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省的濕地分佈在哪?包括了哪些類型?有什麼特點?濕地裏都有什麼樣的動植物……這一連串的問題,在《中國濕地普查——海南卷》中都可以找到答案。11月13日,在海南濕地保護媒體沙龍活動上,該書首次正式“亮相”,詳實記錄了我省的濕地資源“家底”。統計顯示,海南島濕地總面積為32萬公頃,共有5類25型,濕地類型十分豐富。
據了解,中國濕地資源系列圖書由國家林業局組織編寫,海南卷主編由華南師範大學生命科學學院教授江海聲擔任。1997年,江海聲參與主持了海南省第一次濕地資源調查,在一些技術和手段處於摸索階段的當時,調查團隊走遍山海林田,記錄下了海南第一份濕地資源調查結果。時隔15年後,2012年,我省開展第二次濕地資源調查,江海聲再次加入其中,這一次,海南濕地資源重新被認識。
調查結果顯示,海南島濕地總面積為32萬公頃,其中自然濕地面積為24.20萬公頃,佔濕地總面積的75.62%。此外,海南島還有人工濕地7.80萬公頃,佔濕地總面積的24.38%,其中以庫塘與水産養殖場為主要的組成部分。另外,我省還有豐富的水稻田濕地資源。
另一方面,海南濕地資源具有類型多樣、典型熱帶性,且東西、南北差異顯著等特點。目前,全省已建立各級以濕地生態系統為主要保護對象的自然保護區共有25處。
若將這些數字,轉化為我們身邊常見的景,也許更為直觀:沿海海域和灘塗,孕育了豐富的魚類、蝦類等水産資源;南渡江、萬泉河和昌化江,是主要的河流水系;獨特的紅樹林生態系統,則為許多鳥類提供棲息地……各類濕地組成了我省的“海島之腎”,在蓄水防洪、調節氣候、物種基因庫等方面,發揮著相當“給力”的作用。
此外,11月14日-18日,在省野生動植物保護管理局和UNDP-GEF海南濕地保護體系項目辦組織的“海南媒體濕地保護環島考察”活動中,記者了解到,近些年來,我省濕地保護體系工作取得了顯著的成效,但目前濕地資源保護仍存在佔用及改造、污染影響、過度利用、外來物種入侵,以及濕地保護管理不足等問題。對此,相關專家提出建立健全各級濕地保護和管理機構、嚴格按照法律法規和相關規劃開展濕地綜合管理、進一步加強對濕地的保護利用等相關建議。
濕地
生物
濕地堪稱
珍稀動植物王國
1
濕地植物
包括沼生植物、濕生植物和水生植物。初步統計海南有濕地維管植物247種,其中蕨類植物11種,被子植物236種
常見濕地植物
紅樹林植物:大戟科的海漆;海桑科的海桑;紅樹科的角果木、秋茄、正紅樹、海蓮、木欖和紅海欖;使君子科的欖李和紫金牛科桐花樹等
珍稀瀕危濕地植物
在海南島所記錄的38種紅樹植物中,欖李、紅欖李、海南海桑、杯萼海桑、卵葉海桑、擬海桑及水椰為瀕危種
特有濕地植物
海南海桑為海南島特有物種;紅欖李和水椰為典型的熱帶地區物種,我國僅在海南島南部分佈
2 濕地植被
根據植被型組-植被型-群係的分類,海南島共有3個植被型組,即草叢濕地植被型組、淺水植物濕地植被型組、紅樹林濕地植被型組,共有5個植被型,逾20個群係
3 濕地動物
共記錄濕地脊椎動物有177種,隸屬27目72科134屬
魚類的物種比例最高,達到48.59%
其次是濕地水鳥,所佔比例為32.77%
再者為兩棲類,所佔比例為8.47%
爬行類佔7.34%
獸類僅佔2.82%
此外還記錄了100種大型底棲動物,隸屬14目47科79屬
常見的濕地動物
1.濕地水鳥
常見的有:鷺科的牛背鷺、大白鷺;鴨科的栗樹鴨、綠翅鴨;鸻科的蒙古沙鸻、鐵嘴沙鸻;鷸科的紅腳鷸、澤鷸等
2.魚類
常見的淡水魚類:鯉科的鯉;鰍科的泥鰍;鱧科的斑鱧等
常見的海洋魚類:青彈涂魚等
3.常見的兩棲動物:蛙科的澤蛙、沼蛙等
4.常見的爬行動物:遊蛇科的鉛色水蛇、漁遊蛇等
5.常見的哺乳動物:野豬、隱紋花松鼠等
珍稀瀕危濕地動物
本次調查記錄的國家II級保護物種有8種,分別是兩棲綱的虎紋蛙;鳥綱的岩鷺、白琵鷺、黑臉琵鷺、鶚、小杓鷸和小青腳鷸;哺乳綱的水獺
特有濕地動物
本次調查記錄的海南特有濕地動物有7種,其中河流淡水魚類記錄有2種,包括保亭近腹吸鰍與海南原纓口鰍。兩棲類動物記錄有5種,包括海南溪樹蛙、脆皮蛙、海南湍蛙、細刺蛙和小湍蛙
資料數據來源與支持:
《中國濕地普查——海南卷》
海南省野生動植物保護管理局
UNDP-GEF海南濕地保護體系項目辦
五源河和美舍河國家濕地公園對外開放受到了海口市民的廣泛關注。[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