斷提升。省級示範幼兒園實現各區(市)全覆蓋,省級示範高中達13所,進城務工人員隨遷子女在公辦學校就讀比例保持在100%;建成11個醫共體及10個縣域醫療次中心,基層醫療服務能力進一步提升;養老機構護理型床位佔比達60%左右,每千人口擁有3歲以下嬰幼兒托位數4.47個;作為中國南方地區首個集中供暖示範城市,市中心城區集中供熱覆蓋面積達725萬平方米、惠及30余萬人,發展成果更加惠民、利民、便民。

  聚焦“科技創新”,培育新興産業和未來産業體系“新苗”

  科技創新成為六盤水現代産業體系發展的強大動力。僅2024年,六盤水就獲批省級以上科技項目78項,建成6個科技創新平臺。

  5月10日,六盤水氫能示範應用暨美錦華宇煤焦氫二期點火烘爐儀式在六枝特區舉行。儀式當天,2列氫燃料電池火車頭、100輛氫能重卡、4輛氫能公交車集體亮相。這些大傢夥,主要都是“吃”貴州美錦華宇煤焦氫綜合利用示範項目所産出的99.999%高純氫。

  六盤水將氫能産業作為發展新質生産力的重要方向,出臺全省首個氫能專項政策,在建成全省規模最大的高純氫生産線基礎上,全國首臺商用氫能機車投入運行,氫能産業“制—儲—運—加—用”全鏈條生態體系逐步成型。

  以科技創新為引領,六盤水加快佈局新興産業和未來産業,培育更多新的經濟增長點,為城市的高品質發展注入源源不斷的能動力,一系列科技創新成果也隨之投入實際應用。

  由黑拉嘎科技公司與中鐵裝備聯合研發的全斷面岩石隧道掘進機(TBM)“涼都號”獲省科學技術進步獎一等獎;煤礦巷道隨鑽探測及錨固支護關鍵技術獲中國煤炭工業協會一等獎,岩溶充水礦區煤層底板突水綜合防治關鍵技術、煤巷錨桿隨鑽支護機理及關鍵技術獲省科學技術進步獎三等獎。産品覆蓋煤炭採選、井下監測預警等需求,同步形成基礎加工、維修再製造、租賃貿易服務於一體的産業生態,銷往全省並輻射至雲南、四川、重慶等周邊地區。

  鉑匯選煤設備有限公司洗煤設備走出國門,出口東南亞。

  接下來,六盤水將深耕傳統煤機領域、拓展新能源裝備賽道,推進裝備製造特色産業不斷發展壯大。同時,積極推動“低空+旅遊+物流”融合,在礦山、工業製造等領域分步推進大模型應用,全力培育更多新的科技創新增長點。

  強化“基礎支撐”,夯實現代化基礎設施體系“底盤”

  基礎設施,是城市發展的基石。基礎設施的現代化建設不僅提升了城市承載力,更成為推動高品質發展的強大支撐。

  交通建設方面,納晴、六安高速相繼通車,盤興高鐵進入運行試驗階段、預計年內開通,官山機場加快建設,六盤水將成為全省“雙機場”的市(州)之一。由鐵路、公路、航空等多種交通方式構成的立體交通網絡,為六盤水的經濟發展提供強大的交通支撐。

  城鄉供水能力顯著增強,9座中型水庫及22座小型水庫建成蓄水,全市規模化供水工程覆蓋農村人口比例達53%、較2020年提升30個百分點。清澈的自來水流入了千家萬戶,不僅解決了群眾的飲水問題,也為農業灌溉、工業生産等提供了可靠的水源保障。

  園區基礎設施不斷完善,六枝化工園區獲省級認定,水城、盤北化工園區加快培育,建成園區鐵路專用線3條,支撐産業集聚能力不斷提升。這些園區如同一個個産業發展的 “孵化器”,吸引著眾多企業入駐,支撐著産業的集聚發展。

  現代流通服務能力逐步增強,先後獲批國家骨幹冷鏈物流基地和國家功能型流通支點城市兩塊“金字招牌”。作為全國196個公路交通樞紐城市之一,六盤水鐵路和公路網密度每百平方公里分別達720、162公里,高於全省平均水準;擁有21個鐵路貨場、年貨運總量達4000萬噸,是全省鐵路貨運重要樞紐城市。規劃建設的4個煤炭儲配中心,水城已建成投用,六枝、盤州、鍾山正在加快推進,“通道+樞紐+網絡”的現代流通體系基本形成。

  站在“十四五”與“十五五”的交匯點,六盤水正以更加昂揚的姿態,繼續在高品質發展道路上闊步前行。在新時代的征程上,這座承載著“三線”榮光的工業城市,將奮力譜寫中國式現代化六盤水篇章,為高品質發展貢獻“涼都智慧”和“涼都力量”。(全媒體記者 陳赤東 宋迪)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