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     |     城市遠洋     |     老外在湖北     |     直觀中國     |     視頻     |     原創     |     熱點專題     |     文旅     
中國車谷再造長江經濟帶城市核心
2021-05-11 13:50:33來源:長江日報編輯:李燕責編:李玥

  原標題:武漢經開區智慧生態城對標國際一流灣區 中國車谷再造長江經濟帶城市核心

中國車谷再造長江經濟帶城市核心

  武漢經開區智慧生態城致力打造成為長江經濟帶高品質發展示範區,助力中國車谷轉型升級。

  據5月6日住建部消息,北京、上海、廣州、武漢、長沙、無錫6個城市被確定為首批智慧城市基礎設施與智慧網聯汽車協同發展試點城市。

  如果説,武漢市智慧城市基礎設施與智慧網聯汽車協同發展的重心在中國車谷,當前中國車谷開發建設的重心就在武漢經開區智慧生態城。

  在智慧生態城,武漢國家智慧網聯汽車基地正在加速擴容,基於5G的車路協同自動駕駛開放測試道路總里程已達106公里,部署了1800多個路側智慧傳感設備,全面覆蓋5G通信網、高精度地圖、北斗高精度定位網等相關智慧基礎設施,具備L4級以上自動駕駛汽車測試運行條件,成為全國最大的5G車路協同自動駕駛示範區。下一步,武漢經開區將推動沌口片區城市道路全域開放,為智慧網聯汽車提供更豐富的測試和應用場景。

  智慧生態城規劃面積90平方公里,緊鄰長江岸線,處於武漢經開區沿江發展腹地,生態優良,交通便利,正按照“以産興城、以城促産、産城融合、均衡發展”的思路,打造産業集聚高地、人才和創新要素集聚熱土,建設宜居宜業的科技生態新城。

  縱觀當今國際經濟版圖,舊金山灣區的矽谷,集聚了英特爾、蘋果、谷歌、臉書等世界級的高科技公司總部,粵港澳大灣區擁有華為、騰訊、大疆等一批有世界影響力的高科技企業。灣區經濟持續發力,呈現經濟結構開放、資源配置高效、聚合效應強大、國際交往發達特點,引領技術變革,帶動全球經濟向前。

  在國家推動長江經濟帶高品質發展的當下,中國的“江灣時代”或將到來。武漢經開區智慧生態城以灣區視野對標發展路徑,引入中國電動汽車百人會、東風公司、中國移動、華為、航天科工、中國信科等20余家企業和機構聯合建設智慧網聯汽車基礎設施。政府、企業、專業機構高效協同,形成智慧汽車與智慧城市協同發展的創新機制和商業模式,實現了建設和運營的一體化及可持續發展。

  “我們將繼續堅守‘生態優先’發展戰略,以産業轉型、産城融合為抓手,以打造代表武漢未來的山水宜居休閒城、創新活力新都市為目標,以保護生態環境、引進新興産業、打造智慧城市為特點,集聚高端人才和新興業態,推動‘中國車谷’轉型升級,打造長江經濟帶高品質發展示範區。”武漢經開區智慧生態城辦公室副主任王豐説。

  1300畝封閉測試場今年底建成

  自動駕駛産業生態圈加速集聚

  自2019年武漢首次開放自動駕駛道路測試以來,全市共計開放測試道路125公里,重點在武漢經開區智慧生態城。

  在智慧生態城通順河河灣處,具有全球領先水準的智慧網聯汽車測試場正加快建設,項目佔地1312畝,是面向智慧網聯汽車法規測試和産品開發的專業測試場,涵蓋城市道路、高速公路、柔性測試廣場、極限性能測試、極端環境測試等10大功能區,滿足數百個場景測試需求,同步建設整車倣真實驗室、信息安全實驗室、駕駛模擬實驗室、智慧網聯雲控平臺等,滿足多品類車型開發、測試需求,推動中國下一代汽車産業走在全球前列,計劃今年底建成投入使用。

  “這裡還將建設一條4.3公里的國際二級賽道,計劃引進法國勒芒拉力賽等國際賽事活動,實現賽車運動和智慧網聯汽車測試功能相互融合。”王豐介紹説。

  以國家新能源與智慧網聯汽車基地為原點,中國車谷已形成“整車廠+上下游創新企業”的自動駕駛産業“生態圈”,成立了1個院士工作站和15個聯合創新實驗室。由中國電動汽車百人會與來自整車、零部件、人工智能、互聯網、通信等領域26家領軍企業與創新公司發起成立了“智慧汽車與智慧城市協同發展聯盟”,圍繞智慧汽車與智慧城市協同發展所需的技術創新、産業合作、試點示範、標準研究等開展合作,目前聯盟成員已超過120家。

  武漢經開區聯合東風公司建設自動駕駛領航項目、東風悅享等示範應用平臺,採用聯合創新模式,由政府、車企、高科技公司、高校院所、零部件企業合作,建立全國場景最豐富、技術最先進的自動駕駛運行車隊,通過示範運行迭代,共同推動技術創新和産業發展,從封閉和開放道路測試、示範運營,到智慧網聯技術的規模化、商業化應用,加快車聯網、車載感測器、晶片、高精地圖、自動駕駛系統等關鍵領域産業培育。據悉,目前武漢經開區全域示範運行車輛超過84台。

  名校、醫院、地鐵都來了

  産城融合按下“快捷鍵”跑出“加速度”

