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口騎樓老街古跡活化 成"一帶一路"文化地標

2016-12-08 11:58:10|來源:人民網|編輯:陳愛暖 |責編:

  12月7日,慶祝海口建市90週年“歷史的溫度”——油畫家眼中的海口老街之美作品展暨《騎樓百年之老街復興》新書首發式在海口騎樓老街舉行,作為靚麗的城市名片,騎樓老街成功“活化”,成為海南在“一帶一路”中佔有一席之地的“文化地標”。

  海口騎樓老街作為國內現今保留規模最大,保存基本完好的騎樓建築,其歷史最早可以追溯到南宋時期,隨著海口海上貿易與航運的發展,活躍于東南亞與大陸沿海區域的華僑將南洋的建築風格和樣式帶到海口,逐漸形成了海口近代騎樓老街歐亞混合的城市風貌。

  海口騎樓老街是海口城市發源地,在德勝沙路、中山路、博愛路、新華路等街區,騎樓建築總體呈現出歐陸古典建築風格,但同時也帶有印度、阿拉伯國家及本土文化的印記;代表了當時極富地域特色的商業文化和社會文化。雕滿圖案的墻面,形態多樣的女兒墻,充滿閒情的露臺,古色古香的門窗……無時無刻不在提醒著人們,這是海口城市的神韻所在。

  經歷時代變遷,改造前的騎樓老街不復當年風采,建築多危房,業態漸單調,交通擁堵,居民生活品質差。2007年起,海口市政府著手騎樓老街系統保護和修繕,2009年因其唯一性和獨特性,海口騎樓老街榮獲首批十大“中國歷史文化名街”稱號。入選理由為:海口騎樓老街是現今國內騎樓建築保留規模最大、保存基本完好、極富中西特色的歷史文化街區。街道兩側是近百年曆史的充滿南洋建築風情的騎樓,串起了海口變遷的歷史。

  海口市政府展開騎樓老街修復工程:2012年首批十幢歷史建築修繕完工,2013年首條修繕老街中山路開街,2014年8月騎樓老街博愛北、水巷口街景街廓整治工程開工,工程包括騎樓建築立面修繕、“老字號”挖掘、沿街景觀、街道設施完善等方面。

  騎樓老街保護有其基本原則:第一保護騎樓原真性,第二保護整體歷史風貌,第三保護生活原樣性和延續性。海口市確定了騎樓保護修繕的基本步驟:先通過歷史調研與資料收集,用資料彙編、照片彙編、口述歷史等方式,將政治、法律、經濟、文化教育、自然條件、城市規劃、基礎設施、公共設施等方面資料進行整理。再結合現場勘查、測繪與評估,將騎樓保護修繕等級確認。在設計階段分為整體方案、初步設計和施工圖設計,設計要遵循整舊如故、順應環境、借鑒傳統原則。

  騎樓老街修繕方案設計團隊負責人、同濟大學建築系主任常青介紹,老街修復分別運用了國際修繕實踐中的兩個傾向:前者傾向“整舊如初”,試圖恢復到騎樓出現之初呈現的形態;後者傾向“整舊如舊”,恢復騎樓上一次修繕後的形態,展現歷史的滄桑感。騎樓修復分為三種情況:完全破壞並建有現代建築的,由規劃師重新設計其外立面,使風格達到統一;部分破壞的騎樓,對樓板、梁、墻體進行加固,對裂縫進行補合;保存較為完好的,僅需對外立面進行加固。

  同濟大學歷史建築保護實驗中心主任戴仕炳教授説,騎樓不是傳統意義上的灰、白兩色,而是彩色的。他確定騎樓建築“墨綠色、藍色、白色”色系和“褐色”色系,主要色彩基調以“素色為主,局部出彩”。

  騎樓外立面修繕也是一大亮點:既沒有千篇一律的單調,也沒有顏色的大尺度變換,從而充分體現騎樓的高雅。從材料配比到色彩分析研究,技術人員均取樣先進行實驗室分析。騎樓外立面修復時,底層材料有紙筋灰、草筋灰以及其他生物元素,原料充分攪拌發酵;面層也採用紙筋灰、草筋灰、紅糖、糯米等純天然材料;在細節描繪上,由老工匠完全手工製作。

  在建築修復的同時,騎樓老街對老字號店舖進行深入挖掘,“正興選鋪”、“德興布廠”、“會文書局”、“大亞酒店”等重見天日,整個街區的傳統業態仍舊保留,樂器店、手工業品店、家居用品店及涼茶店生意依舊紅火,雜貨、布匹、醫藥、書局等商業門類齊全,“原汁原味”的老街讓人有時光倒流之感。

  經過修繕,騎樓老街中山路、博愛北路、水巷口等四條市政道路和三條街道及一個遊客集散中心已對遊客開放,騎樓採用自然更新的漸進性業態調整戰略,使街區重現昔日商業發達,人流如織的景象。

  海口騎樓老街的保護修繕過程,也得到國家有關部門及業內的認可,其將海口騎樓老街的經驗定義為“海口騎樓模式”加以推廣。

  在“一帶一路”的歷史上,海口扮演著重要的角色:從1872年至1907年,先後有美、日、英、德、法、奧匈(帝國)、葡、意、比、挪威等超過10個國家在海口設領事館、領事,其中大部分坐落騎樓街區得勝沙一帶。而在水巷口一帶,“天津條約”後這裡變得喧鬧而繁華,南來的貨船從此登岸運往島內各地。

  百多年前的海口騎樓老街,建築是“摩登”的,生活方式是“摩登”的,人們的心態也是“摩登”的。身著長衫、滿口之乎者也的老夫子們,端著咖啡説“孔孟”;西裝革履的西方人,操著一口流利的海南話和商販討價還價,這裡成為古與今,中與外的文化交匯地。

  百餘年後的海口騎樓老街,迎來多家風格各異的店面入駐、遊人及市民紛紛到訪、舉辦各種藝術節、書展畫展攝影展、全年多次的民俗活動、外籍人士成立文化創意企業……老街迎來“文藝復興”,更有回首歷史的底氣。

  不論古今,當海南島連接內陸地區文化的最前沿遇到獨特、多元的外來文化時,移民城市胸懷寬大、包容八方的精神特質就凸現出來,騎樓老街即成為一個東西方文化碰撞、交流的舞臺,未來在這裡人們能體悟海口百年滄桑,感受“海上絲綢之路”重要節點的獨特魅力。

分享到:
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