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聚焦“第一書記”:住進村民心裏

2016-12-07 11:44:08|來源:新華社|編輯:王俊嬌 |責編:

  新華社聚焦海南第一書記報道

  要“住”進村民的心裏!

  ——海南“第一書記”駐村扶貧記

  海南島不大,但貧困人口分佈點多面廣。從2015年6月開始,海南省從機關幹部、後備幹部及國有企事業單位選派兩批918名第一書記,赴全省建檔立卡貧困村、黨組織軟弱渙散村任職。一年多來,他們帶領村“兩委”成員加強基層組織建設,發展經濟,推動精準扶貧,密切了黨群關係。第一書記們開始“住”進了村民的心裏。

  摸村情問民需

  第一書記和群眾坐在了一起

  駐村的918名第一書記大多是80後。開始,老百姓對他們滿心疑惑。為讓群眾接納,第一書記採取了各種辦法。有的拎著米酒去給村民出力蓋房子,有的到貧困戶、孤寡老人家裏噓寒問暖……拉近心的距離。

  打開了心結,第一書記和群眾坐在了一起,摸村情問民需,然後四處問政策找項目。

  定安縣紅花嶺村是海南島北部一個典型的貧窮村,海南省直機關工委幹部符氣和就在這個村任第一書記。一年間,這個村發生了很大變化,村容村貌煥然一新:10條村路、40多戶危房改造、光網入村……

  南部山區保亭黎族苗族自治縣什那村,是一個貧窮的小山村。這個村的第一書記董朋階“跑來”2000余萬元資金,給村裏引進了大大小小40多個項目。

  海南省委組織部介紹,過去一年,第一書記協調落實基礎設施項目1995個,總投資12.8億余元;組織村幹部外出學習10732人次,培養入黨積極分子2017名、村級後備幹部2378名……第一書記的工作得到了群眾的普遍認可和稱讚,他們已經“住”進了村民的心裏。

  用心用情

  讓扶貧項目真正落在貧困村

  “很難想像,在貧困村里落實一個項目比爭取指標還要難。”讓符氣和沒想到的是,修路原本是紅花嶺村民的最大心願,但項目批了真的要修路了,有的不願砍樹,有的不願讓地,有的要危房改造指標,有的要“多修幾十米到我家門口”……

  在瓊中黎族苗族自治縣嶺門村擔任第一書記的黃海軍也沒想到,信用社資助5000元、群眾自掏5000元、免息貸款5000元,幾乎白給的扶貧項目竟有貧困戶不響應。

  如何讓扶貧項目在貧困村落下來?如何讓群眾樹立起脫貧的信心和決心?複雜的村情民情考驗著每一位第一書記。

  “我的辦法就是先邁進貧困戶的門檻,再住進貧困戶的心坎。”黃海軍説,為了讓“酒鬼”王成安發展生産,他給他打比方、算細賬,為他辦貸款,再一起去選羊。村民説,黃海軍對王成安的用心超過了自己家人。

  為了讓爭取來的修路項目順利開工,符氣和帶領村幹部開了7次讓地協調會,還分頭上門一家一戶做工作。精誠所至,金石為開,村民們終於讓出了修路的土地,盼了幾十年的路修成了。

  “第一書記們用耐心細緻、卓有成效的群眾工作,拉近了黨群之間的情感距離,架起了黨群之間溝通的橋梁。”海南省委組織部組織二處處長鄭文權説。

  懂農村愛農村

  第一書記正在發揮堡壘作用

  鄭文權説,在海南脫貧攻堅的戰場上,成長了一批懂農村愛農村的第一書記,他們做出了成績、錘鍊了身心,並通過建強基層,對農村的組織建設和經濟發展産生了深遠影響。

  馮亞全是海南省發改委的一名幹部,去年7月他到保亭保城鎮番文村擔任第一書記後,一手抓基礎設施建設,一手抓村幹部學習培訓。他鼓勵村裏黨員在群眾中“立”起來,凡是有利於村民的事都讓村幹部去落實,凡是有矛盾的活就自己扛在肩上。兩委幹部在村民中的威信與日俱增。

  第一書記駐村有任期,村黨支部才是“永遠不走的工作隊”。為建強基層戰鬥堡壘,第一書記們抓住海南去年基層組織換屆的契機,培養、吸收了一批能力強的治村能人進入村黨支部。

  “第一書記是黨的書記,他們與老百姓同甘共苦、攻堅克難,凝聚力強,影響力大。”鄭文權説,只有對老百姓充滿感情,制定政策才懂得換位思考。駐村第一書記制度是鞏固執政基礎有效的平臺。

分享到:
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