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口12345市民熱線辦件提速 市民撥打熱情提高

2017-02-14 13:05:54|來源:海南日報|編輯:王俊嬌 |責編:張曦晛

圖片默認標題

  海口12345政府服務熱線辦公室裏,工作人員正在受理市民的投訴。 海南日報記者陳元才 實習生肖亞梅 攝

  文章末尾有圖【焦點圖】【即時快訊】海口12345市民熱線辦件提速 市民撥打熱情提高

  自1999年起,國家信息産業部將12345作為全國統一市民熱線號碼,“12345”就逐漸走進了百姓的視線,成為市民與政府直接溝通聯繫的橋梁,也成為衡量政府服務水準的標準之一。但由於各地經濟水準、機構設置、宣傳力度、管理能力等不同,熱線回應的效果存在較大差異。

  長期以來,海口持續探索12345熱線回應的完善,逾期辦件率2個月下降99%,熱線接聽量亦大幅增長。

  為何熱線辦件速度越來越快?記者走訪海口市政府相關部門,尋找熱線回應效率提速的原因,並進一步了解熱線回應程度、回應品質提高的辦法。

  提前預警、科學預判

  “12345”熱線春節“火熱”

  2017年1月29日,大多數人正歡度佳節,海口12345熱線中心楊瑩婷卻工作熱情高漲。這一天,她早早趕到位於海口市白坡裏電信大廈的12345熱線中心,和同事們一起換上嶄新的工裝,投入到新一天的工作。

  “您好,這裡是海口市12345政府服務熱線,請問有什麼可以幫到您?”這樣的開場白楊瑩婷每天要説60多遍。

  撥來電話的,是剛駕車抵達海口的島外遊客黃先生,“呀,我只是試著打一打,竟然能打通,你們辛苦啦,過年還在工作。”隨即,黃先生諮詢了高速公路路況。

  楊瑩婷心裏暖暖的,回答起來也底氣十足。因為早在前一週,海口12345熱線中心就向政府提交了一份“2017年春節期間熱點問題預警分析報告”。

  報告通過對往年同期熱點問題的數據分析,發現市民來電主要集中在噪音、佔道經營、停水、停電、有線電視、交通擁堵、菜價上漲等方面。而這些問題中,公共交通和停電的反映最為急切。為此,中心對2017年春節可能出現的熱點問題進行預警。如對可能出現蔬菜價格上漲、噪音及佔道經營等,分析原因,建議責任單位未雨綢繆,加強巡查、提前公告、做好引導等。

  預警和預判效果顯著。數據顯示,2017年1月27日至2月2日的電話呼入量3277次,應答量3140次,接通率95.8%,海口12345熱線通過各渠道共接受市民投訴、舉報、建議、諮詢、求助等問題3400余件,有效受理辦件2800余件。其中投訴類佔比46.16%;諮詢類佔比22.78%;緊急類佔比9.31%。

  1月30日淩晨1點半,市民來電反映濱江路390號海南機電燈飾城門口有高壓電線掉落地面著火,熱線通知供電部門後,工作人員半小時內到達現場,及時消除安全隱患,並於3個小時後修復恢復供電;1月31日晚上7點10分,市民投訴濱海大道與長新路交叉口綠化帶內水管爆裂,熱線與園林局聯繫,養護應急小組15分鐘內到達現場勘查並修復……

  建立在大數據基礎上的預警預判精準,熱線回應行之有效,所有辦件順利解決,並獲得了市民的滿意認可。

  事實上,從去年11月以來,海口12345熱線回應明顯提速且品質提高,與系列舉措不無關係。2016年11月13日,省委常委、海口市委書記張琦調研“雙創”時,要求“12345”熱線切實“熱”起來、架起黨和政府聯繫人民群眾橋梁紐帶等,又多次要求切實提升12345水準。

  “兩個規範”讓熱線24小時運轉起來

  受理派件環節由7個減少至2個

  “各職能單位必須隨時登錄12345熱線系統查閱,在30分鐘內簽收辦件;緊急類,前臺接話、電話通知派單職能部門、聯繫訴求人現場處理、回復訴求人、審結反饋、回訪訴求人,時限30分鐘;投訴類,時限48小時;諮詢和建議類,時限24小時;舉報類,時限10個工作日。”海口12345熱線大廳的墻壁上,用紅色字體赫然提示。

