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小財政做好民生大文章

2016-11-28 16:06:33|來源:瞭望|編輯:王俊嬌 |責編:

  《瞭望》關注海南民生建設

  小財政做好民生大文章

  海南日報訊近日,《瞭望》新聞週刊2016年第45期刊發新華社文章《海南:小財政做好民生大文章》,關注海南民生建設成果。

  在全國率先實現中職教育免學費“全覆蓋”,率先出臺被徵地農民參加養老保險辦法……近年來,海南在“學有所教、老有所養、病有所醫、住有所居”等方面取得多項突破性進展,許多重大民生事項在全國率先實施。文章認為,這得益於海南長期堅持的“小財政辦大民生”和基本公共服務“陽光普照”的施政理念。

  數據顯示,海南民生支出從2012年的656.9億元增長到2015年的937.3億元,年均增幅超過14%,佔一般公共預算支出比重保持在70%以上,總體上達到或超過全國平均水準。新增財力不低於55%用於民生的承諾,年年都超額完成。

  從2012年起,海南堅持每年為群眾辦好十件民生實事。為此,幾年來全省財政累計投入近300億元。此外,2013年以來,海南省本級壓縮公用經費預算約1.74億元,並從2015年預算編制開始,連續兩年在上年預算基礎上,按10%比例壓縮一般性項目支出。壓縮下來的預算經費,主要用於民生項目支出。

  文章指出,國際旅遊島建設上升為國家戰略後,海南提出了建設我國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先行區的目標,許多重大民生事項在全國率先實施。同時,海南財政資金加大向農村、向社會事業發展薄弱環節、向困難地區和困難群眾傾斜,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推進速度明顯加快。

  全文>>海南:小財政做好民生大文章

  在全國率先實現中職教育免學費“全覆蓋”,率先出臺被徵地農民參加養老保險辦法,率先統一城鄉醫療救助制度,率先實現農村居民地震安全工程試點“全覆蓋”……

  近年來,海南在“學有所教、老有所養、病有所醫、住有所居”等方面取得多項突破性進展,許多重大民生事項在全國率先實施。有關人士認為,得益於長期堅持的“小財政辦大民生”和基本公共服務“陽光普照”的施政理念,建設海南百姓幸福家園的夢想正逐步走向現實。

  財政支出政策體現執政理念

  海南雖是經濟特區和國際旅遊島,但目前仍是全國典型的“小財政”省份。2015年該省地方一般預算收入為627.7億元,排名全國第28位;地方一般預算支出1239.4億元,排名全國倒數第二。

  “雖然我們口袋裏的錢確實不多,但也要想方設法解民生之困。”在海南省財政廳廳長劉平治看來,實施什麼樣的財政支出政策,實際上體現了不同的執政理念和發展觀。

  “民生為先、民生為大”是海南省委、省政府最重視的執政理念。省委主要領導多次表示,海南經濟總量不大,可能比不了發達地區的“大富大貴”,但是人口較少,通過政府“二次分配”這只有形之手,在基本公共服務普惠均等、社會公平和諧上可以做得更好。

  數據顯示,海南民生支出從2012年的656.9億元增長到2015年的937.3億元,年均增幅超過14%,佔一般公共預算支出比重保持在70%以上,總體上達到或超過全國平均水準。新增財力不低於55%用於民生的承諾,年年都超額完成。

  近幾年來,海南在提升教育發展水準、改善城鄉居民住房、完善社會保障體系、提高醫療衛生服務品質、健全公共文化服務體系、提高城鄉居民收入等6個方面接續發力,全面深入推進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百姓獲得感不斷增強。

  【今日焦點+摘要】【即使快訊】海南:小財政做好民生大文章

  俯瞰海南省海口市海甸溪北岸,高樓林立,昔日的城中村變身都市新區。

  壓縮公用經費保障民生支出

  近年來,海南嚴控各類新增財政支出,堅守“三公”經費預算總量零增長的底線,把更多財力用於民生改善等支出。

  2013年以來,海南省本級壓縮公用經費預算約1.74億元,並從2015年預算編制開始,連續兩年在上年預算基礎上,按10%比例壓縮一般性項目支出。壓縮下來的預算經費,主要用於民生項目支出。

  “政府過緊日子,就是為了讓老百姓過上好日子,促進基本保障和公共服務能普惠共享。”劉平治説。

  2015年海南“三公”經費支出較2012年減少9.83億元,降幅54.4%。與此形成反差的是,海南民生支出連續三年佔一般預算支出超71%,2015年更是增加到75.7%。

  海南“小財政”在一點一滴的民生接續支出中,促使財政支出結構持續優化,改革發展成果更多惠及百姓。

  從2012年起,海南堅持每年為群眾辦好十件民生實事,這已經成為海南一項基本的民生制度。為此,幾年來全省財政累計投入近300億元,用於百姓最急、最需、最盼的民生改善項目中。

  城市棚戶區改造是海南今年為民辦的十大實事之一,海口市民張水河是近3萬戶受惠者中的一個。他從一間不到20平米的低矮破敗磚瓦房,搬進了一套擁有個人産權、面積不少於40平米的樓房。

  【今日焦點+摘要】【即使快訊】海南:小財政做好民生大文章

  近年來,澄邁縣政府先後投入200多萬元改善辦學條件。圖為澄邁仁興中心學校閱覽室。

  建設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先行區

  近日,海南省政府常務會議審議通過《海南省居住證實施辦法(試行)》。按照規定,外省居民在瓊或本省居民跨市縣居住半年以上且符合一定條件的,可以申請領取居住證。

  “居住證”讓外來和省內流動人口享受更多基本公共服務,是海南推進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的又一舉措。

  國際旅遊島建設上升為國家戰略後,海南提出了建設我國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先行區的目標,許多重大民生事項在全國率先實施。

  此外,海南財政資金加大向農村、向社會事業發展薄弱環節、向困難地區和困難群眾傾斜,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推進速度明顯加快。

  記者在瓊中、澄邁、瓊海等市縣採訪時發現,海南城鄉和地區間教育、醫療、文化等資源差距在逐漸縮小,出現了學生就讀“回流潮”、年輕人就業“返鄉潮”、有病不用出遠門等可喜變化。

  瓊中黎族苗族自治縣地處海南中部山區,過去一些家長捨近求遠讓孩子到海口等地讀書,今年卻出現學生“回流潮”。今年秋季入學,瓊中全縣中小學生總人數比去年增加了1108人。

  澄邁縣敦茶小學是一所有著60多年曆史的農村完全小學,過去由於辦學條件簡陋,生源紛紛流失。近年來,澄邁縣政府先後投入200多萬元改善辦學條件,吸引眾多轉學的孩子回流。

  瓊海市把公共服務均等化作為農民就地城鎮化的首要條件。目前,瓊海城鄉供水一體化達到90%,城市公交通達70%的行政村。由市、鎮、片區和代辦點組成的四級服務網絡讓農民不出村、不出鎮就能把事情辦好。城區優秀教師和醫生到鎮村支教、坐診,讓農民同樣享受優質教育和衛生資源。瓊海在外打工的共有6萬多人,近年有近4萬人返鄉創業就業。(文/《瞭望》新聞週刊記者 柳昌林)

分享到:
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