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博物館背後的故事丨湖北三峽移民博物館再現“世紀壯舉”
湖北三峽移民博物館夜景
作為湖北省首座依託三峽移民和三峽自然人文景觀建設的移民博物館,湖北三峽移民博物館通過歷史實物、資料圖片、場景復原、多媒體技術等,沉浸式再現了三峽移民長達30年的大搬遷、大建設、大發展的恢弘歷程。
開館半年多,湖北三峽移民博物館累計接待觀眾約40萬人次。以“世紀壯舉湖北擔當”為主題打造的基本陳列,更是引發來自全國各地的觀眾強烈共鳴。
“加強移民文化挖掘、研究、闡釋及傳承,不斷擦亮湖北三峽移民博物館文化品牌,加強館際交流、開展館校合作,持續講好三峽移民故事,以三峽移民精神助推地方文旅事業高品質發展。”
——湖北三峽移民博物館館長 李西海
開館半年 吸引約40萬人次打卡
湖北三峽移民博物館根據國務院批復同意的《三峽後續工作總體規劃》和省政府審核同意,由秭歸縣承建。博物館批復總投資1.98億元,2021年3月正式開工建設,2024年6月建成開放,是三峽庫區第三座移民博物館,也是湖北省第一座移民專題博物館。
博物館位於秭歸縣茅坪鎮濱湖路19號,佔地面積24387㎡,總建築面積12985平方米,展陳面積約6000平方米。
基本陳列內容主要包括“壯麗三峽荊風屈韻”“三峽工程百年夢圓”“百萬移民湖北擔當”“重建家園鳳凰涅槃”“保護遺産傳承文明”“綠水青山和諧共生”“八方來援舉國共建”“輝煌成就美好生活”等八個單元,以移民實物、民俗實物和峽江歷史文物為載體,圖文並茂展示了移民文化和峽江文化。展覽凝結移民記憶,再現歷史瞬間,客觀反映湖北三峽庫區移民大搬遷、生産大安置、設施大建設、對口大支援、遺産大搶救、經濟大發展的全過程。
2024年6月11日開放運行以來,引發公眾高度關注,先後接待團隊參觀700余批次,累計接待觀眾約40萬人次,日接待最高達9000余人次,成為宜昌乃至湖北的一張新的文化名片。
沉浸式布展 水下展廳一度衝上熱搜
在陳列布展建設中,重點復原了三峽古鎮的古街古巷、吊腳樓、縴夫拉縴等場景,使觀眾沉浸其中,仿佛穿越到三峽水庫蓄水前的老歸州城。同時重點打造了三峽大壩建設、三峽蓄水位倒計時、移民知識問答等多媒體場景和水下實景展廳,引發觀眾強烈情感共鳴。
三峽移民博物館室內復原的縴夫拉縴場景
湖北三峽移民博物館水下展廳一度衝上了微博熱搜,吸引來自北京、上海等全國各地遊客前來打卡參觀。在負一樓設置的裸眼3D體驗展項“穿越大三峽”,吸引上千人參與體驗。
三峽移民博物館室內水下展廳
探索“博物館+” 開展特色文化惠民服務
湖北三峽移民博物館聚焦公益屬性、文化屬性,積極探索“博物館+”,將博物館免費開放與非遺傳承、主題黨日、研學旅行相結合,開展特色文化服務。
紅領巾講解員暑期實踐
該館與學校合作開展暑期紅領巾講解員培訓,讓中小學生參與到博物館的開放中來,做一天的志願講解服務,提升了孩子們的文化自信和修養;開設未來考古學家體驗實踐活動,通過探尋“挖寶”的方式讓孩子們體驗文物保護和考古發掘的樂趣;通過主題黨日現場實踐教學,讓廣大黨員幹部深入理解三峽移民“舍小家、為大家”的愛國奉獻精神,形成了傳承移民精神、建設美麗新三峽的思想共識和行動自覺。
深化研究 持續擦亮三峽移民文化品牌
湖北三峽移民博物館建成開放後,聘任移民工作老領導、老專家到博物館進行指導,系統梳理三峽移民的歷史脈絡和歷史資料,策劃了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精品研學課程,積極申報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大思政課教育基地、中小學生研學基地等。如今,該館已被省文旅廳公佈為2024年全省新型公共文化空間推薦案例,還被中國會展經濟研究會評為中國展覽藝術與展示技術創新大賽展館空間類“金展獎”。
開展研學旅行
湖北三峽移民博物館先後與中國國家博物館、三峽工程博物館、重慶三峽移民紀念館、中國水利博物館等開展交流合作,推進館際戰略合作協同發展,與重慶渝北區巴渝民俗博物館合作舉辦《金銀耀峽江——三峽地區金銀器特展》,取得了良好的社會反響。
博物館免費開放與非遺傳承相結合
“我們是全省第一座移民主題博物館,也是省館縣建的代表性場館。”湖北三峽移民博物館館長李西海表示,作為基層文博工作者,要深入挖掘三峽移民文化內涵,持續講好三峽移民故事,大力弘揚三峽移民精神,通過館校合作、館際合作等方式,不斷擴大移民文化的傳播力、影響力,為地方文旅融合發展和文博事業高品質發展貢獻力量。(湖北日報全媒記者 海冰 實習生 張斕馨)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