  2016年12月初,海口市政府服務中心向各熱線成員單位下達了兩份文件,《關於規範海口12345熱線辦件處理流程的時限和通知》《關於進一步優化12345熱線辦件處理流程的通知》。

  “作用很大!就拿我們單位來説,以前光是從受理到派人解決,需要6-7個環節。”海口市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副局長吳銀華説。

  這6-7個環節,指12345熱線受理後,將辦件轉給食藥監局稽查支隊12345熱線負責人,該負責人轉至分局辦公室,辦公室請示分管領導,分管領導批示後轉至區局,區局辦公室呈分管領導,批示後派給執法大隊,執法大隊再派出相關執法人員。吳銀華認為,程式如此冗繁,一方面讓各級部門都知曉該事,另一方面也反映了多年來“人人擔責卻人人不擔責”的沉疴。

  “兩個規範”迫使許多單位,尤其垂直管理的工商、食藥監等單位進行改革。此後,食藥監局的派件僅剩兩個環節——食藥監局12345熱線負責人、一線執法人員。

  處理熱線過程中,需要送檢而無法在規定時限內辦結的情況,“兩個規範”也要求“有報必查,有查必果”,要求在限定的時間內,熱線負責人必須將受理的狀況、送實驗室的時間、何時能獲得結果反饋給市民。

  技術促進了海口12345熱線後臺24小時值班,確保前臺與後臺工作同步。首先是建立職能部門領導參與的微信工作群,形成快速聯動處置機制;其次開發在線簽收、辦理、追蹤、提醒、查詢、統計功能的移動系統,開通了7×24小時手機短信提醒功能,由此實現全天候24小時移動辦公。

  解決高效率、辦結有回音

  “連心橋”熱線不只是“傳聲筒”

  然而,真正調動職能部門的主觀能動性,在辦件速度提高的同時提高辦件品質,還不那麼容易。

  海口市政府服務中心副主任符傲霜記得,截至2016年12月6日,12345熱線的累計逾期辦件已經高達200件,這意味著,有200個市民投訴在相應的時限內並未得到良好的回應和解決。問題出在哪了?

  2016年12月9日,海口市委常委、副市長巴特爾,海口市委常委、紀委書記李湖,共同約談了15家責任單位,對那些態度上不夠重視、辦事上不夠緊張的單位提提醒、敲敲鐘。

  這一敲,敲出了熱線成員單位對“兩個規範”的重視和緊張。

  符傲霜舉例,2016年10月的一場颱風吹倒了某小區出口巷道的一顆榕樹,樹榦橫亙在路上,居民進出極其不便。12345接到投訴,派給園林局,不在該局屬地範圍;派給街道辦,該辦認為他們手頭沒有工具移走樹榦,還需園林來解決。逾期推諉到12月,按照海口相關規定,權力下放後,責任也歸到了街道。再無藉口,街道辦最終請來園林局,啟用機器設備將樹榦吊運走。

  數據顯示,2016年12月9日當天,12345熱線的逾期辦結量立刻下降至131件。12月11日,12345熱線的逾期辦件數量已降為0。

  與此同時,海口市紀委也緊緊跟上,強力督辦,嚴肅問責。“我們建立了相關職能部門專人負責、12345熱線處推送督辦件、市政府監察室與市效能辦對問題跟蹤督辦、市紀委和市作風辦督促責任追究的四級工作機制。”海口市紀委黨風政風監督室主任楊慶説。

  在監督的工作方法上,海口市紀委也予以了改進,如電話督辦、發放督辦函、電子監察系統發放問責函、成立12345熱線微信群、發送日報週報季報等。數據顯示,自2016年12月10日至31日,海口市紀委共督辦問責12345熱線逾期辦件188件,談話提醒70人,責令書面檢查16人、通報批評23人、誡勉談話2人、記大過處分1人、辭退1人。

  在制度上,起草《海口市12345熱線監督考核問責暫行辦法》《海口12345熱線首問責任制度》《海口12345熱線局(區)長輪流值班、在線接訪工作制度》等制度。12345,已經成了“雙創”升級後的政府效能抓手。

  “百姓的小事就是政府的大事,只有制度的關口扎牢了,龐大的運行體系才會順暢。”海口市委副書記、市長倪強表示。如今,“連心橋”熱線不再是停留在接聽、應答“傳聲筒”層面,推諉扯皮的現象沒了,辦件的速度提升了,百姓的滿意度也提高了。

分享到:
111