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9日,萬寧市禮紀鎮茄新村11歲女孩小婷(化名)患紅斑狼瘡獲得社會援助引起多部門重視。記者從海南省人民醫院獲悉,小婷目前還處於危險期,醫院正在全力救治,由於病情較重,每天的醫藥費較高。據兒科副主任徐志泉介紹,由於一些必須使用的特效藥物超出醫保範圍無法報銷,在新農合等政策的幫助下,綜合來看只能報銷總金額的約50%。
剩餘的醫療費用是不是可以通過申領大病醫療救助來解決?小婷家人對此一臉無助和茫然:“沒人了解過大病救助,也完全不知道這碼事。”
記者兩天來深入多市縣農村實地與農民交流,發現不少地區尤其是中部山區農民對大病救助的申領知之甚少,甚至有的完全沒有聽説過。“不到萬不得已我們都不會用,覺得太麻煩了,村裏離縣城那麼遠,跑幾天説不定都湊不齊手續。”保亭什嶺鎮椰村一位農民説。
在五指山市,一位基層幹部告訴記者,大病救助對村民是福音,但是對大病的種類和報銷額度以及所需要的資料,很多村民都不清楚。“一般疾病而言,村民多數選擇短期治療,吃藥,打針,實在撐不下去的時候才去住院治療,但是一次次看似簡單的治療累計起來花費並不少,反而容易延誤病情,錯失最佳治療時機,村民不倒下不住院的觀念需要轉變。”一位熱心的村幹部説。
村民申請大病醫療救助的流程是不是真的很繁瑣?五指山市民政局有關負責人告訴記者,按照大病醫療救助的流程,患者在出院之後,可以持相關憑證到所在鄉鎮進行填表提出申請,但中間按規定確實還有一些“不得不走完的手續”,申請的家庭還需要村委會對其進行評議,評議之後進行公示,隨後村委會還要入戶核查。村委會的流程完畢之後,需要上報給鄉鎮,鄉鎮審批之後再上報給市民政局,最後市民政局將開黨組會議進行討論,最終將救助款通過醫療一卡通發放給村民。“説真的,太複雜了。”該負責人説。
這意味著,要想獲得大病醫療救助,村民僅僅有醫院的診斷和病例還不夠。記者粗略計算,僅僅是流程中的公示環節,時間就達到了14天以上。而患者拿到這筆錢的必要條件是在結算完出院之後,帶齊相關的住院憑證,還有其他所有的“證明”,這讓大病救助惠及每一位重患家庭的征途,依舊漫長。
五源河和美舍河國家濕地公園對外開放受到了海口市民的廣泛關注。[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