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百城千縣萬村調研行”|河北廊坊:全力打造高品質發展新引擎

2020-09-25 11:25:06  來源:河北新聞網  責編:路晶森

  全力打造高品質發展新引擎

  ——河北廊坊借力協同發展加快建成全面小康社會

  潮白河畔,河北廊坊北三縣積極融入北京城市副中心,投資1530億元的203個重點項目全面推進;大興機場旁,廊坊臨空經濟區塔吊林立,施工正酣;服從服務雄安新區建設,廊坊南部縣(市)主動對接、聯動發展,交通基礎設施工程加快推進,水域生態環境明顯改善……深秋時節,穿行廊坊大地,北中南三大板塊加速崛起,奮力推進協同發展的熱潮撲面而來。

  “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我們始終堅持把高品質發展作為根本要求,把協同發展作為最大機遇,把拱衛首都安全作為最大責任。”廊坊市委書記馮韶慧表示,堅持從特殊區位賦予的政治責任出發,廊坊深入貫徹新發展理念,全力打造高品質發展新引擎,譜寫新時代加快建設經濟強市、美麗廊坊的嶄新篇章。

  借力京津創新資源,加快構建現代化經濟體系

  9月15日,北京與廊坊北三縣項目推介洽談會在大廠舉行。聚焦高新技術産業、醫療衛生、養老服務等重點領域,大廠數字經濟商務區、三河汽車零部件産業園、華電香河燃氣能源站等33個合作項目簽約,意向投資額215億元。

  一年一度的北京與廊坊北三縣項目推介洽談會,成為京廊兩地協同發展不斷邁上新臺階的重要標誌。今年以來,廊坊北三縣共實施産業、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項目203個,總投資1530億元,北三縣與通州區協同發展的廣度與深度不斷拓展。

  奮力推進協同發展,廊坊市持續升級加力做好“三篇大文章”。即,北三縣與通州區一體化發展,中部三區兩縣與大興國際機場投入運營及臨空經濟區規劃建設互聯互動,南部一市兩縣與雄安新區規劃建設對接銜接。

  廊坊臨空經濟區116項市政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項目全面啟動,民航科教産業園等9個産業項目加快建設,僅上半年就完成固定資産投資151.7億元,一座世界一流的航空城正拔地而起。

  借力京津創新資源,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廊坊市圍繞“1+5”主導産業,積極引進高端高新産業項目,維信諾、京東方、華為雲數據中心、京東電子商務集群、新奧燃氣輪機等項目相繼建成投産。2019年,全市新一代信息技術産業重點企業達到109家,實現營業收入424億元,在全省獨佔鰲頭。

  加快新舊動能轉換,做大做強縣域特色經濟。廊坊結合京津冀發展規劃和未來産業發展定位,對“7+6”縣域特色産業延鏈、補鏈、強鏈,三河高端裝備製造、香河傢具、霸州都市休閒食品、大廠影視文創、固安航空航天零部件、永清服裝創新設計等縣域特色産業的“含金量”顯著增加。全市“7+6”産業集群年營收接近1000億元,佔民營經濟收入總量的11.5%,築牢了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縣域基礎。

  面對疫情的不利影響,廊坊市深入實施重點項目建設年及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設施建設年活動,積極擴大有效投資,培育高品質發展新動能。今年以來,他們先後4次舉行項目集中開工復工活動,總投資2815.7億元的266個優質項目加快建設。1至8月,全市固定資産投資同比增長6.2%,增速全省居首。

  實施23項民心工程,全面提升群眾幸福指數

  走進三河市泃陽鎮小安莊村,院落整齊劃一,街道寬敞潔凈。道路一側,標有“北京環衛集團”的綠色垃圾桶整齊排列。

  統籌城鄉發展,推動公共服務向農村延伸、社會事業向農村覆蓋,三河市政府加力、市場助力,引進了北控水務、北京熱力、北京環衛等“京”牌企業,助力城鄉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越來越多的三河農村百姓,享受到了“北京標準”的公共服務。

  聚焦群眾的操心事、煩心事、揪心事,廊坊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大力實施23項民心工程,精準實施産業就業幫扶、健康、助殘、教育、社保兜底、危房改造“六大攻堅行動”,用心用力用情把好事實事辦到群眾心坎上。

  就業優先,他們全力保障高校畢業生、農民工、退役軍人等重點群體就業,城鎮登記失業率保持全省最低;棚戶區和老舊小區改造全部開工,便民市場、社區養老機構和中小學、幼兒園建設等工程加快推進;市區停車難、無物業小區管理、農貿市場改造等百姓關心的熱點、難點問題得到有效化解……廣大群眾的幸福感、獲得感不斷提升。

  廊坊經濟發展水準相對較高,貧困發生率低,沒有貧困縣、貧困村,但也面臨著“戶散人稀、重病殘疾、易保難扶”的挑戰。他們堅持精準扶貧精準脫貧,黨政一把手親自安排部署調度,各地各部門上下聯動、強力推進。

  兜住底,扶起志,防返貧。經過2018年、2019年兩年奮戰,廊坊市1934戶4829名建檔立卡貧困人口已全部實現脫貧,提前一年完成減貧任務,未出現一戶因病因災返貧,高品質打贏了脫貧攻堅收官戰,兌現了對人民群眾“小康路上一個都不能掉隊”的莊嚴承諾。 (河北日報 記者 孫佔穩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