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動動腦,扶貧就多一個辦法。在樂東黎族自治縣,身處山區的志仲鎮塔豐村是縣扶貧開發“整村推進”重點村。這個村的扶貧舉措多種多樣,其中3樣較有特色,有望穩固地為貧困戶增加收入。
田洋整治
新增耕地,改劣為良
“沒想到,那些坡地能變成田地,我的旱田能變水田!”在塔豐村,貧困戶張澤平非常欣喜地告訴記者。
張澤平説的地方,是塔豐村的塔豐田洋。眼下這裡正開展田洋整治。
有塊好田,是貧困戶的心願。為整治這片田洋,樂東縣政府投入了412萬元。年底整治完成後,這裡的坡地將變成耕地,新增耕地面積165畝。“原來447畝田都是旱田,且只有200畝能正常種植。整治後,所有的田都變成水田。”志仲鎮駐點塔豐村扶貧幹部吳國浪説。
塔豐村目前有63戶貧困戶。未來新增耕地將優先分配給23戶貧困戶93人,使他們的人均田地達到1.5畝。原本在這裡只有1畝地的張澤平一家,有望再得幾畝。“原來的田少,現在不一樣了,計劃多種幾樣菜。”他説。
吳國浪説,田洋整治,除幫農戶拓展生産外,也考慮到志仲鎮一帶有向外來戶出租田地的情況。“原來塔豐田洋一畝地兩百塊一年沒人租,現在預計能以600塊的價格租出。如果出租,貧困戶人均一年可以得到900塊。”
成立建築工程隊
危房改造中的“創收”
除了當農民外,43歲的張澤平最近還有了新的身份:建築工人。
塔豐村有24戶村民正在進行危房改造。原本這樣的項目要請外來的施工隊來建。但村支書張昌明動了心思:貧困戶有勞動力富餘,為什麼不讓他們“自家人”建“自家房”?
在徵得有關部門同意後,原來從事過建築和道路施工的張昌明組織貧困戶36人成立了建築工程施工隊,又給他們開展建築技術培訓。
36人分成幾個小組,每戶房子的建設都以小組為單位獨立承擔。建一戶房的總工錢為1.5萬元,小組成員平均分配。張澤平剛剛參與,而51歲的張榮所在的一組已經建到第四戶。這一組共有6人,如果共建6戶,每人將拿到1.5萬元。
張昌明對自己的主意很滿意。除了工錢收入,經歷“實戰”後的貧困戶也能真正掌握這項技能,往後的生活多了一條出路。
種食用菌
一個寄託著希望的新産業
塔豐村的一處橡膠林裏,村民正在搭建種植棚,準備在年底種植兩種食用菌:香菇和平菇。這一新産業以“公司+合作社”模式運作,加入合作社的58戶貧困戶將從中獲得收益。
今年年中,長期在海南尋覓各種農業投資機會的福建人楊千登,帶領企業進駐志仲鎮,準備發展食用菌産業。志仲鎮鎮委書記方志雄、時任塔豐村黨支部第一書記的吳賢洋和張昌明都“嗅”到了機會:這地方沒人種過食用菌,企業來開發,説明這裡發展這一産業有優勢,也有市場。
從與楊千登的交流中,他們得知,發展食用菌産業,志仲一帶具有極其適宜的自然條件。
隨後,吳賢洋向塔豐村幫扶單位省社科聯負責人彙報了這一想法,後者經過調研後表示同意。10月,塔豐村用社科聯的扶持資金與楊千登一方開展合作,由後者提供種苗和保底收購。按計劃這裡將種植産值約10萬斤的食用菌,春節後上市,貧困戶戶均分紅預計1200元,參與採摘的還將獲務工收入5000元。
五源河和美舍河國家濕地公園對外開放受到了海口市民的廣泛關注。[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