儋州:三重發力助貧困戶脫窮根

2016-12-13 08:29:32|來源:海南日報|編輯:陳愛暖 |責編:

【今日焦點+摘要】【即時快訊】儋州:三重發力助貧困戶脫窮根

  微風拂來,綠油油的細長葉片在陽光照耀下搖曳多姿,金燦燦地鋪滿人們的視野。這是儋州發動貧困戶種植的菌草。

  12月12日,記者在儋州市南豐鎮海曼村看到大片橡膠林下搭建著一排排塑膠棚,裏面擠滿如同鹿角似的植物。“這是我們用菌草種植的鹿角靈芝!”村民符黎霞説,村裏有20個貧困戶參與管理鹿角靈芝,政府引進的企業包回收,春節前每戶收入有1萬元左右。

  如今,儋州大力扶持貧困戶發展特色産業,夯實持續增收的有效載體,取得不俗成效。

  發展特色産業

  企業合作社與貧困戶合作

  菌草不僅助力扶貧,本身也是生態産業。儋州牧春綠色生態農業開發有限公司總經理林才偉説,該公司近3年來累積帶動農戶500余戶,其中有一半以上是貧困戶,每戶年均穩定增收逾2萬元。

  記者了解到,儋州引進和鼓勵更多企業、合作社發展特色産業。市委市政府協調和支持經濟實體幫助貧困戶對接市場,有效化解農産品“賣難”。

  在海南鐵漢生態農業開發有限公司帶動下,儋州市木棠鎮薛宅村村民薛良傑今年種了8畝三角梅。“以前在外打工,沒掙幾個錢。”他説,“現在種三角梅,一茬可以掙4萬元。”

  另外,許多村合作社也與貧困戶結成利益共同體。儋州市和慶賜豐養殖合作社帶動26戶貧困戶養竹狸,地方政府幫助貧困戶購買竹狸種苗,合作社統一管理、統一技術、統一回收,每戶年增收可達1.3萬元以上。

  注重教育投入

  既“富口袋”又“富腦袋”

  最近,儋州市木棠鎮蔞根村村民吳卓卿,不但學會綠殼蛋雞養殖技術,還參加了挖掘機駕駛培訓。他自豪地説:“多學一門技術,就多一條增收路子。”

  為了讓貧困戶掌握産業技術,儋州免費舉辦多期培訓班。尤其是電視夜校,讓貧困戶既“富口袋”,又“富腦袋”,增強了脫貧致富的主動性、積極性。

  據介紹,該市開展科技示範基地建設和科技培訓,今年已投入202萬元,完成年度計劃的101%;建立科技示範基地10個,培養163戶科技扶貧示範戶,完成年度計劃的113%。

  更有長遠意義的,是加大對貧困學生的資助力度。該市今年已補助從學前教育到普通大學階段貧困學生6079人,補助總額1423.45萬元。對無法申請到助學貸款的貧困生,市政府予以兜底,今年已資助貧困大學生689人。

  撬動金融杠桿

  為農戶提供擔保貸款

  今年9月下旬,儋州市大成鎮多個村的貧困戶,全家老少齊聚各村委會大門口領取山羊等種苗。不少農戶奔相走告:“我們要發‘羊財’了!”

  除了由政府支持種苗,儋州還為這些農戶發展産業提供擔保貸款。該市成立了扶貧小額貸款擔保公司,由市財政注入2000萬元擔保金,每戶最高可貸款10萬元。

  儋州市委主要負責人表示,堅定不移地把脫貧攻堅作為首要任務、頭等大事和第一民生工程來抓,完成脫貧攻堅任務。

分享到:
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