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緣何“中部崛起”白沙電商?

2016-11-30 11:52:32|來源:海南日報|編輯:陳愛暖 |責編:

  11月29日,家住白沙黎族自治縣金波鄉的黎族小夥子符小青,提及前陣子通過電商賣出去的2000斤毛薯就特別開心。白沙電商辦提供的數據顯示,截至11月11日,今年白沙農村淘寶電子商務線上交易額超3038萬元,訂單量超13.2萬單,交易人數超3.1萬人次。

  “那段時間,我每天騎著三輪車四處吆喝叫賣,八毛錢一斤都沒人要,眼看毛薯就要爛在手中。”符小青回憶道,後來,鄉政府主動聯繫當地農村淘寶合夥人符南騰幫他賣毛薯,線下一度無人問津的2000斤毛薯,兩天內即在網上售罄,且價格達1.5元/斤。

  “包括符小青的毛薯在內,不到兩個星期,我就在淘寶店舖和微信朋友圈幫村民賣出上萬斤毛薯,品質好的甚至賣到每斤3塊錢。”符南騰説。像他這樣的“村小二”,半年內阿裡巴巴已在白沙募集到40余人。

  不僅僅是毛薯,包括白沙綠茶、蜂蜜、山雞、土雞蛋、竹筍、靈芝、橡膠等特色資源在內,電商讓白沙眾多土特産飛出大山,飛向全國各地。

  白沙電商“中部崛起”

  白沙電子商務發展始自去年。短短一年,在這個“三無”地區(不通高速、不通高鐵、不通機場),光纖覆蓋率低、物流基礎差、電商人才匱乏之地,其縣域電商指數從去年的全省倒數第二,躍居到現在的第九,今年還躋身“全國電子商務進農村綜合示範縣”,“互聯網+白沙”的樣板效應初顯。

  起步晚、發展快,白沙電商“中部崛起”的秘訣何在?

  白沙農業電子商務協會秘書長陳榮認為,電商突破了時間和空間的限制,極大地拓寬了銷售渠道,使市場不再受限于山區,效率高、成本低、範圍廣,“互聯網+”是叩開白沙特色農産品銷售大市場的“金鑰匙”。

  白沙黎族自治縣副縣長周秋平説,在發展縣域電商過程中,白沙注重抓好“四隻手”(旗手、推手、幫手、握手),其中的幫手,就是要幹部轉變作風。

  在創建電子商務産業園時,針對很多企業持觀望態度,不願進駐的局面,白沙電商辦工作人員耐心服務,讓他們放下包袱,進駐園區。

  在推動企業和合作社開辦網店過程中,白沙率先在海南建立縣級電子商務公共服務中心,通過第三方平臺,引進海南豐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幫助園區企業轉型觸網。

  針對物流基礎差的實際,白沙加快建成“縣級運營中心——31個鄉鎮農村電商服務中心”的立體物流流通網,聯手阿裡巴巴旗下的菜鳥物流開闢了3條電商物流環線,即使是再偏僻的鄉村,網上買的東西可快速送抵村民家。

  “白沙電商為啥能發展這麼快?一是政府有意識、有作為,二是農村淘寶合夥人有想法、有幹勁。”正在樂東籌備農村淘寶服務站開業事宜的阿裡巴巴農村淘寶海南西片區負責人李幼宏説。

  深山土貨成明星産品

  白沙打出的電商發展組合拳,讓當地農戶和企業開始嘗到越來越多的甜頭。

  今年進駐白沙電子商務産業園發展的陳少芳感同身受。“公司的明星産品主要有白沙綠茶、蟲草雞蛋,其中後者每天網上的銷量達1000個左右。”她説,今年“三月三”期間,公司直銷店網上銷售額達40多萬元,産品遠銷上海、北京、廣東等地,其中島外銷量佔一半左右。

  而這把“金鑰匙”,同樣讓遠龍橡膠廠受益匪淺。

  近年來,受橡膠價格持續低迷的影響,不少地方的膠農棄割棄管,甚至將橡膠樹砍掉,改種其他經濟作物。白沙縣政府主動作為,幫助當地橡膠企業——遠龍橡膠廠在阿裡巴巴1688批發平臺進行線上銷售,上線一個多月即完成濃縮乳膠交易1056噸,實現交易額突破960萬元的佳績。遠龍由此成為海南首個在網上銷售橡膠的民企。

  建設海南省首個縣級電子商務産業園、 開啟海南省首個農村淘寶縣級服務中心、開啟海南首個縣級特色中國館——白沙館、全省首個同時推進“阿裏村淘+産品溯源”的縣……地處貧困山區的白沙通過電商扶貧,讓山區群眾脫貧致富有了新門路。

  白沙黎族自治縣縣委書記張蔚蘭表示,將多挖掘當地特色農産品,打造成具有白沙地域性的品牌。同時加大對進駐企業的扶持力度,通過電商平臺拓寬農産品銷售渠道,把更多的白沙特色産品推廣出去。

分享到:
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