  今年初,武漢經開區一季度十個重大項目集中開工。位於智慧生態城的武漢愛莎國際學校項目開工即衝刺,僅幾個月時間教學樓主體結構已近完工。

  “項目推進非常順利,預計今年6月教學區域全部封頂,明年9月將正式開學。”武漢愛莎國際學校董事會秘書劉青説,將按國際一流標準建設,致力打造華中地區頂尖國際教育,全面滿足武漢外籍人士和高端人才子女教育需求。

  4月19日,武漢經開區二季度重大項目開工,由武漢經開區和同濟醫院合作建設的同濟國際康復中心項目,總投資20.5億元,總建築面積23萬平方米,包括國際康復醫療中心、康復培訓中心及康復裝備研究中心、衛生應急指揮中心及120急救指揮調度中心等。

  “項目選址智慧生態城是經過精心考量的,這裡自然環境優美,長江、通順河穿境而過,附近有武漢最大的城市綠肺‘龍靈山公園’,交通也非常便利,特別適合提供康復醫療服務。”武漢經開投資有限公司戰略規劃部部長劉良輝説。

  今年底即將建成的武漢軌道交通16號線目前鋪軌任務過半,其中連接沌口片區與智慧生態城的區段全長7.5公里,從地下車站逐步過渡到高架上,再從高架“鑽”入地下,呈現“上天入地”的效果,是施工最複雜的區間,也是最美觀江地鐵區間段。隨著今年底地鐵16號線的開通,武漢所有新城區將實現一趟地鐵直達,大幅拉近智慧生態城與主城區的“時空距離”。

  學校、醫院、地鐵、商業綜合體、公園……在武漢經開區智慧生態城規劃版圖上,通過招引高品質項目,傾力提供高品質服務,一個個重大項目加速落地,産業和城市融合發展,按下“快捷鍵”,跑出“加速度”。

  “綠葉”之上,洞見未來

  武漢西南崛起城市新核心

  武漢市西南,長江與通順河圍合而成90平方公里的區域,從空中鳥瞰,這裡酷似一片扇形樹葉——中間蜿蜒的通順河是其主葉脈,四週星羅棋佈的湖泊和河流灣汊構成了樹葉的支葉脈,而點綴其間的綠色蔥蘢山林則組成葉片。

  這片“樹葉”,就是武漢經開區智慧生態城。

  這裡有得天獨厚的自然生態環境,東臨長江經濟帶黃金水道,通順河貫穿其中,川江池、狀元湖、官蓮湖、硃山湖、牛尾湖等12個湖泊鑲嵌其中,大軍山、龍靈山、硃山、鳳凰山等11座山峰綿延起伏,讓這裡成為武漢市最大的城市綠肺。

  這裡有國家級智慧網聯汽車示範區,它擁有智慧交通、自動駕駛、5G+北斗高精度定位系統等一系列新技術,從智慧網聯汽車、智慧交通延伸到智慧城市的各種場景與惠民應用,將打造智慧城市示範區和智造中心。

  這裡有超大規模的城市綜合體——融創·首創國際智慧生態城,有華中地區首個冰雪主體小鎮——奧山國際冰雪運動旅遊小鎮,有世界軍運會高爾夫球主賽場——天外天高爾夫球場,這些重點項目將聚合文化旅遊、科創、智慧城市等資源,促進區域産業升級和城市升級,建設武漢未來城市的亮點區塊。

  這裡有匯聚人氣和財富的“聚寶盆”,總部經濟正在加速集聚,路特斯科技全球總部、中建三局綠色産業總部、哈工大機器人、金髮科技、湖北工建、供銷e家、中衡設計等總部項目已入駐智慧生態城,塔吊林立、機器轟鳴、生機勃發,到處是如火如荼的建設景象……

  這裡有破土而出的數字産業新地標“春筍”(川江雲谷大數據産業園首期),是車谷打造創新平臺、培育産業生態、推動産業轉型升級的重要載體,東風領航、東風悅享、優勢科技、海康智聯、元戎啟行及清華大學、武漢大學聯合實驗室等企業和研發平臺年內將陸續簽約入駐。

  這裡有人才成長的沃土,武漢經開區與武漢理工大學將共建新能源汽車工業技術研究院、人工智能産業技術研究院及人工智能研究生學院,打造一支300人左右規模的核心研發團隊和一支3000人左右規模的高層次應用技術人才隊伍,加快開發人工智能應用技術,推動人工智能技術與新能源汽車技術的跨界融合與特色發展,為武漢經開區産業集群提供創新創業人才支撐。

  這裡有長江交通主軸——左岸大道,該大道規劃為城市快捷路,設計車速60公里/小時,主線採用雙向六車道,單側佈置兩車道輔道,道路全長約10.58公里,除承擔主城區通往漢南的重要交通要道,兼具景觀、遊憩綜合功能,是武漢經開區沿江主軸的交通動脈和形象窗口。

  作為車谷“兩核兩軸”戰略核心,一座智慧生態城市、一個自動駕駛産業生態圈、一條沿江交通大動脈,正在武漢西南這片“綠葉”之上悄然崛起。

  “智慧生態城正處於爆發前夜,隨著學校、醫院、大型商圈以及地鐵、快速路等交通設施的落成,這裡有望成為武漢市下一個新的城市發展核心。”融創經開項目行銷部總監吳禮東説。(呂作璐 孫亞雲)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